雁荡拾趣

雁荡拾趣_第1张图片
雁荡山  图 / 谢西九

文  谢西九

我自幼长在福建,家乡小镇是山溪一脉,别有洞天。后及大些,江浙沪一带跑的地方多了,便对江南风景少有惊奇。因而去往雁荡山前,我对景致倒未有期待,唯好奇的这“雁荡”二字何解。大雁是忠贞之鸟,一双一对,一半死了另一只便独自终老,听起来缠绵悱恻;而“荡”字却予人以日破凌云的阔大,有几分豪匪之气,两字堆叠奥妙难言。先时可以百度,我却又觉得无甚意思,非要到实地看看,再确认这地值不值这二字。

车到山脚下,路人拾阶而上。先至灵岩,后再逛灵峰,两处皆是群山起势、悬嶂高耸,有崖如人,老人、少女、夫妻兼之;有峰如动物,大象、骆驼、雄鹰等,不胜枚举;还有凌霄石笋、生花妙笔,自然拥鬼斧神工造物之能,把故事和意趣都留给了人的想象。

停步稍歇,见遥遥天柱峰同展旗峰间有一绳贯之,据说其长度和高度皆达二百多米。一人于绳上自在行走、跳跃、翻腾,表演之绝技便被称为“灵岩飞渡”。


雁荡拾趣_第2张图片
灵岩飞渡  图 / 谢西九

据说,“灵岩飞渡”最早源于当地农民上山采药,攀石附壁。我想起幼年曾在洪口古瀛洲看过的奇技“独木冲浪”。那亦只有一人,借脚下一圆竹茎、手中一细竹竿便可于急流险滩中穿梭自如,也只是源于生存之本能。也许人与自然的博弈和共处都遵循着最简单的法则——求探却不能伤害,勇毅却无敢冒犯。在敬畏和无畏间,人争得一席道法精神,悬通身之力于一线之上,长空如作画景,凝心即成江湖。


雁荡拾趣_第3张图片
静  图 / 谢西九

举目四望,雁荡山中植被丰富,大抵还是翠绿与墨绿的多些。只因秋到寒渐,也有些叶片显出早秋的黄,浅淡中带着几分跳跃的明媚,无端叫人欢喜。那垂拂在寺庙蓝瓦上的枝条黄叶,形如羽扇,比起其它植被的线条更加简静,衬得深蓝朱红庄重端方,透着天宫的香火气。隔着蒙蒙细雨、如霭轻烟,仿佛眨眼望见灵鹫山上,佛祖执金婆罗花端坐不语,唯摩诃迦叶参破心法,轻轻一笑;又似他在桫罗双树下枕卧光阴,如来身者,终无有疾。

再上高山,有天然观音洞,内有屋房10层倚崖攀建,377级石阶通向洞顶石室。我爬至7层便瞧见那岩崖上生出的一指观音。


雁荡拾趣_第4张图片
洞  图 / 谢西九

时外有天光倾泻,秋雨渐大,沥沥声音浸透漫山人响,青青的石阶上绿苔愈发幽泽,从这洞里往外瞧便也闻见袅袅宁静。这样的地方虽和菩萨沾边,却更有些世俗气,好像千百年前就有古人站在洞中,望着石阶盘回,草木枯荣,等待着山外传来归人脚步。

脑中突然响起那千回百转的二胡声,想象着或是那天光将暗,有明月出山铺下满地银霜;或是那寒冬大雪,淅淅疯疯地吹白了鬓发,“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洞中千日,恐怕便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并非虚妄,和着这天风雨水,正适合明心见性。


雁荡拾趣_第5张图片
静水流深  图 / 谢西九

出洞再往里,头顶碧树参天,四望可见小桥流水,清潭横波。那水色如湛蓝的宝石,母亲说有些像九寨的蓝。细细一看,那粼粼光泽又似镜匣初开,美玉无瑕。原来这“雁荡山”得名是因山顶有湖傍生芦苇,结草为荡,秋天,南归的大雁在此栖息。追根溯源,倒是山之名依水而生,又是一桩奇妙姻缘。

雁荡山有“谢公岭”,是为纪念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而命名的。谢灵运曾在此写下:“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得见玩赏山水的妙趣。

世间百态虽随处可有领悟教训,然我始终觉得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山川望得胸怀,花叶窥得世界,心欢自在人间。


2015.10.16 初稿,2017.3.10 修。


西九行记:

绍兴:柳桥风和,却说绍兴

嵛山岛: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你可能感兴趣的:(雁荡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