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喝果汁不利于健康_5则(20170929)

玉石挂件在周朝会有什么实际功用?

正确答案是:为了让你保持优雅并且合乎本分的仪态。

你可以想象一下昨天讲到的充耳,只要你的仪态不够端庄,头的摆动幅度稍稍大一点,耳朵两边的充耳就会打你的脸。

有身份的人,身上的玉石挂件绝不止一对充耳。身上既然挂着那么多玉,走起路来自然就会发出环佩玎珰的声音。你可以想象自己拿着一串风铃走路,你的脚步越平缓,风铃的声音就越有节奏感,越动听。如果你赶着上班,追公交车,风铃的声音就会很嘈杂。你之所以要追公交车,当然因为你的身份不够高贵,所以“小人”,也就是平民百姓,是不适合佩玉的。即便他们买得起玉,也不违背礼制,但用起来一点都不优雅,玉也就失去了玉的意义。这个道理在今天也还成立:奢侈品最奢侈的地方不是它的价格,而是它的使用场合。普通白领咬咬牙也可以买一套高定版的晚礼服,但一辈子也没有场合去穿。

你可以温习一下“小丑备物终必亡”这句格言,“终必亡”虽然未必,但“小丑备物”难免让人力不从心。

周代礼制,不同身份的人,佩玉有不同的规格。平民百姓没有佩玉的自由,贵族也没有不佩玉的自由,这就是《礼记》所谓“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道理。玉佩最重要不是质地的好坏,而是碰撞的时候发出的声音。用五声音阶来判断的话,戴在左边的玉佩要发出宫声和羽声,右边的要发出角(jué)声和徵(zhǐ)声。到了大夫这个阶层,出门必须配车,车上必须有铃铛。所以走路的时候身上响,坐车的时候车上响,响声要想动听,走路和开车就必须平缓。在交际场合上,要用怎样的姿态和速度前进、后退、转身、作揖,玉佩不同的声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在祭祀这种重大典礼上,对步态的要求最苛刻。走路该迈多大的步子,不同级别有不同的标准。规则很简单:地位越高,步子越小。国君的步子叫“接武”,每一步只迈出半只脚的距离,大夫叫“继武”,长度加倍,士叫“中武”,长度再加倍。“武”就是“武术”的“武”,这本来是个象形字,指的就是足迹,后来字形演变,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很像是今天的写法了,所以春秋五霸当中的楚庄王把它当成会意字来理解,说出过一句名言:“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这个字是由“止”和“戈”构成的,意味着制止战争才是“武”的真谛。这个理解虽然不对,但很深刻,所以影响很大。

——摘自熊逸《27.5 | 玉文化的来历》




喝果汁不利于健康

果汁中的糖

但是,我更要说的是,这些果汁大都对身体没有益处。

果汁里就算什么都不添加,即便是鲜榨的,比如把一个苹果榨成汁,里面就包含了一个苹果中90%的糖分,可一个苹果能榨出的水分对于人喝水来说是不算多的,一般来说,3个苹果榨出来的汁才够一个人一次喝个痛快。但当我们把果汁喝痛快了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把3个苹果中的糖都吃进去了。

所以,喝果汁典型的问题就是“游离糖”吃多了。


文摘:喝果汁不利于健康_5则(20170929)_第1张图片
各种果汁与可乐的含糖量对比

相当多的家长以为冷压的100%纯果汁,5瓶卖300块钱的,这么贵的纯天然饮料当水喝,那真是每天补充多少水果里的营养啊!太精华了。

那我告诉你,如果真这么喝,不出一年,体重至少增加20斤。如果老年人这么喝,糖尿病根本控制不住。

游离的糖对人体来说几乎是完全不需要的,你一年1克都不摄入,完全没有问题。

游离的糖对人体的害处,长胖是次要的,最大的危害,是扰乱胰岛素对血液中糖的多少的调控。

比如每一瓶含糖饮料喝下去后,身体都会如临大敌,胰岛素赶紧大量分泌。20万年以来,我们进化出的这副身体,只有每年水果成熟的时候,才偶尔能吃到大量游离的糖。所以我们的身体仍然是只能妥善处理偶然到来的大量游离的糖分。

可是就在最近几十年,像每天喝好几瓶甜饮料,把鲜榨果汁,NFC 果汁,HPP 果汁都当水喝,这些行为都是身体难以妥善处理的。就相当于有人总是喊狼来了狼来了,就算羊倌再傻,100次以后,羊倌也不做防范了,因为都是假的。

人类胰岛就是这样,总是用大量游离的糖刺激它,最后它对糖也就不敏感了,这些常年喝甜饮料的人,等到50岁以后,基本都会或轻或重的得糖尿病。

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果汁的口感里有水果的好味道,这不假,但这种好味道是不难获取的,你就买个苹果吃吃吧,买个橘子剥一剥吃了吧,这比 HPP 果汁更鲜,它的价格是 HPP 果汁的几十分之一,还不会扰乱身体对糖的代谢。

一般人吃苹果,顶多2个就到头了,就算能吃的人,吃完3个大苹果,我敢说,下一顿正餐都吃不进去了。

但这个是对的,就应该这样,这是身体对进食量的正确把控。

3个苹果里的糖,已经糖分足够了,完全能凭着3个苹果撑过2顿饭的时间间隔。苹果里的糖都在果肉细胞中,它不是游离的,咀嚼可以释放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糖还需要在肠胃消化过程中慢慢破坏细胞壁,果糖才会释放出来,这种过程就不会刺激胰岛,胰岛也不会以为大敌当前了。

另外,直接吃水果,里面还有大量纤维,能增加肠道蠕动,还有饱腹感,吃三个大苹果,你连下顿饭都吃不进去了,你说这是不是减肥了呢?但这些正常规律在果汁面前全都没用了。

所以最后我要强调,食品工业中的果汁,虽然有很多更接近天然的,包装精美的,价格高昂的,但我都强烈不推荐购买,同时一并强烈不推荐的还有所有包含游离糖的食物,比如甜饮料、饼干、果酱、甜面包、蜂蜜、奶茶、蛋糕、巧克力糖等等。

你要是真想吃纯天然的水果味,那就直接买水果吃。

——摘自卓克《035|问答:100%鲜榨果汁营养价值有多高?》




“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的偏见

在投资和证券交易上,很多人投资一个项目后,发现这个项目根本没有盈利能力,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赶快做一个清算了结,能拿回多少钱是多少钱。但是很多人一想,现在做清算,过去的投资岂不是都打水漂了?如果再支持它们一把,或许它们能扭亏为盈呢?

于是,很多人为那些永远不可能盈利的投资付出了更大的成本。那些高价买了股票,亏了之后舍不得卖的人,就是过分看中沉没成本而失去了很多新的机会。至于前一阵有位投资人呼吁给明显带有诈骗圈钱性质的公司再搞个 100 亿的救助基金,是典型的犯了沉没成本的错误。

顺便说一句,沉没成本错误有时也叫“协和效应”,因为当时英、法两国政府明明知道协和式飞机不可能盈利,但由于一些政治的原因,几十年来不断为它填补漏洞,无法脱身。

个人投资者,手里通常握有一堆烂公司的股票,都是他们当时错误地对标买来的便宜货,而且因为考虑沉没成本,一直拿在手上。

而这些人不愿意抛售的原因,是他们持有的时间长了,对这些股票产生了好感,就如同对自己带大的孩子一样日久情深,希望他能够好起来,而那种事永远不会发生。

在美国,由于离婚率高,继子和继女特别多,但是继父和继母通常对这些孩子都能做到视如己出。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带孩子的时间长了就能有感情。

相反,那些非婚生孩子的父亲(很多底层女性婚前怀孕,男方常常一听说女方怀孕就跑掉了,以逃脱抚养的责任),对自己的亲骨肉都毫无感情可言,因为他们没有带过孩子。买了股票并且长期持有的人,常常对股票产生了不该产生的感情,就跟看着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就觉得可爱一样。

上面这种心态源自人类的本能,因此除非一个人非常理性,否则难以避免。卡尼曼讲,在美国,二手车中间商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低收入男子对自己要出售的二手车常常开出不切实际的高价。

比如一辆 10 年车龄,跑了 15 万公里的福特野马运动版汽车,二手车的价格通常也就是 3000-5000 美元左右,但是一些低收入、低学历的人会要到 6000-10000 美元。相比之下,高收入、高学历的人要价不会高于市场的合理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因为那些低收入、低学历的人常常会在那辆车上花更多的心思,甚至做一些改装,比如把消音器改了,让自己的车子显得更酷,或者在上面喷一个火焰的图案,或者将轮胎换成大一号的等等。

他们在卖车的时候更多地从感情出发,考虑自己对车子做的那些投入,甚至是那些对把车卖出去有负面效应的投入。他们很少考虑市场的价格。

相比之下,高学历、高收入的人更理性些,他们只想把那个 10 年车龄的车淘汰了换新车。他们平时对车就没有什么投入,卖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感情因素。

在投资时,带有那种“自己的孩子越看越爱”的偏见还导致了很多人自以为投资自己所在的行业就是安全的。比如搞医药的人喜欢买医药公司的股票;做 IT 的喜欢买科技公司的股票;当演员的,喜欢投资拍影视剧等等。

卡尼曼教授讲,事实证明,从业者投资自己所在的行业,并不比外面的人投资这些行业的整体收益更高。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吐温,他是当时美国版税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但是在投资上却一塌糊涂,他投资了很多和出版相关的行业,最后血本无归,而当别人劝他投资贝尔的电话事业时,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马克·吐温就是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的偏见。

好了,既然人的一些天性使得人不可避免地贪便宜去选烂股票,错误的对标导致人容易碰那些估值高得离谱的公司,对自己孩子的偏爱导致在自己的领域过分自信,那么散户的选股就不是很靠谱了。

接下来,买了这些股票后,又因为对沉没成本的考虑舍不得止损,将那些烂股票长期抱在手里给予不切实际的指望,甚至不断地去填那些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那么散户的投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错误的状态之下。

而这些毛病是人的天性使然,大部分人是很难克服的,而大部分人又是对自己过分自信的,整个股市就成为了大多数人向少数几位冷静的人输送利益的场所。

卡尼曼教授对个人投资的建议和他的同事马尔基尔(Malkiel)是一样的,即除了指数定投,没有更好的方法。

——摘自吴军《第351封信丨卡尼曼的经济学课(中):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越看越爱》

呵呵,说得太准了。




休息让你的工作表现更好

发现工作怎么也做不完时,有人会选择不休息,节省和牺牲其他时间用来加班。但其实休息有益身心健康,忽视休息最后只会伤害自己。美国新媒体网站Quartz的一篇文章说,人们之所以害怕工作表现不佳,是因为罪恶感:怕有负所托的罪恶感。于是我们在办公桌前久坐,盯着电脑不眨眼,长期这样,其实会影响到工作效率。职场行为心理学家迈克·格特里奇(Michael Guttridge)对Quartz说,上班族很少会因为要散步而中断工作,但他们却愿意一边花时间看社交软件,一边自我催眠:“我这是一心多用。” 结果却是:我们在无意间,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而这些时间拿来处理工作其实绰绰有余。格特里奇说,现代人习惯在办公桌前用餐,这是不好的,大家应该在休息时间暂时离开工作场所,才能真正地休息。

另外,也要好好对待休闲时间,格特里奇曾遇到一位看电影时会不停快进的公司总裁,理由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他也牺牲了沉浸在电影剧情里的乐趣。格特里奇认为,浪费时间是为自己充电,重新整理思绪的机会,不要为“休息”感到罪恶,足够的休息会让你的工作表现更好。每天工作结束后,不管是翻翻杂志、散散步,还是放空,只要投入其中,都是很好的休息,这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善用时间。

——李翔知识内参




奥巴马如何教育子女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9月20日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守梦者论坛,澎湃新闻编译了他的演讲和随后比尔·盖茨夫妇对他的采访。梅琳达·盖茨问奥巴马,他和米歇尔·奥巴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奥巴马回答说,首先,“我们一直试图让孩子们意识到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当你小的时候,肩上的责任也很轻,顶多是举办几个聚会;当你长大了,责任也就越来越重。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最最重要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人类的标志。要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他人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影响力。友爱、关心他人、有同情心和努力刻苦,是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改变世界的工具。”

其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长注定了孩子们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每个人都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比如,如果你是个工程师,最好的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做一个手机APP,而不是去演讲;你的特长是照顾人,那你可以通过当老师或在医院工作来创造价值,而不是干别的。

第三,学会坚持。奥巴马自己曾经在芝加哥的贫穷社区工作,这段经历教会他很多东西。在穷人的社区内,通过建立公园、为孩子们做课后辅导项目和职业培训项目,社区会好转起来,但是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奥巴马说:“我从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也经常会不耐烦,后来才意识到变化和进步是慢慢发生的,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快,很容易失望和受挫,我们要有耐心,要坚持。”

梅琳达·盖茨还问奥巴马,他如何看待世界的变化,以及人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奥巴马回答说,大多数人类的进步和大的变革,都是由年轻人创造的,而年龄大一点的人,“已经进入了舒适圈或要极力维护他们的地位和行为方式,反而固步自封。”比如马丁·路德·金在26岁时就开始发起民权运动。促使青年领袖们做出改变的动力是,他们会不断去问“为什么不呢”,而不是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除了互联网以及公众意识的变化之外,奥巴马说,还有一点他认为意义很深远的发现是,“很多的运动都起源于一个故事”。因此,想要改变世界的领导者,要学会讲故事。而如果你不能理解支持你的人,比如邻居、同事、朋友以及和你不同的人们所经历的一切,你就没有办法创造出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理解,才能让你把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否则,如果不能讲出一个普通大众关心的故事,他们会说,我自己也在经历很多困难,为什么要关心别人的问题?

——李翔知识内参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摘:喝果汁不利于健康_5则(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