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休谟(1711·4·26—1776·8·25),苏格兰的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作《人性论》。
历史学家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主义,但也有人主张自然主义才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将其分为强调怀疑成分(例如逻辑实证主义)和强调自然主义成分两个部分。
对因果论的批判
休谟不赞同大多数人(尤其是佛教中)都相信的因果论(这种理论认为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一个为因,一个为果,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 )。
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研究》中,他反驳了‘因果关系’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而依据怀疑论的知识,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像中归类”。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能够确定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他提出了“经常连结”这个词,经常连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休谟提出的这个说法有力地驳斥了因果关系理论,在他之后的一些哲学家如伯特兰·罗素完全抛弃了因果关系的概念,只将其视为一种迷信,一种缺乏科学依据迷惑心智的妄言。但从这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对于因果连结的认知是从何而来的?而我们又能认知到怎么样的连结?这个问题后来引起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论辩。
人类观念的起源
一切人类心灵中的知觉都可以被分成明显不同的两种:印象与观念。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当心灵受到刺激,并且潜入到我们的思想或意识当中,它们表现的强烈程度与生动程度都不相同。进入我们心灵的那些最强最猛的知觉,我们称之为印象;所有第一次出现在灵魂中的我们的全部感觉、情感以及情绪都包括在印象这个名词之中。
观念这个词,用来表示我们的感觉、情感以及情绪在思维和推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微弱的意象;去除由视觉和触觉引起的知觉,以及在感觉中可能直接引起的快乐或不快,相信无须赘言就能够证明印象与观念的区别。每个人都能够立刻察觉感觉和思维之间的差别。两者的差异程度通常很容易分辨,但在特殊例子中,两者可能十分接近。例如处于睡眠、发热、疯狂或者心情异常激动的状态中,我们头脑中的观念就近似于我们的印象;另外,有时也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当我们的印象极其微弱与低沉时,我们就无法把彼此的观念区分开来。
心灵所有的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与观念
当一个人在房间闭目进行思考时,他所形成的观念就是他已经在生活中经历或感觉过的印象的准确表象,不存在在印象中找不到的观念。
而且一切简单的观念和印象都是彼此类似的;复合观念和印象既然是由简单观念与印象形成的,我们就能够大致断言,这两类知觉是很精确地对应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概括性的命题,即我们的一切简单观念在刚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与简单观念是相对应的,并且是简单观念的精确复现。
先有印象,再有观念,印象导致观念
印象与观念之间存在一种极大的联系,并且其中一种的存在相对另一种的存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若干例子之间的那种经常性结合绝非出于偶然,而是清晰地证实了不是印象依赖于观念,便是观念依赖于印象。要知道它们之间究竟是谁依赖于谁,就得研究两者初次出现时的顺序,并从恒常的经验中发觉,总是简单印象先于相应的观念而出现,但从来没有相反的顺序出现。
给一个儿童深红和黄,或甜味和苦味的观念,我们把这些对象呈现给他,换句话说,就是将这些印象或感觉传递给他;但人们都不会荒谬地想通过激起这些观念来产生这些印象。在我们的观念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它们相应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印象是先于观念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无论心灵中还是身体上出现的印象,都一定有一个和它相似的观念相伴相随,并且观念和印象只是在强烈和生动程度上有所差异。知觉或类似知觉的恒常结合强有力地证明了印象和观念的紧密关系,印象所占的优先性也同样得以证明,是印象导致了我们的观念的形成,但是反过来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