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是坏东西

Paste_Image.png

前几年皮克斯出过一部很火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人类的五种基本情绪——喜悦、哀伤、愤怒、恐惧和厌恶。尤其展现了“忧忧”的作用。在安慰冰棒的时候,乐乐只会说类似“快开心起来,世界这么棒”的话,而忧忧陪在它旁边说“我理解你很难过”。电影里的小姑娘莱利在失去“乐乐”和“忧忧”之后,她的状态变得很糟,她对一切都变得愤怒和厌恶,自然也无法进行情绪调节。后来甚至决定偷拿父母的钱悄悄跑回以前住的地方。在忧忧和乐乐回来后,她才终于能在父母的怀里哭出来,说出自己的担忧、恐惧和不安。

以往,我们习惯于把情绪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而这五种基本情绪中除了喜悦都是负面情绪,尤其愤怒和哀伤,人们总是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把它们消灭掉就好。但是,正面情绪也会有负面作用,负面情绪也有正面作用。人类存活至今,靠的可不仅仅是“乐乐”。

从来就没有没用或错误的情绪。愤怒能让我们反抗不公正,也让他人正视我们的需求,厌恶和恐惧保护我们远离危险,悲伤“是针对痛苦的自我保护”(——[美]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将它发泄让我们能得到他人安慰,也学会共情他人。以前我们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事实上,长期压抑悲伤情绪的人往往共情能力更差,无法理解你的痛苦,也就不会去安慰你了。

也许会有人说,讨厌的并不是情绪本身,而是它们总是不合时宜出现。

情绪本身其实没有好坏之分,真正让它们出现并且造成各种破坏的,很多时候其实是认知。

举个例子,同样是面对蛇,大部分人可能一看到就只想躲得远远的,因为大脑对这一刺激的判定是“危险”,面对危险下意识的反应当然只有“战或逃”。假如是一个演员,道具组表示这条蛇无毒,而且已经拔去牙齿,那这种情况下,就算被要求抱着这条蛇,他也是能抱着它的(够敬业的话)。因为大脑已经解除警报,判定安全。对于一些天天与蛇打交道的比如蛇的养殖户,就更是如此了。

相同的一个刺激或者一个情境,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的反应,正是因为过往经验造成的不同认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之后的行为。

因此在心理治疗的情绪调节这一块,改变认知也常常被看作是相当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难度更高,需要耗费的时间也更长。

我们可以从首先察觉自己思维的不妥当开始试试看。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美]阿尔伯特·埃利斯、阿瑟·兰格)一书中提到三种常见的病态思维方式。

第一种叫“灾难性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以及夸大失败的后果。比如“如果我面试失败了怎么办?”这种思维方式让人变得焦虑和紧张,更容易放弃。

第二种叫“绝对论者思维方式”,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如何、他人应该如何如何。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就是对别人,一旦自己或他人没达到要求,往往开始变得急躁或者发怒。

第三种更隐蔽:“合理化”。这种思想形式经常发生在我们与一些人事物产生冲突时,为了逃避解决问题,又或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就会说出“那又怎样”、“我不管了你爱怎样怎样”这种话来。其实也就是在回避问题,这样做也许一时舒服了,但是问题始终存在,有时候甚至可能会随着你的回避变得越来越严重——比如讳疾忌医。

书中提到的替代这些病态思维的“更佳之选”,并不是让你变得盲目乐观,天天打鸡血喝鸡汤,而是告诉自己“试一试也没关系,失败了天也不会塌下来。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也能想办法应对。”

另一种认知改变主要是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重新做出评价,比如我犯错之后,总会产生自己总是犯错,一点用都没有,什么都不会的想法。改变认知的话就是找证据“反驳”,列举自己擅长的事情。

《情绪调节手册》([美]詹姆斯·格罗斯 编)中还提到了另外的几种调节方法。

情景选择——为了增强或者减弱某种情绪,避开或主动选择能预见到会给自己带来需要的情绪的情境。不过这种方法有利有弊。

情景修正——通过对外在环境的改变来调节情绪。

注意分配——注意分散和注意集中。分散注意力很常用,比如小时候被罚站的时候就会走神去想前一天看的动画片内容。而看到负面的社会新闻,会去想如果是自己要怎么应对。这就是注意集中。

反应调整——生理方面,可以通过冥想或者深呼吸来缓解焦虑和紧张。体验方面,学习情绪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情绪的生理基础和变化。行为方面,调整情绪表达的行为。

调节情绪固然需要是必备的技能,而面对情绪,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正念的态度——明白情绪是会来也会走的,要学会与情绪和谐相处,也要学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
————————————————————————
无戒写作训练营三期第四天 学号104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不是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