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Spark简介

一、简介

Spark 于 2009 年诞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AMPLab,2013 年被捐赠给 Apache 软件基金会,2014 年 2 月成为 Apache 的顶级项目。相对于 MapReduce 的批处理计算,Spark 可以带来上百倍的性能提升,因此它成为继 MapReduce 之后,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布式计算框架。

二、特点

Apache Spark 具有以下特点:

  • 使用先进的 DAG 调度程序,查询优化器和物理执行引擎,以实现性能上的保证;
  • 多语言支持,目前支持的有 Java,Scala,Python 和 R;
  • 提供了 80 多个高级 API,可以轻松地构建应用程序;
  • 支持批处理,流处理和复杂的业务分析;
  • 丰富的类库支持:包括 SQL,MLlib,GraphX 和 Spark Streaming 等库,并且可以将它们无缝地进行组合;
  • 丰富的部署模式:支持本地模式和自带的集群模式,也支持在 Hadoop,Mesos,Kubernetes 上运行;
  • 多数据源支持:支持访问 HDFS,Alluxio,Cassandra,HBase,Hive 以及数百个其他数据源中的数据。
spark_第1张图片

三、集群架构

Term(术语) Meaning(含义)
Application Spark 应用程序,由集群上的一个 Driver 节点和多个 Executor 节点组成。
Driver program 主运用程序,该进程运行应用的 main() 方法并且创建 SparkContext
Cluster manager 集群资源管理器(例如,Standlone Manager,Mesos,YARN)
Worker node 执行计算任务的工作节点
Executor 位于工作节点上的应用进程,负责执行计算任务并且将输出数据保存到内存或者磁盘中
Task 被发送到 Executor 中的工作单元
spark_第2张图片

执行过程

  1. 用户程序创建 SparkContext 后,它会连接到集群资源管理器,集群资源管理器会为用户程序分配计算资源,并启动 Executor;
  2. Driver 将计算程序划分为不同的执行阶段和多个 Task,之后将 Task 发送给 Executor;
  3. Executor 负责执行 Task,并将执行状态汇报给 Driver,同时也会将当前节点资源的使用情况汇报给集群资源管理器。

四、核心组件

Spark 基于 Spark Core 扩展了四个核心组件,分别用于满足不同领域的计算需求。

spark_第3张图片

3.1 Spark SQL

Spark SQL 主要用于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其具有以下特点:

  • 能够将 SQL 查询与 Spark 程序无缝混合,允许您使用 SQL 或 DataFrame API 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查询;
  • 支持多种数据源,包括 Hive,Avro,Parquet,ORC,JSON 和 JDBC;
  • 支持 HiveQL 语法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 (UDF),允许你访问现有的 Hive 仓库;
  • 支持标准的 JDBC 和 ODBC 连接;
  • 支持优化器,列式存储和代码生成等特性,以提高查询效率。

3.2 Spark Streaming

Spark Streaming 主要用于快速构建可扩展,高吞吐量,高容错的流处理程序。支持从 HDFS,Flume,Kafka,Twitter 和 ZeroMQ 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spark_第4张图片

Spark Streaming 的本质是微批处理,它将数据流进行极小粒度的拆分,拆分为多个批处理,从而达到接近于流处理的效果。

spark_第5张图片

3.3 MLlib

MLlib 是 Spark 的机器学习库。其设计目标是使得机器学习变得简单且可扩展。它提供了以下工具:

  •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分类,回归,聚类和协同过滤;
  • 特征化:特征提取,转换,降维和选择;
  • 管道:用于构建,评估和调整 ML 管道的工具;
  • 持久性:保存和加载算法,模型,管道数据;
  • 实用工具:线性代数,统计,数据处理等。

3.4 Graphx

GraphX 是 Spark 中用于图形计算和图形并行计算的新组件。在高层次上,GraphX 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图形抽象来扩展 RDD(一种具有附加到每个顶点和边缘的属性的定向多重图形)。为了支持图计算,GraphX 提供了一组基本运算符(如: subgraph,joinVertices 和 aggregateMessages)以及优化后的 Pregel API。此外,GraphX 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图形算法和构建器,以简化图形分析任务。

弹性式数据集RDDs

Spark部署模式与作业提交

一、作业提交

1.1 spark-submit

Spark 所有模式均使用 spark-submit 命令提交作业,其格式如下:

./bin/spark-submit \
  --class <main-class> \        # 应用程序主入口类
  --master <master-url> \       # 集群的 Master Url
  --deploy-mode <deploy-mode> \ # 部署模式
  --conf <key>=<value> \        # 可选配置       
  ... # other options    
  <application-jar> \           # Jar 包路径 
  [application-arguments]       #传递给主入口类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集群环境下,application-jar 必须能被集群中所有节点都能访问,可以是 HDFS 上的路径;也可以是本地文件系统路径,如果是本地文件系统路径,则要求集群中每一个机器节点上的相同路径都存在该 Jar 包。

1.2 deploy-mode

deploy-mode 有 clusterclient 两个可选参数,默认为 client。这里以 Spark On Yarn 模式对两者进行说明 :

  • 在 cluster 模式下,Spark Drvier 在应用程序的 Master 进程内运行,该进程由群集上的 YARN 管理,提交作业的客户端可以在启动应用程序后关闭;
  • 在 client 模式下,Spark Drvier 在提交作业的客户端进程中运行,Master 进程仅用于从 YARN 请求资源。

1.3 master-url

master-url 的所有可选参数如下表所示:

Master URL Meaning
local 使用一个线程本地运行 Spark
local[K] 使用 K 个 worker 线程本地运行 Spark
local[K,F] 使用 K 个 worker 线程本地运行 , 第二个参数为 Task 的失败重试次数
local[*] 使用与 CPU 核心数一样的线程数在本地运行 Spark
local[*,F] 使用与 CPU 核心数一样的线程数在本地运行 Spark
第二个参数为 Task 的失败重试次数
spark://HOST:PORT 连接至指定的 standalone 集群的 master 节点。端口号默认是 7077。
spark://HOST1:PORT1,HOST2:PORT2 如果 standalone 集群采用 Zookeeper 实现高可用,则必须包含由 zookeeper 设置的所有 master 主机地址。
mesos://HOST:PORT 连接至给定的 Mesos 集群。端口默认是 5050。对于使用了 ZooKeeper 的 Mesos cluster 来说,使用 mesos://zk://... 来指定地址,使用 --deploy-mode cluster 模式来提交。
yarn 连接至一个 YARN 集群,集群由配置的 HADOOP_CONF_DIR 或者 YARN_CONF_DIR 来决定。使用 --deploy-mode 参数来配置 clientcluster 模式。

下面主要介绍三种常用部署模式及对应的作业提交方式。

二、Local模式

Local 模式下提交作业最为简单,不需要进行任何配置,提交命令如下:

# 本地模式提交应用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local[2]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传给 SparkPi 的参数

spark-examples_2.11-2.4.0.jar 是 Spark 提供的测试用例包,SparkPi 用于计算 Pi 值,执行结果如下:

spark_第6张图片

三、Standalone模式

Standalone 是 Spark 提供的一种内置的集群模式,采用内置的资源管理器进行管理。下面按照如图所示演示 1 个 Mater 和 2 个 Worker 节点的集群配置,这里使用两台主机进行演示:

  • hadoop001: 由于只有两台主机,所以 hadoop001 既是 Master 节点,也是 Worker 节点;
  • hadoop002 : Worker 节点。
spark_第7张图片

3.1 环境配置

首先需要保证 Spark 已经解压在两台主机的相同路径上。然后进入 hadoop001 的 ${SPARK_HOME}/conf/ 目录下,拷贝配置样本并进行相关配置:

# cp spark-env.sh.template spark-env.sh

spark-env.sh 中配置 JDK 的目录,完成后将该配置使用 scp 命令分发到 hadoop002 上:

# 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3.2 集群配置

${SPARK_HOME}/conf/ 目录下,拷贝集群配置样本并进行相关配置:

# cp slaves.template slaves

指定所有 Worker 节点的主机名:

# A Spark Worker will be started on each of the machines listed below.
hadoop001
hadoop002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 主机名与 IP 地址的映射必须在 /etc/hosts 文件中已经配置,否则就直接使用 IP 地址;
  • 每个主机名必须独占一行;
  • Spark 的 Master 主机是通过 SSH 访问所有的 Worker 节点,所以需要预先配置免密登录。

3.3 启动

使用 start-all.sh 代表启动 Master 和所有 Worker 服务。

./sbin/start-master.sh 

访问 8080 端口,查看 Spark 的 Web-UI 界面,,此时应该显示有两个有效的工作节点:

spark_第8张图片

3.4 提交作业

# 以client模式提交到standalone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spark://hadoop001:7077 \
--executor-memory 2G \
--total-executor-core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以cluster模式提交到standalone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spark://207.184.161.138:7077 \
--deploy-mode cluster \
--supervise \  # 配置此参数代表开启监督,如果主应用程序异常退出,则自动重启 Driver
--executor-memory 2G \
--total-executor-core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3.5 可选配置

在虚拟机上提交作业时经常出现一个的问题是作业无法申请到足够的资源:

Initial job has not accepted any resources; 
check your cluster UI to ensure that workers are registered and have sufficient resources

这时候可以查看 Web UI,我这里是内存空间不足:提交命令中要求作业的 executor-memory 是 2G,但是实际的工作节点的 Memory 只有 1G,这时候你可以修改 --executor-memory,也可以修改 Woker 的 Memory,其默认值为主机所有可用内存值减去 1G。

spark_第9张图片

关于 Master 和 Woker 节点的所有可选配置如下,可以在 spark-env.sh 中进行对应的配置:

Environment Variable(环境变量) Meaning(含义)
SPARK_MASTER_HOST master 节点地址
SPARK_MASTER_PORT master 节点地址端口(默认:7077)
SPARK_MASTER_WEBUI_PORT master 的 web UI 的端口(默认:8080)
SPARK_MASTER_OPTS 仅用于 master 的配置属性,格式是 “-Dx=y”(默认:none),所有属性可以参考官方文档:spark-standalone-mode
SPARK_LOCAL_DIRS spark 的临时存储的目录,用于暂存 map 的输出和持久化存储 RDDs。多个目录用逗号分隔
SPARK_WORKER_CORES spark worker 节点可以使用 CPU Cores 的数量。(默认:全部可用)
SPARK_WORKER_MEMORY spark worker 节点可以使用的内存数量(默认:全部的内存减去 1GB);
SPARK_WORKER_PORT spark worker 节点的端口(默认: random(随机))
SPARK_WORKER_WEBUI_PORT worker 的 web UI 的 Port(端口)(默认:8081)
SPARK_WORKER_DIR worker 运行应用程序的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日志和暂存空间(default:SPARK_HOME/work)
SPARK_WORKER_OPTS 仅用于 worker 的配置属性,格式是 “-Dx=y”(默认:none)。所有属性可以参考官方文档:spark-standalone-mode
SPARK_DAEMON_MEMORY 分配给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守护进程的内存。(默认: 1G)
SPARK_DAEMON_JAVA_OPTS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守护进程的 JVM 选项,格式是 “-Dx=y”(默认:none)
SPARK_PUBLIC_DNS spark master 和 worker 的公开 DNS 名称。(默认:none)

三、Spark on Yarn模式

Spark 支持将作业提交到 Yarn 上运行,此时不需要启动 Master 节点,也不需要启动 Worker 节点。

3.1 配置

spark-env.sh 中配置 hadoop 的配置目录的位置,可以使用 YARN_CONF_DIRHADOOP_CONF_DIR 进行指定:

YARN_CONF_DIR=/usr/app/hadoop-2.6.0-cdh5.15.2/etc/hadoop
# 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3.2 启动

必须要保证 Hadoop 已经启动,这里包括 YARN 和 HDFS 都需要启动,因为在计算过程中 Spark 会使用 HDFS 存储临时文件,如果 HDFS 没有启动,则会抛出异常。

# start-yarn.sh
# start-dfs.sh

3.3 提交应用

#  以client模式提交到yarn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ient \
--executor-memory 2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  以cluster模式提交到yarn集群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uster \
--executor-memory 2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一、RDD简介

RDD 全称为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是 Spark 最基本的数据抽象,它是只读的、分区记录的集合,支持并行操作,可以由外部数据集或其他 RDD 转换而来,它具有以下特性:

  • 一个 RDD 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区(Partitions)组成。对于 RDD 来说,每个分区会被一个计算任务所处理,用户可以在创建 RDD 时指定其分区个数,如果没有指定,则默认采用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 RDD 拥有一个用于计算分区的函数 compute;
  • RDD 会保存彼此间的依赖关系,RDD 的每次转换都会生成一个新的依赖关系,这种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就像流水线一样。在部分分区数据丢失后,可以通过这种依赖关系重新计算丢失的分区数据,而不是对 RDD 的所有分区进行重新计算;
  • Key-Value 型的 RDD 还拥有 Partitioner(分区器),用于决定数据被存储在哪个分区中,目前 Spark 中支持 HashPartitioner(按照哈希分区) 和 RangeParationer(按照范围进行分区);
  • 一个优先位置列表 (可选),用于存储每个分区的优先位置 (prefered location)。对于一个 HDFS 文件来说,这个列表保存的就是每个分区所在的块的位置,按照“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Spark 在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其所要处理数据块的存储位置。

RDD[T] 抽象类的部分相关代码如下:

// 由子类实现以计算给定分区
def compute(split: Partition, context: TaskContext): Iterator[T]

// 获取所有分区
protected def getPartitions: Array[Partition]

// 获取所有依赖关系
protected def getDependencies: Seq[Dependency[_]] = deps

// 获取优先位置列表
protected def getPreferredLocations(split: Partition): Seq[String] = Nil

// 分区器 由子类重写以指定它们的分区方式
@transient val partitioner: Option[Partitioner] = None

二、创建RDD

RDD 有两种创建方式,分别介绍如下:

2.1 由现有集合创建

这里使用 spark-shell 进行测试,启动命令如下:

spark-shell --master local[4]

启动 spark-shell 后,程序会自动创建应用上下文,相当于执行了下面的 Scala 语句: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Spark shell").setMaster("local[4]")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由现有集合创建 RDD,你可以在创建时指定其分区个数,如果没有指定,则采用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 由现有集合创建 RDD,默认分区数为程序所分配到的 CPU 的核心数
val dataRDD = sc.parallelize(data) 
// 查看分区数
dataRDD.getNumPartitions
// 明确指定分区数
val dataRDD = sc.parallelize(data,2)

执行结果如下:

spark_第10张图片

2.2 引用外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集

引用外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集,例如本地文件系统,HDFS,HBase 或支持 Hadoop InputFormat 的任何数据源。

val fileRDD = sc.textFile("/usr/file/emp.txt")
// 获取第一行文本
fileRDD.take(1)

使用外部存储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如果在集群环境下从本地文件系统读取数据,则要求该文件必须在集群中所有机器上都存在,且路径相同;
  • 支持目录路径,支持压缩文件,支持使用通配符。

2.3 textFile & wholeTextFiles

两者都可以用来读取外部文件,但是返回格式是不同的:

  • textFile:其返回格式是 RDD[String] ,返回的是就是文件内容,RDD 中每一个元素对应一行数据;
  • wholeTextFiles:其返回格式是 RDD[(String, String)],元组中第一个参数是文件路径,第二个参数是文件内容;
  • 两者都提供第二个参数来控制最小分区数;
  • 从 HDFS 上读取文件时,Spark 会为每个块创建一个分区。
def textFile(path: String,minPartitions: Int = defaultMinPartitions): RDD[String] = withScope {
     ...}
def wholeTextFiles(path: String,minPartitions: Int = defaultMinPartitions): RDD[(String, String)]={
     ..}

三、操作RDD

RDD 支持两种类型的操作:transformations(转换,从现有数据集创建新数据集)和 actions(在数据集上运行计算后将值返回到驱动程序)。RDD 中的所有转换操作都是惰性的,它们只是记住这些转换操作,但不会立即执行,只有遇到 action 操作后才会真正的进行计算,这类似于函数式编程中的惰性求值。

val list = List(1, 2, 3)
// map 是一个 transformations 操作,而 foreach 是一个 actions 操作
sc.parallelize(list).map(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 10 20 30

四、缓存RDD

4.1 缓存级别

Spark 速度非常快的一个原因是 RDD 支持缓存。成功缓存后,如果之后的操作使用到了该数据集,则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虽然缓存也有丢失的风险,但是由于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如果某个分区的缓存数据丢失,只需要重新计算该分区即可。

Spark 支持多种缓存级别 :

Storage Level
(存储级别)
Meaning(含义)
MEMORY_ONLY 默认的缓存级别,将 RDD 以反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存储在 JVM 中。如果内存空间不够,则部分分区数据将不再缓存。
MEMORY_AND_DISK 将 RDD 以反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存储 JVM 中。如果内存空间不够,将未缓存的分区数据存储到磁盘,在需要使用这些分区时从磁盘读取。
MEMORY_ONLY_SER
将 RDD 以序列化的 Java 对象的形式进行存储(每个分区为一个 byte 数组)。这种方式比反序列化对象节省存储空间,但在读取时会增加 CPU 的计算负担。仅支持 Java 和 Scala 。
MEMORY_AND_DISK_SER
类似于 MEMORY_ONLY_SER,但是溢出的分区数据会存储到磁盘,而不是在用到它们时重新计算。仅支持 Java 和 Scala。
DISK_ONLY 只在磁盘上缓存 RDD
MEMORY_ONLY_2,
MEMORY_AND_DISK_2, etc
与上面的对应级别功能相同,但是会为每个分区在集群中的两个节点上建立副本。
OFF_HEAP MEMORY_ONLY_SER 类似,但将数据存储在堆外内存中。这需要启用堆外内存。

启动堆外内存需要配置两个参数:

  • spark.memory.offHeap.enabled :是否开启堆外内存,默认值为 false,需要设置为 true;
  • spark.memory.offHeap.size : 堆外内存空间的大小,默认值为 0,需要设置为正值。

4.2 使用缓存

缓存数据的方法有两个:persistcachecache 内部调用的也是 persist,它是 persist 的特殊化形式,等价于 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ONLY)。示例如下:

// 所有存储级别均定义在 StorageLevel 对象中
fileRDD.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AND_DISK)
fileRDD.cache()

4.3 移除缓存

Spark 会自动监视每个节点上的缓存使用情况,并按照最近最少使用(LRU)的规则删除旧数据分区。当然,你也可以使用 RDD.unpersist() 方法进行手动删除。

五、理解shuffle

5.1 shuffle介绍

在 Spark 中,一个任务对应一个分区,通常不会跨分区操作数据。但如果遇到 reduceByKey 等操作,Spark 必须从所有分区读取数据,并查找所有键的所有值,然后汇总在一起以计算每个键的最终结果 ,这称为 Shuffle

spark_第11张图片

5.2 Shuffle的影响

Shuffle 是一项昂贵的操作,因为它通常会跨节点操作数据,这会涉及磁盘 I/O,网络 I/O,和数据序列化。某些 Shuffle 操作还会消耗大量的堆内存,因为它们使用堆内存来临时存储需要网络传输的数据。Shuffle 还会在磁盘上生成大量中间文件,从 Spark 1.3 开始,这些文件将被保留,直到相应的 RDD 不再使用并进行垃圾回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计算时重复创建 Shuffle 文件。如果应用程序长期保留对这些 RDD 的引用,则垃圾回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生,这意味着长时间运行的 Spark 作业可能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通常可以使用 spark.local.dir 参数来指定这些临时文件的存储目录。

5.3 导致Shuffle的操作

由于 Shuffle 操作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使用,以下操作都会导致 Shuffle:

  • 涉及到重新分区操作: 如 repartitioncoalesce
  • 所有涉及到 ByKey 的操作:如 groupByKeyreduceByKey,但 countByKey 除外;
  • 联结操作:如 cogroupjoin

五、宽依赖和窄依赖

RDD 和它的父 RDD(s) 之间的依赖关系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 窄依赖 (narrow dependency):父 RDDs 的一个分区最多被子 RDDs 一个分区所依赖;
  • 宽依赖 (wide dependency):父 RDDs 的一个分区可以被子 RDDs 的多个子分区所依赖。

如下图,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 RDD,带有颜色的矩形表示分区:

spark_第12张图片

区分这两种依赖是非常有用的:

  • 首先,窄依赖允许在一个集群节点上以流水线的方式(pipeline)对父分区数据进行计算,例如先执行 map 操作,然后执行 filter 操作。而宽依赖则需要计算好所有父分区的数据,然后再在节点之间进行 Shuffle,这与 MapReduce 类似。
  • 窄依赖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数据恢复,因为只需重新对丢失分区的父分区进行计算,且不同节点之间可以并行计算;而对于宽依赖而言,如果数据丢失,则需要对所有父分区数据进行计算并再次 Shuffle。

六、DAG的生成

RDD(s) 及其之间的依赖关系组成了 DAG(有向无环图),DAG 定义了这些 RDD(s) 之间的 Lineage(血统) 关系,通过血统关系,如果一个 RDD 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结果丢失了,也可以重新进行计算。那么 Spark 是如何根据 DAG 来生成计算任务呢?主要是根据依赖关系的不同将 DAG 划分为不同的计算阶段 (Stage):

  • 对于窄依赖,由于分区的依赖关系是确定的,其转换操作可以在同一个线程执行,所以可以划分到同一个执行阶段;
  • 对于宽依赖,由于 Shuffle 的存在,只能在父 RDD(s) 被 Shuffle 处理完成后,才能开始接下来的计算,因此遇到宽依赖就需要重新划分阶段。
spark_第13张图片

基于ZooKeeper搭建Spark高可用集群

一、集群规划

这里搭建一个 3 节点的 Spark 集群,其中三台主机上均部署 Worker 服务。同时为了保证高可用,除了在 hadoop001 上部署主 Master 服务外,还在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分别部署备用的 Master 服务,Master 服务由 Zookeeper 集群进行协调管理,如果主 Master 不可用,则备用 Master 会成为新的主 Master

spark_第14张图片

二、前置条件

搭建 Spark 集群前,需要保证 JDK 环境、Zookeeper 集群和 Hadoop 集群已经搭建,相关步骤可以参阅:

  • Linux 环境下 JDK 安装
  • Zookeeper 单机环境和集群环境搭建
  • Hadoop 集群环境搭建

三、Spark集群搭建

3.1 下载解压

下载所需版本的 Spark,官网下载地址:http://spark.apache.org/downloads.html

spark_第15张图片

下载后进行解压:

# tar -zxvf  spark-2.2.3-bin-hadoop2.6.tgz

3.2 配置环境变量

# vim /etc/profile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SPARK_HOME=/usr/app/spark-2.2.3-bin-hadoop2.6
export  PATH=${SPARK_HOME}/bin:$PATH

使得配置的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3.3 集群配置

进入 ${SPARK_HOME}/conf 目录,拷贝配置样本进行修改:

1. spark-env.sh

 cp spark-env.sh.template spark-env.sh
# 配置JDK安装位置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01
# 配置hadoop配置文件的位置
HADOOP_CONF_DIR=/usr/app/hadoop-2.6.0-cdh5.15.2/etc/hadoop
# 配置zookeeper地址
SPARK_DAEMON_JAVA_OPTS="-Dspark.deploy.recoveryMode=ZOOKEEPER -Dspark.deploy.zookeeper.url=hadoop001:2181,hadoop002:2181,hadoop003:2181 -Dspark.deploy.zookeeper.dir=/spark"

2. slaves

cp slaves.template slaves

配置所有 Woker 节点的位置:

hadoop001
hadoop002
hadoop003

3.4 安装包分发

将 Spark 的安装包分发到其他服务器,分发后建议在这两台服务器上也配置一下 Spark 的环境变量。

scp -r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   hadoop002:usr/app/
scp -r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   hadoop003:usr/app/

四、启动集群

4.1 启动ZooKeeper集群

分别到三台服务器上启动 ZooKeeper 服务:

 zkServer.sh start

4.2 启动Hadoop集群

# 启动dfs服务
start-dfs.sh
# 启动yarn服务
start-yarn.sh

4.3 启动Spark集群

进入 hadoop001 的 ${SPARK_HOME}/sbin 目录下,执行下面命令启动集群。执行命令后,会在 hadoop001 上启动 Maser 服务,会在 slaves 配置文件中配置的所有节点上启动 Worker 服务。

start-all.sh

分别在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执行下面的命令,启动备用的 Master 服务:

# ${SPARK_HOME}/sbin 下执行
start-master.sh

4.4 查看服务

查看 Spark 的 Web-UI 页面,端口为 8080。此时可以看到 hadoop001 上的 Master 节点处于 ALIVE 状态,并有 3 个可用的 Worker 节点。

spark_第16张图片

而 hadoop002 和 hadoop003 上的 Master 节点均处于 STANDBY 状态,没有可用的 Worker 节点。

spark_第17张图片
spark_第18张图片

五、验证集群高可用

此时可以使用 kill 命令杀死 hadoop001 上的 Master 进程,此时备用 Master 会中会有一个再次成为 主 Master,我这里是 hadoop002,可以看到 hadoop2 上的 Master 经过 RECOVERING 后成为了新的主 Master,并且获得了全部可以用的 Workers

spark_第19张图片

Hadoop002 上的 Master 成为主 Master,并获得了全部可以用的 Workers

spark_第20张图片

此时如果你再在 hadoop001 上使用 start-master.sh 启动 Master 服务,那么其会作为备用 Master 存在。

六、提交作业

和单机环境下的提交到 Yarn 上的命令完全一致,这里以 Spark 内置的计算 Pi 的样例程序为例,提交命令如下:

spark-submit \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
--master yarn \
--deploy-mode client \
--executor-memory 1G \
--num-executors 10 \
/usr/app/spark-2.4.0-bin-hadoop2.6/examples/jars/spark-examples_2.11-2.4.0.jar \
100

Transformation 和 Action 常用算子

一、Transformation

spark 常用的 Transformation 算子如下表:

Transformation 算子 Meaning(含义)
map(func) 对原 RDD 中每个元素运用 func 函数,并生成新的 RDD
filter(func) 对原 RDD 中每个元素使用func 函数进行过滤,并生成新的 RDD
flatMap(func) 与 map 类似,但是每一个输入的 item 被映射成 0 个或多个输出的 items( func 返回类型需要为 Seq )。
mapPartitions(func) 与 map 类似,但函数单独在 RDD 的每个分区上运行, func函数的类型为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 T 是 RDD 的类型,即 RDD[T]
mapPartitionsWithIndex(func) 与 mapPartitions 类似,但 func 类型为 (Int,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分区索引
sample(withReplacement, fraction, seed) 数据采样,有三个可选参数:设置是否放回(withReplacement)、采样的百分比(fraction)、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seed);
union(otherDataset) 合并两个 RDD
intersection(otherDataset) 求两个 RDD 的交集
distinct([numTasks])) 去重
groupByKey([numTasks]) 按照 key 值进行分区,即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Iterable)
Note: 如果分组是为了在每一个 key 上执行聚合操作(例如,sum 或 average),此时使用 reduceByKeyaggregateByKey 性能会更好
Note: 默认情况下,并行度取决于父 RDD 的分区数。可以传入 numTasks 参数进行修改。
reduceByKey(func, [numTasks]) 按照 key 值进行分组,并对分组后的数据执行归约操作。
aggregateByKey(zeroValue,numPartitions)(seqOp, combOp, [numTasks]) 当调用(K,V)对的数据集时,返回(K,U)对的数据集,其中使用给定的组合函数和 zeroValue 聚合每个键的值。与 groupByKey 类似,reduce 任务的数量可通过第二个参数进行配置。
sortByKey([ascending], [numTasks]) 按照 key 进行排序,其中的 key 需要实现 Ordered 特质,即可比较
join(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一个 (K, V) 和 (K, W)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V, W)) pairs 的 dataset,等价于内连接操作。如果想要执行外连接,可以使用 leftOuterJoin, rightOuterJoinfullOuterJoin 等算子。
cogroup(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Iterable, Iterable)) tuples 的 dataset。
cartesian(otherDataset) 在一个 T 和 U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T, U) 类型的 dataset(即笛卡尔积)。
coalesce(numPartitions) 将 RDD 中的分区数减少为 numPartitions。
repartition(numPartitions) 随机重新调整 RDD 中的数据以创建更多或更少的分区,并在它们之间进行平衡。
repartitionAndSortWithinPartitions(partitioner) 根据给定的 partitioner(分区器)对 RDD 进行重新分区,并对分区中的数据按照 key 值进行排序。这比调用 repartition 然后再 sorting(排序)效率更高,因为它可以将排序过程推送到 shuffle 操作所在的机器。

下面分别给出这些算子的基本使用示例:

1.1 map

val list = List(1,2,3)
sc.parallelize(list).map(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结果: 10 20 30 (这里为了节省篇幅去掉了换行,后文亦同)

1.2 filter

val list = List(3, 6, 9, 10, 12, 21)
sc.parallelize(list).filter(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 10 12 21

1.3 flatMap

flatMap(func)map 类似,但每一个输入的 item 会被映射成 0 个或多个输出的 items( func 返回类型需要为 Seq)。

val list = List(List(1, 2), List(3), List(), List(4, 5))
sc.parallelize(list).flatMap(_.toList).map(_ * 10).foreach(println)

// 输出结果 : 10 20 30 40 50

flatMap 这个算子在日志分析中使用概率非常高,这里进行一下演示:拆分输入的每行数据为单个单词,并赋值为 1,代表出现一次,之后按照单词分组并统计其出现总次数,代码如下:

val lines = List("spark flume spark",
                 "hadoop flume hive")
sc.parallelize(lines).flatMap(line => line.split(" ")).
map(word=>(word,1)).reduceByKey(_+_).foreach(println)

// 输出:
(spark,2)
(hive,1)
(hadoop,1)
(flume,2)

1.4 mapPartitions

与 map 类似,但函数单独在 RDD 的每个分区上运行, func函数的类型为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 T 是 RDD 的类型),即输入和输出都必须是可迭代类型。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 3).mapPartitions(iterator => {
     
  val buffer = new ListBuffer[Int]
  while (iterator.hasNext) {
     
    buffer.append(iterator.next() * 100)
  }
  buffer.toIterator
}).foreach(println)
//输出结果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5 mapPartitionsWithIndex

与 mapPartitions 类似,但 func 类型为 (Int, Iterator) => Iterator ,其中第一个参数为分区索引。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 3).mapPartitionsWithIndex((index, iterator) => {
     
  val buffer = new ListBuffer[String]
  while (iterator.hasNext) {
     
    buffer.append(index + "分区:" + iterator.next() * 100)
  }
  buffer.toIterator
}).foreach(println)
//输出
0 分区:100
0 分区:200
1 分区:300
1 分区:400
2 分区:500
2 分区:600

1.6 sample

数据采样。有三个可选参数:设置是否放回 (withReplacement)、采样的百分比 (fraction)、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 (seed) :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6)
sc.parallelize(list).sample(withReplacement = false, fraction = 0.5).foreach(println)

1.7 union

合并两个 RDD:

val list1 = List(1, 2, 3)
val list2 = List(4, 5, 6)
sc.parallelize(list1).union(sc.parallelize(list2)).foreach(println)
// 输出: 1 2 3 4 5 6

1.8 intersection

求两个 RDD 的交集:

val list1 = List(1, 2, 3, 4, 5)
val list2 = List(4, 5, 6)
sc.parallelize(list1).intersection(sc.parallelize(list2)).foreach(println)
// 输出:  4 5

1.9 distinct

去重:

val list = List(1, 2, 2, 4, 4)
sc.parallelize(list).distinct().foreach(println)
// 输出: 4 1 2

1.10 groupByKey

按照键进行分组:

val list = List(("hadoop", 2), ("spark", 3), ("spark", 5), ("storm", 6), ("hadoop", 2))
sc.parallelize(list).groupByKey().map(x => (x._1, x._2.toList)).foreach(println)

//输出:
(spark,List(3, 5))
(hadoop,List(2, 2))
(storm,List(6))

1.11 reduceByKey

按照键进行归约操作:

val list = List(("hadoop", 2), ("spark", 3), ("spark", 5), ("storm", 6), ("hadoop", 2))
sc.parallelize(list).reduceByKey(_ + _).foreach(println)

//输出
(spark,8)
(hadoop,4)
(storm,6)

1.12 sortBy & sortByKey

按照键进行排序:

val list01 = List((100, "hadoop"), (90, "spark"), (120, "storm"))
sc.parallelize(list01).sortByKey(ascending = false).foreach(println)
// 输出
(120,storm)
(90,spark)
(100,hadoop)

按照指定元素进行排序:

val list02 = List(("hadoop",100), ("spark",90), ("storm",120))
sc.parallelize(list02).sortBy(x=>x._2,ascending=false).foreach(println)
// 输出
(storm,120)
(hadoop,100)
(spark,90)

1.13 join

在一个 (K, V) 和 (K, W) 类型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一个 (K, (V, W)) 的 Dataset,等价于内连接操作。如果想要执行外连接,可以使用 leftOuterJoin, rightOuterJoinfullOuterJoin 等算子。

val list01 = List((1, "student01"), (2, "student02"), (3, "student03"))
val list02 = List((1, "teacher01"), (2, "teacher02"), (3, "teacher03"))
sc.parallelize(list01).join(sc.parallelize(list02)).foreach(println)

// 输出
(1,(student01,teacher01))
(3,(student03,teacher03))
(2,(student02,teacher02))

1.14 cogroup

在一个 (K, V) 对的 Dataset 上调用时,返回多个类型为 (K, (Iterable, Iterable)) 的元组所组成的 Dataset。

val list01 = List((1, "a"),(1, "a"), (2, "b"), (3, "e"))
val list02 = List((1, "A"), (2, "B"), (3, "E"))
val list03 = List((1, "[ab]"), (2, "[bB]"), (3, "eE"),(3, "eE"))
sc.parallelize(list01).cogroup(sc.parallelize(list02),sc.parallelize(list03)).foreach(println)

// 输出: 同一个 RDD 中的元素先按照 key 进行分组,然后再对不同 RDD 中的元素按照 key 进行分组
(1,(CompactBuffer(a, a),CompactBuffer(A),CompactBuffer([ab])))
(3,(CompactBuffer(e),CompactBuffer(E),CompactBuffer(eE, eE)))
(2,(CompactBuffer(b),CompactBuffer(B),CompactBuffer([bB])))

1.15 cartesian

计算笛卡尔积:

val list1 = List("A", "B", "C")
val list2 = List(1, 2, 3)
sc.parallelize(list1).cartesian(sc.parallelize(list2)).foreach(println)

//输出笛卡尔积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1.16 aggregateByKey

当调用(K,V)对的数据集时,返回(K,U)对的数据集,其中使用给定的组合函数和 zeroValue 聚合每个键的值。与 groupByKey 类似,reduce 任务的数量可通过第二个参数 numPartitions 进行配置。示例如下:

// 为了清晰,以下所有参数均使用具名传参
val list = List(("hadoop", 3), ("hadoop", 2), ("spark", 4), ("spark", 3), ("storm", 6), ("storm", 8))
sc.parallelize(list,numSlices = 2).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seqOp = math.max(_, _),
      combOp = _ + _
    ).collect.foreach(println)
//输出结果:
(hadoop,3)
(storm,8)
(spark,7)

这里使用了 numSlices = 2 指定 aggregateByKey 父操作 parallelize 的分区数量为 2,其执行流程如下:

spark_第21张图片

基于同样的执行流程,如果 numSlices = 1,则意味着只有输入一个分区,则其最后一步 combOp 相当于是无效的,执行结果为:

(hadoop,3)
(storm,8)
(spark,4)

同样的,如果每个单词对一个分区,即 numSlices = 6,此时相当于求和操作,执行结果为:

(hadoop,5)
(storm,14)
(spark,7)

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的第二个参数 numPartitions 决定的是输出 RDD 的分区数量,想要验证这个问题,可以对上面代码进行改写,使用 getNumPartitions 方法获取分区数量:

sc.parallelize(list,numSlices = 6).aggregateByKey(zeroValue = 0,numPartitions = 3)(
  seqOp = math.max(_, _),
  combOp = _ + _
).getNumPartitions
spark_第22张图片

二、Action

Spark 常用的 Action 算子如下:

Action(动作) Meaning(含义)
reduce(func) 使用函数func执行归约操作
collect() 以一个 array 数组的形式返回 dataset 的所有元素,适用于小结果集。
count() 返回 dataset 中元素的个数。
first() 返回 dataset 中的第一个元素,等价于 take(1)。
take(n) 将数据集中的前 n 个元素作为一个 array 数组返回。
takeSample(withReplacement, num, [seed]) 对一个 dataset 进行随机抽样
takeOrdered(n, [ordering]) 按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或自定义比较器(custom comparator)排序后返回前 n 个元素。只适用于小结果集,因为所有数据都会被加载到驱动程序的内存中进行排序。
saveAsTextFile(path)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写入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Spark 将对每个元素调用 toString 方法,将元素转换为文本文件中的一行记录。
saveAsSequenceFile(path)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 Hadoop SequenceFile 的形式写入到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该操作要求 RDD 中的元素需要实现 Hadoop 的 Writable 接口。对于 Scala 语言而言,它可以将 Spark 中的基本数据类型自动隐式转换为对应 Writable 类型。(目前仅支持 Java and Scala)
saveAsObjectFile(path) 使用 Java 序列化后存储,可以使用 SparkContext.objectFile() 进行加载。(目前仅支持 Java and Scala)
countByKey() 计算每个键出现的次数。
foreach(func) 遍历 RDD 中每个元素,并对其执行fun函数

2.1 reduce

使用函数func执行归约操作:

 val list = List(1, 2, 3, 4, 5)
sc.parallelize(list).reduce((x, y) => x + y)
sc.parallelize(list).reduce(_ + _)

// 输出 15

2.2 takeOrdered

按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或自定义比较器(custom comparator)排序后返回前 n 个元素。需要注意的是 takeOrdered 使用隐式参数进行隐式转换,以下为其源码。所以在使用自定义排序时,需要继承 Ordering[T] 实现自定义比较器,然后将其作为隐式参数引入。

def takeOrdered(num: Int)(implicit ord: Ordering[T]): Array[T] = withScope {
     
  .........
}

自定义规则排序:

// 继承 Ordering[T],实现自定义比较器,按照 value 值的长度进行排序
class CustomOrdering extends Ordering[(Int, String)] {
     
    override def compare(x: (Int, String), y: (Int, String)): Int
    = if (x._2.length > y._2.length) 1 else -1
}

val list = List((1, "hadoop"), (1, "storm"), (1, "azkaban"), (1, "hive"))
//  引入隐式默认值
implicit val implicitOrdering = new CustomOrdering
sc.parallelize(list).takeOrdered(5)

// 输出: Array((1,hive), (1,storm), (1,hadoop), (1,azkaban)

2.3 countByKey

计算每个键出现的次数:

val list = List(("hadoop", 10), ("hadoop", 10), ("storm", 3), ("storm", 3), ("azkaban", 1))
sc.parallelize(list).countByKey()

// 输出: Map(hadoop -> 2, storm -> 2, azkaban -> 1)

2.4 saveAsTextFile

将 dataset 中的元素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写入本地文件系统、HDFS 或其它 Hadoop 支持的文件系统中。Spark 将对每个元素调用 toString 方法,将元素转换为文本文件中的一行记录。

val list = List(("hadoop", 10), ("hadoop", 10), ("storm", 3), ("storm", 3), ("azkaban", 1))
sc.parallelize(list).saveAsTextFile("/usr/file/temp")

Spark 累加器与广播变量

一、简介

在 Spark 中,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共享变量:累加器 (accumulator) 与广播变量 (broadcast variable):

  • 累加器:用来对信息进行聚合,主要用于累计计数等场景;
  • 广播变量:主要用于在节点间高效分发大对象。

二、累加器

这里先看一个具体的场景,对于正常的累计求和,如果在集群模式中使用下面的代码进行计算,会发现执行结果并非预期:

var counter = 0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sc.parallelize(data).foreach(x => counter += x)
 println(counter)

counter 最后的结果是 0,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闭包。

spark_第23张图片

2.1 理解闭包

1. Scala 中闭包的概念

这里先介绍一下 Scala 中关于闭包的概念:

var more = 10
val addMore = (x: Int) => x + more

如上函数 addMore 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more:

  • x : 是一个绑定变量 (bound variable),因为其是该函数的入参,在函数的上下文中有明确的定义;
  • more : 是一个自由变量 (free variable),因为函数字面量本生并没有给 more 赋予任何含义。

按照定义:在创建函数时,如果需要捕获自由变量,那么包含指向被捕获变量的引用的函数就被称为闭包函数。

2. Spark 中的闭包

在实际计算时,Spark 会将对 RDD 操作分解为 Task,Task 运行在 Worker Node 上。在执行之前,Spark 会对任务进行闭包,如果闭包内涉及到自由变量,则程序会进行拷贝,并将副本变量放在闭包中,之后闭包被序列化并发送给每个执行者。因此,当在 foreach 函数中引用 counter 时,它将不再是 Driver 节点上的 counter,而是闭包中的副本 counter,默认情况下,副本 counter 更新后的值不会回传到 Driver,所以 counter 的最终值仍然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在 Local 模式下,有可能执行 foreach 的 Worker Node 与 Diver 处在相同的 JVM,并引用相同的原始 counter,这时候更新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在集群模式下一定不正确。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优先使用累加器。

累加器的原理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将每个副本变量的最终值传回 Driver,由 Driver 聚合后得到最终值,并更新原始变量。

spark_第24张图片

2.2 使用累加器

SparkContext 中定义了所有创建累加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被中横线划掉的累加器方法在 Spark 2.0.0 之后被标识为废弃。

spark_第25张图片

使用示例和执行结果分别如下:

val data = Array(1, 2, 3, 4, 5)
// 定义累加器
val accum = sc.longAccumulator("My Accumulator")
sc.parallelize(data).foreach(x => accum.add(x))
// 获取累加器的值
accum.value
spark_第26张图片

三、广播变量

在上面介绍中闭包的过程中我们说道每个 Task 任务的闭包都会持有自由变量的副本,如果变量很大且 Task 任务很多的情况下,这必然会对网络 IO 造成压力,为了解决这个情况,Spark 提供了广播变量。

广播变量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不把副本变量分发到每个 Task 中,而是将其分发到每个 Executor,Executor 中的所有 Task 共享一个副本变量。

// 把一个数组定义为一个广播变量
val broadcastVar = sc.broadcast(Array(1, 2, 3, 4, 5))
// 之后用到该数组时应优先使用广播变量,而不是原值
sc.parallelize(broadcastVar.value).map(_ * 10).collect()

Structured API基本使用

一、创建DataFrame和Dataset

1.1 创建DataFrame

Spark 中所有功能的入口点是 SparkSession,可以使用 SparkSession.builder() 创建。创建后应用程序就可以从现有 RDD,Hive 表或 Spark 数据源创建 DataFrame。示例如下: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Spark-SQL").master("local[2]").getOrCreate()
val df = spark.read.json("/usr/file/json/emp.json")
df.show()

// 建议在进行 spark SQL 编程前导入下面的隐式转换,因为 DataFrames 和 dataSets 中很多操作都依赖了隐式转换
import spark.implicits._

可以使用 spark-shell 进行测试,需要注意的是 spark-shell 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名为 sparkSparkSession,在命令行中可以直接引用即可:

spark_第27张图片

1.2 创建Dataset

Spark 支持由内部数据集和外部数据集来创建 DataSet,其创建方式分别如下:

1. 由外部数据集创建

// 1.需要导入隐式转换
import spark.implicits._

// 2.创建 case class,等价于 Java Bean
case class Emp(ename: String, comm: Double, deptno: Long, empno: Long, 
               hiredate: String, job: String, mgr: Long, sal: Double)

// 3.由外部数据集创建 Datasets
val ds = spark.read.json("/usr/file/emp.json").as[Emp]
ds.show()

2. 由内部数据集创建

// 1.需要导入隐式转换
import spark.implicits._

// 2.创建 case class,等价于 Java Bean
case class Emp(ename: String, comm: Double, deptno: Long, empno: Long, 
               hiredate: String, job: String, mgr: Long, sal: Double)

// 3.由内部数据集创建 Datasets
val caseClassDS = Seq(Emp("ALLEN", 300.0, 30, 7499, "1981-02-20 00:00:00", "SALESMAN", 7698, 1600.0),
                      Emp("JONES", 300.0, 30, 7499, "1981-02-20 00:00:00", "SALESMAN", 7698, 1600.0))
                    .toDS()
caseClassDS.show()

1.3 由RDD创建DataFrame

Spark 支持两种方式把 RDD 转换为 DataFrame,分别是使用反射推断和指定 Schema 转换:

1. 使用反射推断

// 1.导入隐式转换
import spark.implicits._

// 2.创建部门类
case class Dept(deptno: Long, dname: String, loc: String)

// 3.创建 RDD 并转换为 dataSet
val rddToDS = spark.sparkContext
  .textFile("/usr/file/dept.txt")
  .map(_.split("\t"))
  .map(line => Dept(line(0).trim.toLong, line(1), line(2)))
  .toDS()  // 如果调用 toDF() 则转换为 dataFrame 

2. 以编程方式指定Schema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Row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types._


// 1.定义每个列的列类型
val fields = Array(StructField("deptno", LongType, nullable = true),
                   StructField("dname", StringType, nullable = true),
                   StructField("loc", StringType, nullable = true))

// 2.创建 schema
val schema = StructType(fields)

// 3.创建 RDD
val deptRDD = spark.sparkContext.textFile("/usr/file/dept.txt")
val rowRDD = deptRDD.map(_.split("\t")).map(line => Row(line(0).toLong, line(1), line(2)))


// 4.将 RDD 转换为 dataFrame
val deptDF = spark.createDataFrame(rowRDD, schema)
deptDF.show()

1.4 DataFrames与Datasets互相转换

Spark 提供了非常简单的转换方法用于 DataFrame 与 Dataset 间的互相转换,示例如下:

# DataFrames转Datasets
scala> df.as[Emp]
res1: org.apache.spark.sql.Dataset[Emp] = [COMM: double, DEPTNO: bigint ... 6 more fields]

# Datasets转DataFrames
scala> ds.toDF()
res2: org.apache.spark.sql.DataFrame = [COMM: double, DEPTNO: bigint ... 6 more fields]

二、Columns列操作

2.1 引用列

Spark 支持多种方法来构造和引用列,最简单的是使用 col()column() 函数。

col("colName")
column("colName")

// 对于 Scala 语言而言,还可以使用$"myColumn"和'myColumn 这两种语法糖进行引用。
df.select($"ename", $"job").show()
df.select('ename, 'job).show()

2.2 新增列

// 基于已有列值新增列
df.withColumn("upSal",$"sal"+1000)
// 基于固定值新增列
df.withColumn("intCol",lit(1000))

2.3 删除列

// 支持删除多个列
df.drop("comm","job").show()

2.4 重命名列

df.withColumnRenamed("comm", "common").show()

需要说明的是新增,删除,重命名列都会产生新的 DataFrame,原来的 DataFrame 不会被改变。


三、使用Structured API进行基本查询

// 1.查询员工姓名及工作
df.select($"ename", $"job").show()

// 2.filter 查询工资大于 2000 的员工信息
df.filter($"sal" > 2000).show()

// 3.orderBy 按照部门编号降序,工资升序进行查询
df.orderBy(desc("deptno"), asc("sal")).show()

// 4.limit 查询工资最高的 3 名员工的信息
df.orderBy(desc("sal")).limit(3).show()

// 5.distinct 查询所有部门编号
df.select("deptno").distinct().show()

// 6.groupBy 分组统计部门人数
df.groupBy("deptno").count().show()

四、使用Spark SQL进行基本查询

4.1 Spark SQL基本使用

// 1.首先需要将 DataFrame 注册为临时视图
df.createOrReplaceTempView("emp")

// 2.查询员工姓名及工作
spark.sql("SELECT ename,job FROM emp").show()

// 3.查询工资大于 2000 的员工信息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where sal > 2000").show()

// 4.orderBy 按照部门编号降序,工资升序进行查询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deptno DESC,sal ASC").show()

// 5.limit  查询工资最高的 3 名员工的信息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sal DESC LIMIT 3").show()

// 6.distinct 查询所有部门编号
spark.sql("SELECT DISTINCT(deptno) FROM emp").show()

// 7.分组统计部门人数
spark.sql("SELECT deptno,count(ename)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show()

4.2 全局临时视图

上面使用 createOrReplaceTempView 创建的是会话临时视图,它的生命周期仅限于会话范围,会随会话的结束而结束。

你也可以使用 createGlobalTempView 创建全局临时视图,全局临时视图可以在所有会话之间共享,并直到整个 Spark 应用程序终止后才会消失。全局临时视图被定义在内置的 global_temp 数据库下,需要使用限定名称进行引用,如 SELECT * FROM global_temp.view1

// 注册为全局临时视图
df.createGlobalTempView("gemp")

// 使用限定名称进行引用
spark.sql("SELECT ename,job FROM global_temp.gemp").show()

聚合函数Aggregations

一、简单聚合

1.1 数据准备

// 需要导入 spark sql 内置的函数包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functions._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aggregations").master("local[2]").getOrCreate()
val empDF = spark.read.json("/usr/file/json/emp.json")
// 注册为临时视图,用于后面演示 SQL 查询
empDF.createOrReplaceTempView("emp")
empDF.show()

注:emp.json 可以从本仓库的resources 目录下载。

1.2 count

// 计算员工人数
empDF.select(count("ename")).show()

1.3 countDistinct

// 计算姓名不重复的员工人数
empDF.select(countDistinct("deptno")).show()

1.4 approx_count_distinct

通常在使用大型数据集时,你可能关注的只是近似值而不是准确值,这时可以使用 approx_count_distinct 函数,并可以使用第二个参数指定最大允许误差。

empDF.select(approx_count_distinct ("ename",0.1)).show()

1.5 first & last

获取 DataFrame 中指定列的第一个值或者最后一个值。

empDF.select(first("ename"),last("job")).show()

1.6 min & max

获取 DataFrame 中指定列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

empDF.select(min("sal"),max("sal")).show()

1.7 sum & sumDistinct

求和以及求指定列所有不相同的值的和。

empDF.select(sum("sal")).show()
empDF.select(sumDistinct("sal")).show()

1.8 avg

内置的求平均数的函数。

empDF.select(avg("sal")).show()

1.9 数学函数

Spark SQL 中还支持多种数学聚合函数,用于通常的数学计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例子:

// 1.计算总体方差、均方差、总体标准差、样本标准差
empDF.select(var_pop("sal"), var_samp("sal"), stddev_pop("sal"), stddev_samp("sal")).show()

// 2.计算偏度和峰度
empDF.select(skewness("sal"), kurtosis("sal")).show()

// 3. 计算两列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样本协方差、总体协方差。(这里只是演示,员工编号和薪资两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联关系)
empDF.select(corr("empno", "sal"), covar_samp("empno", "sal"),covar_pop("empno", "sal")).show()

1.10 聚合数据到集合

scala>  empDF.agg(collect_set("job"), collect_list("ename")).show()

输出:
+--------------------+--------------------+
|    collect_set(job)| collect_list(ename)|
+--------------------+--------------------+
|[MANAGER, SALESMA...|[SMITH, ALLEN, WA...|
+--------------------+--------------------+

二、分组聚合

2.1 简单分组

empDF.groupBy("deptno", "job").count().show()
//等价 SQL
spark.sql("SELECT deptno, job, count(*)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 job").show()

输出:
+------+---------+-----+
|deptno|      job|count|
+------+---------+-----+
|    10|PRESIDENT|    1|
|    30|    CLERK|    1|
|    10|  MANAGER|    1|
|    30|  MANAGER|    1|
|    20|    CLERK|    2|
|    30| SALESMAN|    4|
|    20|  ANALYST|    2|
|    10|    CLERK|    1|
|    20|  MANAGER|    1|
+------+---------+-----+

2.2 分组聚合

empDF.groupBy("deptno").agg(count("ename").alias("人数"), sum("sal").alias("总工资")).show()
// 等价语法
empDF.groupBy("deptno").agg("ename"->"count","sal"->"sum").show()
// 等价 SQL
spark.sql("SELECT deptno, count(ename) ,sum(sal)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show()

输出:
+------+----+------+
|deptno|人数|总工资|
+------+----+------+
|    10|   3|8750.0|
|    30|   6|9400.0|
|    20|   5|9375.0|
+------+----+------+

三、自定义聚合函数

Scala 提供了两种自定义聚合函数的方法,分别如下:

  • 有类型的自定义聚合函数,主要适用于 DataSet;
  • 无类型的自定义聚合函数,主要适用于 DataFrame。

以下分别使用两种方式来自定义一个求平均值的聚合函数,这里以计算员工平均工资为例。两种自定义方式分别如下:

3.1 有类型的自定义函数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expressions.Aggregator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
     Encoder, Encoders, SparkSession, functions}

// 1.定义员工类,对于可能存在 null 值的字段需要使用 Option 进行包装
case class Emp(ename: String, comm: scala.Option[Double], deptno: Long, empno: Long,
               hiredate: String, job: String, mgr: scala.Option[Long], sal: Double)

// 2.定义聚合操作的中间输出类型
case class SumAndCount(var sum: Double, var count: Long)

/* 3.自定义聚合函数
 * @IN  聚合操作的输入类型
 * @BUF reduction 操作输出值的类型
 * @OUT 聚合操作的输出类型
 */
object MyAverage extends Aggregator[Emp, SumAndCount, Double] {
     
    
    // 4.用于聚合操作的的初始零值
    override def zero: SumAndCount = SumAndCount(0, 0)
    
    // 5.同一分区中的 reduce 操作
    override def reduce(avg: SumAndCount, emp: Emp): SumAndCount = {
     
        avg.sum += emp.sal
        avg.count += 1
        avg
    }

    // 6.不同分区中的 merge 操作
    override def merge(avg1: SumAndCount, avg2: SumAndCount): SumAndCount = {
     
        avg1.sum += avg2.sum
        avg1.count += avg2.count
        avg1
    }

    // 7.定义最终的输出类型
    override def finish(reduction: SumAndCount): Double = reduction.sum / reduction.count

    // 8.中间类型的编码转换
    override def bufferEncoder: Encoder[SumAndCount] = Encoders.product

    // 9.输出类型的编码转换
    override def outputEncoder: Encoder[Double] = Encoders.scalaDouble
}

object SparkSqlApp {
     

    // 测试方法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Spark-SQL").master("local[2]").getOrCreate()
        import spark.implicits._
        val ds = spark.read.json("file/emp.json").as[Emp]

        // 10.使用内置 avg() 函数和自定义函数分别进行计算,验证自定义函数是否正确
        val myAvg = ds.select(MyAverage.toColumn.name("average_sal")).first()
        val avg = ds.select(functions.avg(ds.col("sal"))).first().get(0)

        println("自定义 average 函数 : " + myAvg)
        println("内置的 average 函数 : " + avg)
    }
}

自定义聚合函数需要实现的方法比较多,这里以绘图的方式来演示其执行流程,以及每个方法的作用:

spark_第28张图片

关于 zero,reduce,merge,finish 方法的作用在上图都有说明,这里解释一下中间类型和输出类型的编码转换,这个写法比较固定,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

  • 自定义类型 Case Class 或者元组就使用 Encoders.product 方法;
  • 基本类型就使用其对应名称的方法,如 scalaBytescalaFloatscalaShort 等,示例如下:
override def bufferEncoder: Encoder[SumAndCount] = Encoders.product
override def outputEncoder: Encoder[Double] = Encoders.scalaDouble

3.2 无类型的自定义聚合函数

理解了有类型的自定义聚合函数后,无类型的定义方式也基本相同,代码如下: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expressions.{
     MutableAggregationBuffer, UserDefinedAggregateFunction}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types._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
     Row, SparkSession}

object MyAverage extends UserDefinedAggregateFunction {
     
  // 1.聚合操作输入参数的类型,字段名称可以自定义
  def inputSchema: StructType = StructType(StructField("MyInputColumn", LongType) :: Nil)

  // 2.聚合操作中间值的类型,字段名称可以自定义
  def bufferSchema: StructType = {
     
    StructType(StructField("sum", LongType) :: StructField("MyCount", LongType) :: Nil)
  }

  // 3.聚合操作输出参数的类型
  def dataType: DataType = DoubleType

  // 4.此函数是否始终在相同输入上返回相同的输出,通常为 true
  def deterministic: Boolean = true

  // 5.定义零值
  def initialize(buffer: MutableAggregationBuffer): Unit = {
     
    buffer(0) = 0L
    buffer(1) = 0L
  }

  // 6.同一分区中的 reduce 操作
  def update(buffer: MutableAggregationBuffer, input: Row): Unit = {
     
    if (!input.isNullAt(0)) {
     
      buffer(0) = buffer.getLong(0) + input.getLong(0)
      buffer(1) = buffer.getLong(1) + 1
    }
  }

  // 7.不同分区中的 merge 操作
  def merge(buffer1: MutableAggregationBuffer, buffer2: Row): Unit = {
     
    buffer1(0) = buffer1.getLong(0) + buffer2.getLong(0)
    buffer1(1) = buffer1.getLong(1) + buffer2.getLong(1)
  }

  // 8.计算最终的输出值
  def evaluate(buffer: Row): Double = buffer.getLong(0).toDouble / buffer.getLong(1)
}

object SparkSqlApp {
     

  // 测试方法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Spark-SQL").master("local[2]").getOrCreate()
    // 9.注册自定义的聚合函数
    spark.udf.register("myAverage", MyAverage)

    val df = spark.read.json("file/emp.json")
    df.createOrReplaceTempView("emp")

    // 10.使用自定义函数和内置函数分别进行计算
    val myAvg = spark.sql("SELECT myAverage(sal) as avg_sal FROM emp").first()
    val avg = spark.sql("SELECT avg(sal) as avg_sal FROM emp").first()

    println("自定义 average 函数 : " + myAvg)
    println("内置的 average 函数 : " + avg)
  }
}

Spark SQL JOIN

一、 数据准备

本文主要介绍 Spark SQL 的多表连接,需要预先准备测试数据。分别创建员工和部门的 Datafame,并注册为临时视图,代码如下: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aggregations").master("local[2]").getOrCreate()

val empDF = spark.read.json("/usr/file/json/emp.json")
empDF.createOrReplaceTempView("emp")

val deptDF = spark.read.json("/usr/file/json/dept.json")
deptDF.createOrReplaceTempView("dept")

两表的主要字段如下:

emp 员工表
 |-- ENAME: 员工姓名
 |-- DEPTNO: 部门编号
 |-- EMPNO: 员工编号
 |-- HIREDATE: 入职时间
 |-- JOB: 职务
 |-- MGR: 上级编号
 |-- SAL: 薪资
 |-- COMM: 奖金  
dept 部门表
 |-- DEPTNO: 部门编号
 |-- DNAME:  部门名称
 |-- LOC:    部门所在城市

注:emp.json,dept.json 可以在本仓库的resources 目录进行下载。

二、连接类型

Spark 中支持多种连接类型:

  • Inner Join : 内连接;
  • Full Outer Join : 全外连接;
  • Left Outer Join : 左外连接;
  • Right Outer Join : 右外连接;
  • Left Semi Join : 左半连接;
  • Left Anti Join : 左反连接;
  • Natural Join : 自然连接;
  • Cross (or Cartesian) Join : 交叉 (或笛卡尔) 连接。

其中内,外连接,笛卡尔积均与普通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相同,如下图所示:

spark_第29张图片

这里解释一下左半连接和左反连接,这两个连接等价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 INNOT IN 字句:

-- LEFT SEMI JOIN
SELECT * FROM emp LEFT SEMI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
-- 等价于如下的 IN 语句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IN (SELECT deptno FROM dept)

-- LEFT ANTI JOIN
SELECT * FROM emp LEFT ANTI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
-- 等价于如下的 IN 语句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NOT IN (SELECT deptno FROM dept)

所有连接类型的示例代码如下:

2.1 INNER JOIN

// 1.定义连接表达式
val joinExpression = empDF.col("deptno") === deptDF.col("deptno")
// 2.连接查询 
empDF.join(deptDF,joinExpression).select("ename","dname").show()

// 等价 SQL 如下:
spark.sql("SELECT ename,dname FROM emp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2 FULL OUTER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outer").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FULL OUTER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3 LEFT OUTER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left_outer").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LEFT OUTER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4 RIGHT OUTER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right_outer").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RIGHT OUTER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5 LEFT SEMI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left_semi").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LEFT SEMI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6 LEFT ANTI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left_anti").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LEFT ANTI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7 CROSS JOIN

empDF.join(deptDF, joinExpression, "cross").show()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CROSS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2.8 NATURAL JOIN

自然连接是在两张表中寻找那些数据类型和列名都相同的字段,然后自动地将他们连接起来,并返回所有符合条件的结果。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NATURAL JOIN dept").show()

以下是一个自然连接的查询结果,程序自动推断出使用两张表都存在的 dept 列进行连接,其实际等价于:

spark.sql("SELECT * FROM emp JOIN dept ON emp.deptno = dept.deptno").show()
spark_第30张图片

由于自然连接常常会产生不可预期的结果,所以并不推荐使用。

三、连接的执行

在对大表与大表之间进行连接操作时,通常都会触发 Shuffle Join,两表的所有分区节点会进行 All-to-All 的通讯,这种查询通常比较昂贵,会对网络 IO 会造成比较大的负担。

spark_第31张图片

而对于大表和小表的连接操作,Spark 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优化,如果小表的数据量小于 Worker Node 的内存空间,Spark 会考虑将小表的数据广播到每一个 Worker Node,在每个工作节点内部执行连接计算,这可以降低网络的 IO,但会加大每个 Worker Node 的 CPU 负担。

spark_第32张图片

是否采用广播方式进行 Join 取决于程序内部对小表的判断,如果想明确使用广播方式进行 Join,则可以在 DataFrame API 中使用 broadcast 方法指定需要广播的小表:

empDF.join(broadcast(deptDF), joinExpression).show()

Spark SQL 外部数据源

一、简介

1.1 多数据源支持

Spark 支持以下六个核心数据源,同时 Spark 社区还提供了多达上百种数据源的读取方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使用场景。

  • CSV
  • JSON
  • Parquet
  • ORC
  • JDBC/ODBC connections
  • Plain-text files

注:以下所有测试文件均可从本仓库的resources 目录进行下载

1.2 读数据格式

所有读取 API 遵循以下调用格式:

// 格式
DataFrameReader.format(...).option("key", "value").schema(...).load()

// 示例
spark.read.format("csv")
.option("mode", "FAILFAST")          // 读取模式
.option("inferSchema", "true")       // 是否自动推断 schema
.option("path", "path/to/file(s)")   // 文件路径
.schema(someSchema)                  // 使用预定义的 schema      
.load()

读取模式有以下三种可选项:

读模式 描述
permissive 当遇到损坏的记录时,将其所有字段设置为 null,并将所有损坏的记录放在名为 _corruption t_record 的字符串列中
dropMalformed 删除格式不正确的行
failFast 遇到格式不正确的数据时立即失败

1.3 写数据格式

// 格式
DataFrameWriter.format(...).option(...).partitionBy(...).bucketBy(...).sortBy(...).save()

//示例
dataframe.write.format("csv")
.option("mode", "OVERWRITE")         //写模式
.option("dateFormat", "yyyy-MM-dd")  //日期格式
.option("path", "path/to/file(s)")
.save()

写数据模式有以下四种可选项:

Scala/Java 描述
SaveMode.ErrorIfExists 如果给定的路径已经存在文件,则抛出异常,这是写数据默认的模式
SaveMode.Append 数据以追加的方式写入
SaveMode.Overwrite 数据以覆盖的方式写入
SaveMode.Ignore 如果给定的路径已经存在文件,则不做任何操作

二、CSV

CSV 是一种常见的文本文件格式,其中每一行表示一条记录,记录中的每个字段用逗号分隔。

2.1 读取CSV文件

自动推断类型读取读取示例:

spark.read.format("csv")
.option("header", "false")        // 文件中的第一行是否为列的名称
.option("mode", "FAILFAST")      // 是否快速失败
.option("inferSchema", "true")   // 是否自动推断 schema
.load("/usr/file/csv/dept.csv")
.show()

使用预定义类型: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types.{
     StructField, StructType, StringType,LongType}
//预定义数据格式
val myManualSchema = new StructType(Array(
    StructField("deptno", LongType, nullable = false),
    StructField("dname", StringType,nullable = true),
    StructField("loc", StringType,nullable = true)
))
spark.read.format("csv")
.option("mode", "FAILFAST")
.schema(myManualSchema)
.load("/usr/file/csv/dept.csv")
.show()

2.2 写入CSV文件

df.write.format("csv").mode("overwrite").save("/tmp/csv/dept2")

也可以指定具体的分隔符:

df.write.format("csv").mode("overwrite").option("sep", "\t").save("/tmp/csv/dept2")

2.3 可选配置

为节省主文篇幅,所有读写配置项见文末 9.1 小节。


三、JSON

3.1 读取JSON文件

spark.read.format("json").option("mode", "FAILFAST").load("/usr/file/json/dept.json").show(5)

需要注意的是:默认不支持一条数据记录跨越多行 (如下),可以通过配置 multiLinetrue 来进行更改,其默认值为 false

// 默认支持单行
{
     "DEPTNO": 10,"DNAME": "ACCOUNTING","LOC": "NEW YORK"}

//默认不支持多行
{
     
  "DEPTNO": 10,
  "DNAME": "ACCOUNTING",
  "LOC": "NEW YORK"
}

3.2 写入JSON文件

df.write.format("json").mode("overwrite").save("/tmp/spark/json/dept")

3.3 可选配置

为节省主文篇幅,所有读写配置项见文末 9.2 小节。


四、Parquet

Parquet 是一个开源的面向列的数据存储,它提供了多种存储优化,允许读取单独的列非整个文件,这不仅节省了存储空间而且提升了读取效率,它是 Spark 是默认的文件格式。

4.1 读取Parquet文件

spark.read.format("parquet").load("/usr/file/parquet/dept.parquet").show(5)

2.2 写入Parquet文件

df.write.format("parquet").mode("overwrite").save("/tmp/spark/parquet/dept")

2.3 可选配置

Parquet 文件有着自己的存储规则,因此其可选配置项比较少,常用的有如下两个:

读写操作 配置项 可选值 默认值 描述
Write compression or codec None,
uncompressed,
bzip2,
deflate, gzip,
lz4, or snappy
None 压缩文件格式
Read mergeSchema true, false 取决于配置项 spark.sql.parquet.mergeSchema 当为真时,Parquet 数据源将所有数据文件收集的 Schema 合并在一起,否则将从摘要文件中选择 Schema,如果没有可用的摘要文件,则从随机数据文件中选择 Schema。

更多可选配置可以参阅官方文档:https://spark.apache.org/docs/latest/sql-data-sources-parquet.html


五、ORC

ORC 是一种自描述的、类型感知的列文件格式,它针对大型数据的读写进行了优化,也是大数据中常用的文件格式。

5.1 读取ORC文件

spark.read.format("orc").load("/usr/file/orc/dept.orc").show(5)

4.2 写入ORC文件

csvFile.write.format("orc").mode("overwrite").save("/tmp/spark/orc/dept")

六、SQL Databases

Spark 同样支持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读写。但是 Spark 程序默认是没有提供数据库驱动的,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将对应的数据库驱动上传到安装目录下的 jars 目录中。下面示例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使用前需要将对应的 mysql-connector-java-x.x.x.jar 上传到 jars 目录下。

6.1 读取数据

读取全表数据示例如下,这里的 help_keyword 是 mysql 内置的字典表,只有 help_keyword_idname 两个字段。

spark.read
.format("jdbc")
.option("driver", "com.mysql.jdbc.Driver")            //驱动
.option("url", "jdbc:mysql://127.0.0.1:3306/mysql")   //数据库地址
.option("dbtable", "help_keyword")                    //表名
.option("user", "root").option("password","root").load().show(10)

从查询结果读取数据:

val pushDownQuery = """(SELECT * FROM help_keyword WHERE help_keyword_id <20) AS help_keywords"""
spark.read.format("jdbc")
.option("url", "jdbc:mysql://127.0.0.1:3306/mysql")
.option("driver", "com.mysql.jdbc.Driver")
.option("user", "root").option("password", "root")
.option("dbtable", pushDownQuery)
.load().show()

//输出
+---------------+-----------+
|help_keyword_id|       name|
+---------------+-----------+
|              0|         <>|
|              1|     ACTION|
|              2|        ADD|
|              3|AES_DECRYPT|
|              4|AES_ENCRYPT|
|              5|      AFTER|
|              6|    AGAINST|
|              7|  AGGREGATE|
|              8|  ALGORITHM|
|              9|        ALL|
|             10|      ALTER|
|             11|    ANALYSE|
|             12|    ANALYZE|
|             13|        AND|
|             14|    ARCHIVE|
|             15|       AREA|
|             16|         AS|
|             17|   ASBINARY|
|             18|        ASC|
|             19|     ASTEXT|
+---------------+-----------+

也可以使用如下的写法进行数据的过滤:

val props = new java.util.Properties
props.setProperty("driver", "com.mysql.jdbc.Driver")
props.setProperty("user", "root")
props.setProperty("password", "root")
val predicates = Array("help_keyword_id < 10  OR name = 'WHEN'")   //指定数据过滤条件
spark.read.jdbc("jdbc:mysql://127.0.0.1:3306/mysql", "help_keyword", predicates, props).show() 

//输出:
+---------------+-----------+
|help_keyword_id|       name|
+---------------+-----------+
|              0|         <>|
|              1|     ACTION|
|              2|        ADD|
|              3|AES_DECRYPT|
|              4|AES_ENCRYPT|
|              5|      AFTER|
|              6|    AGAINST|
|              7|  AGGREGATE|
|              8|  ALGORITHM|
|              9|        ALL|
|            604|       WHEN|
+---------------+-----------+

可以使用 numPartitions 指定读取数据的并行度:

option("numPartitions", 10)

在这里,除了可以指定分区外,还可以设置上界和下界,任何小于下界的值都会被分配在第一个分区中,任何大于上界的值都会被分配在最后一个分区中。

val colName = "help_keyword_id"   //用于判断上下界的列
val lowerBound = 300L    //下界
val upperBound = 500L    //上界
val numPartitions = 10   //分区综述
val jdbcDf = spark.read.jdbc("jdbc:mysql://127.0.0.1:3306/mysql","help_keyword",
                             colName,lowerBound,upperBound,numPartitions,props)

想要验证分区内容,可以使用 mapPartitionsWithIndex 这个算子,代码如下:

jdbcDf.rdd.mapPartitionsWithIndex((index, iterator) => {
     
    val buffer = new ListBuffer[String]
    while (iterator.hasNext) {
     
        buffer.append(index + "分区:" + iterator.next())
    }
    buffer.toIterator
}).foreach(println)

执行结果如下:help_keyword 这张表只有 600 条左右的数据,本来数据应该均匀分布在 10 个分区,但是 0 分区里面却有 319 条数据,这是因为设置了下限,所有小于 300 的数据都会被限制在第一个分区,即 0 分区。同理所有大于 500 的数据被分配在 9 分区,即最后一个分区。

spark_第33张图片

6.2 写入数据

val df = spark.read.format("json").load("/usr/file/json/emp.json")
df.write
.format("jdbc")
.option("url", "jdbc:mysql://127.0.0.1:3306/mysql")
.option("user", "root").option("password", "root")
.option("dbtable", "emp")
.save()

七、Text

Text 文件在读写性能方面并没有任何优势,且不能表达明确的数据结构,所以其使用的比较少,读写操作如下:

7.1 读取Text数据

spark.read.textFile("/usr/file/txt/dept.txt").show()

7.2 写入Text数据

df.write.text("/tmp/spark/txt/dept")

八、数据读写高级特性

8.1 并行读

多个 Executors 不能同时读取同一个文件,但它们可以同时读取不同的文件。这意味着当您从一个包含多个文件的文件夹中读取数据时,这些文件中的每一个都将成为 DataFrame 中的一个分区,并由可用的 Executors 并行读取。

8.2 并行写

写入的文件或数据的数量取决于写入数据时 DataFrame 拥有的分区数量。默认情况下,每个数据分区写一个文件。

8.3 分区写入

分区和分桶这两个概念和 Hive 中分区表和分桶表是一致的。都是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拆分存储。需要注意的是 partitionBy 指定的分区和 RDD 中分区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分区表现为输出目录的子目录,数据分别存储在对应的子目录中。

val df = spark.read.format("json").load("/usr/file/json/emp.json")
df.write.mode("overwrite").partitionBy("deptno").save("/tmp/spark/partitions")

输出结果如下:可以看到输出被按照部门编号分为三个子目录,子目录中才是对应的输出文件。

spark_第34张图片

8.3 分桶写入

分桶写入就是将数据按照指定的列和桶数进行散列,目前分桶写入只支持保存为表,实际上这就是 Hive 的分桶表。

val numberBuckets = 10
val columnToBucketBy = "empno"
df.write.format("parquet").mode("overwrite")
.bucketBy(numberBuckets, columnToBucketBy).saveAsTable("bucketedFiles")

8.5 文件大小管理

如果写入产生小文件数量过多,这时会产生大量的元数据开销。Spark 和 HDFS 一样,都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这被称为“small file problem”。同时数据文件也不能过大,否则在查询时会有不必要的性能开销,因此要把文件大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在上文我们已经介绍过可以通过分区数量来控制生成文件的数量,从而间接控制文件大小。Spark 2.2 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以更自动化的方式控制文件大小,这就是 maxRecordsPerFile 参数,它允许你通过控制写入文件的记录数来控制文件大小。

 // Spark 将确保文件最多包含 5000 条记录
df.write.option(“maxRecordsPerFile”, 5000)

九、可选配置附录

9.1 CSV读写可选配置

读\写操作 配置项 可选值 默认值 描述
Both seq 任意字符 ,(逗号) 分隔符
Both header true, false false 文件中的第一行是否为列的名称。
Read escape 任意字符 \ 转义字符
Read inferSchema true, false false 是否自动推断列类型
Read ignoreLeadingWhiteSpace true, false false 是否跳过值前面的空格
Both ignoreTrailingWhiteSpace true, false false 是否跳过值后面的空格
Both nullValue 任意字符 “” 声明文件中哪个字符表示空值
Both nanValue 任意字符 NaN 声明哪个值表示 NaN 或者缺省值
Both positiveInf 任意字符 Inf 正无穷
Both negativeInf 任意字符 -Inf 负无穷
Both compression or codec None,
uncompressed,
bzip2, deflate,
gzip, lz4, or
snappy
none 文件压缩格式
Both dateFormat 任何能转换为 Java 的
SimpleDataFormat 的字符串
yyyy-MM-dd 日期格式
Both timestampFormat 任何能转换为 Java 的
SimpleDataFormat 的字符串
yyyy-MMdd’T’HH:mm:ss.SSSZZ 时间戳格式
Read maxColumns 任意整数 20480 声明文件中的最大列数
Read maxCharsPerColumn 任意整数 1000000 声明一个列中的最大字符数。
Read escapeQuotes true, false true 是否应该转义行中的引号。
Read maxMalformedLogPerPartition 任意整数 10 声明每个分区中最多允许多少条格式错误的数据,超过这个值后格式错误的数据将不会被读取
Write quoteAll true, false false 指定是否应该将所有值都括在引号中,而不只是转义具有引号字符的值。
Read multiLine true, false false 是否允许每条完整记录跨域多行

9.2 JSON读写可选配置

读\写操作 配置项 可选值 默认值
Both compression or codec None,
uncompressed,
bzip2, deflate,
gzip, lz4, or
snappy
none
Both dateFormat 任何能转换为 Java 的 SimpleDataFormat 的字符串 yyyy-MM-dd
Both timestampFormat 任何能转换为 Java 的 SimpleDataFormat 的字符串 yyyy-MMdd’T’HH:mm:ss.SSSZZ
Read primitiveAsString true, false false
Read allowComments true, false false
Read allowUnquotedFieldNames true, false false
Read allowSingleQuotes true, false true
Read allowNumericLeadingZeros true, false false
Read allowBackslashEscapingAnyCharacter true, false false
Read columnNameOfCorruptRecord true, false Value of spark.sql.column&NameOf
Read multiLine true, false false

9.3 数据库读写可选配置

属性名称 含义
url 数据库地址
dbtable 表名称
driver 数据库驱动
partitionColumn,
lowerBound, upperBoun
分区总数,上界,下界
numPartitions 可用于表读写并行性的最大分区数。如果要写的分区数量超过这个限制,那么可以调用 coalesce(numpartition) 重置分区数。
fetchsize 每次往返要获取多少行数据。此选项仅适用于读取数据。
batchsize 每次往返插入多少行数据,这个选项只适用于写入数据。默认值是 1000。
isolationLevel 事务隔离级别:可以是 NONE,READ_COMMITTED, READ_UNCOMMITTED,REPEATABLE_READ 或 SERIALIZABLE,即标准事务隔离级别。
默认值是 READ_UNCOMMITTED。这个选项只适用于数据读取。
createTableOptions 写入数据时自定义创建表的相关配置
createTableColumnTypes 写入数据时自定义创建列的列类型

数据库读写更多配置可以参阅官方文档:https://spark.apache.org/docs/latest/sql-data-sources-jdbc.html

Spark Streaming与流处理

一、流处理

1.1 静态数据处理

在流处理之前,数据通常存储在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其他形式的存储系统中。应用程序根据需要查询数据或计算数据。这就是传统的静态数据处理架构。Hadoop 采用 HDFS 进行数据存储,采用 MapReduce 进行数据查询或分析,这就是典型的静态数据处理架构。

spark_第35张图片

1.2 流处理

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对运动中的数据的处理,在接收数据时直接计算数据。

大多数数据都是连续的流:传感器事件,网站上的用户活动,金融交易等等 ,所有这些数据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创建的。

接收和发送数据流并执行应用程序或分析逻辑的系统称为流处理器。流处理器的基本职责是确保数据有效流动,同时具备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Storm 和 Flink 就是其代表性的实现。

spark_第36张图片

流处理带来了静态数据处理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

  • 应用程序立即对数据做出反应:降低了数据的滞后性,使得数据更具有时效性,更能反映对未来的预期;
  • 流处理可以处理更大的数据量:直接处理数据流,并且只保留数据中有意义的子集,并将其传送到下一个处理单元,逐级过滤数据,降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数据量;
  • 流处理更贴近现实的数据模型:在实际的环境中,一切数据都是持续变化的,要想能够通过过去的数据推断未来的趋势,必须保证数据的不断输入和模型的不断修正,典型的就是金融市场、股票市场,流处理能更好的应对这些数据的连续性的特征和及时性的需求;
  • 流处理分散和分离基础设施:流式处理减少了对大型数据库的需求。相反,每个流处理程序通过流处理框架维护了自己的数据和状态,这使得流处理程序更适合微服务架构。

二、Spark Streaming

2.1 简介

Spark Streaming 是 Spark 的一个子模块,用于快速构建可扩展,高吞吐量,高容错的流处理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 通过高级 API 构建应用程序,简单易用;
  • 支持多种语言,如 Java,Scala 和 Python;
  • 良好的容错性,Spark Streaming 支持快速从失败中恢复丢失的操作状态;
  • 能够和 Spark 其他模块无缝集成,将流处理与批处理完美结合;
  • Spark Streaming 可以从 HDFS,Flume,Kafka,Twitter 和 ZeroMQ 读取数据,也支持自定义数据源。
spark_第37张图片

2.2 DStream

Spark Streaming 提供称为离散流 (DStream) 的高级抽象,用于表示连续的数据流。 DStream 可以从来自 Kafka,Flume 和 Kinesis 等数据源的输入数据流创建,也可以由其他 DStream 转化而来。在内部,DStream 表示为一系列 RDD

spark_第38张图片

2.3 Spark & Storm & Flink

storm 和 Flink 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计算框架,但 Spark Streaming 只是将数据流进行极小粒度的拆分,拆分为多个批处理,使得其能够得到接近于流处理的效果,但其本质上还是批处理(或微批处理)。

Spark Streaming 基本操作

一、案例引入

这里先引入一个基本的案例来演示流的创建:获取指定端口上的数据并进行词频统计。项目依赖和代码实现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sparkgroupId>
    <artifactId>spark-streaming_2.12artifactId>
    <version>2.4.3version>
dependency>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import org.apache.spark.streaming.{
     Seconds, StreamingContext}

object NetworkWordCoun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
     

    /*指定时间间隔为 5s*/
    val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NetworkWordCount").setMaster("local[2]")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parkConf, Seconds(5))

    /*创建文本输入流,并进行词频统计*/
    val lines = ssc.socketTextStream("hadoop001", 9999)
    lines.flatMap(_.split(" ")).map(x => (x, 1)).reduceByKey(_ + _).print()

    /*启动服务*/
    ssc.start()
    /*等待服务结束*/
    ssc.awaitTermination()
  }
}

使用本地模式启动 Spark 程序,然后使用 nc -lk 9999 打开端口并输入测试数据:

[root@hadoop001 ~]#  nc -lk 9999
hello world hello spark hive hive hadoop
storm storm flink azkaban

此时控制台输出如下,可以看到已经接收到数据并按行进行了词频统计。

spark_第39张图片

下面针对示例代码进行讲解:

3.1 StreamingContext

Spark Streaming 编程的入口类是 StreamingContext,在创建时候需要指明 sparkConfbatchDuration(批次时间),Spark 流处理本质是将流数据拆分为一个个批次,然后进行微批处理,batchDuration 就是批次拆分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服务器性能进行指定,如果业务要求低延迟并且服务器性能也允许,则这个时间可以指定得很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示例代码使用的是本地模式,配置为 local[2],这里不能配置为 local[1]。这是因为对于流数据的处理,Spark 必须有一个独立的 Executor 来接收数据,然后再由其他的 Executors 来处理,所以为了保证数据能够被处理,至少要有 2 个 Executors。这里我们的程序只有一个数据流,在并行读取多个数据流的时候,也需要保证有足够的 Executors 来接收和处理数据。

3.2 数据源

在示例代码中使用的是 socketTextStream 来创建基于 Socket 的数据流,实际上 Spark 还支持多种数据源,分为以下两类:

  • 基本数据源:包括文件系统、Socket 连接等;
  • 高级数据源:包括 Kafka,Flume,Kinesis 等。

在基本数据源中,Spark 支持监听 HDFS 上指定目录,当有新文件加入时,会获取其文件内容作为输入流。创建方式如下:

// 对于文本文件,指明监听目录即可
streamingContext.textFileStream(dataDirectory)
// 对于其他文件,需要指明目录,以及键的类型、值的类型、和输入格式
streamingContext.fileStream[KeyClass, ValueClass, InputFormatClass](dataDirectory)

被监听的目录可以是具体目录,如 hdfs://host:8040/logs/;也可以使用通配符,如 hdfs://host:8040/logs/2017/*

关于高级数据源的整合单独整理至:Spark Streaming 整合 Flume 和 Spark Streaming 整合 Kafka

3.3 服务的启动与停止

在示例代码中,使用 streamingContext.start() 代表启动服务,此时还要使用 streamingContext.awaitTermination() 使服务处于等待和可用的状态,直到发生异常或者手动使用 streamingContext.stop() 进行终止。

二、Transformation

2.1 DStream与RDDs

DStream 是 Spark Streaming 提供的基本抽象。它表示连续的数据流。在内部,DStream 由一系列连续的 RDD 表示。所以从本质上而言,应用于 DStream 的任何操作都会转换为底层 RDD 上的操作。例如,在示例代码中 flatMap 算子的操作实际上是作用在每个 RDDs 上 (如下图)。因为这个原因,所以 DStream 能够支持 RDD 大部分的transformation算子。

spark_第40张图片

2.2 updateStateByKey

除了能够支持 RDD 的算子外,DStream 还有部分独有的transformation算子,这当中比较常用的是 updateStateByKey。文章开头的词频统计程序,只能统计每一次输入文本中单词出现的数量,想要统计所有历史输入中单词出现的数量,可以使用 updateStateByKey 算子。代码如下:

object NetworkWordCountV2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
     

    /*
     * 本地测试时最好指定 hadoop 用户名,否则会默认使用本地电脑的用户名,
     * 此时在 HDFS 上创建目录时可能会抛出权限不足的异常
     */
    System.setProperty("HADOOP_USER_NAME", "root")
      
    val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NetworkWordCountV2").setMaster("local[2]")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parkConf, Seconds(5))
    /*必须要设置检查点*/
    ssc.checkpoint("hdfs://hadoop001:8020/spark-streaming")
    val lines = ssc.socketTextStream("hadoop001", 9999)
    lines.flatMap(_.split(" ")).map(x => (x, 1))
      .updateStateByKey[Int](updateFunction _)   //updateStateByKey 算子
      .print()

    ssc.start()
    ssc.awaitTermination()
  }

  /**
    * 累计求和
    *
    * @param currentValues 当前的数据
    * @param preValues     之前的数据
    * @return 相加后的数据
    */
  def updateFunction(currentValues: Seq[Int], preValues: Option[Int]): Option[Int] = {
     
    val current = currentValues.sum
    val pre = preValues.getOrElse(0)
    Some(current + pre)
  }
}

使用 updateStateByKey 算子,你必须使用 ssc.checkpoint() 设置检查点,这样当使用 updateStateByKey 算子时,它会去检查点中取出上一次保存的信息,并使用自定义的 updateFunction 函数将上一次的数据和本次数据进行相加,然后返回。

2.3 启动测试

在监听端口输入如下测试数据:

[root@hadoop001 ~]#  nc -lk 9999
hello world hello spark hive hive hadoop
storm storm flink azkaban
hello world hello spark hive hive hadoop
storm storm flink azkaban

此时控制台输出如下,所有输入都被进行了词频累计:

spark_第41张图片
同时在输出日志中还可以看到检查点操作的相关信息:
# 保存检查点信息
19/05/27 16:21:05 INFO CheckpointWriter: Saving checkpoint for time 1558945265000 ms 
to file 'hdfs://hadoop001:8020/spark-streaming/checkpoint-1558945265000'

# 删除已经无用的检查点信息
19/05/27 16:21:30 INFO CheckpointWriter: 
Deleting hdfs://hadoop001:8020/spark-streaming/checkpoint-1558945265000

三、输出操作

3.1 输出API

Spark Streaming 支持以下输出操作:

Output Operation Meaning
print() 在运行流应用程序的 driver 节点上打印 DStream 中每个批次的前十个元素。用于开发调试。
saveAsTextFiles(prefix, [suffix]) 将 DStream 的内容保存为文本文件。每个批处理间隔的文件名基于前缀和后缀生成:“prefix-TIME_IN_MS [.suffix]”。
saveAsObjectFiles(prefix, [suffix]) 将 DStream 的内容序列化为 Java 对象,并保存到 SequenceFiles。每个批处理间隔的文件名基于前缀和后缀生成:“prefix-TIME_IN_MS [.suffix]”。
saveAsHadoopFiles(prefix, [suffix]) 将 DStream 的内容保存为 Hadoop 文件。每个批处理间隔的文件名基于前缀和后缀生成:“prefix-TIME_IN_MS [.suffix]”。
foreachRDD(func) 最通用的输出方式,它将函数 func 应用于从流生成的每个 RDD。此函数应将每个 RDD 中的数据推送到外部系统,例如将 RDD 保存到文件,或通过网络将其写入数据库。

前面的四个 API 都是直接调用即可,下面主要讲解通用的输出方式 foreachRDD(func),通过该 API 你可以将数据保存到任何你需要的数据源。

3.1 foreachRDD

这里我们使用 Redis 作为客户端,对文章开头示例程序进行改变,把每一次词频统计的结果写入到 Redis,并利用 Redis 的 HINCRBY 命令来进行词频统计。这里需要导入 Jedis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9.0version>
dependency>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import org.apache.spark.streaming.dstream.DStream
import org.apache.spark.streaming.{
     Seconds, StreamingContex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object NetworkWordCountToRedi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l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NetworkWordCountToRedis").setMaster("local[2]")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parkConf, Seconds(5))

    /*创建文本输入流,并进行词频统计*/
    val lines = ssc.socketTextStream("hadoop001", 9999)
    val pairs: DStream[(String, Int)] = lines.flatMap(_.split(" ")).map(x => (x, 1)).reduceByKey(_ + _)
     /*保存数据到 Redis*/
    pairs.foreachRDD {
      rdd =>
      rdd.foreachPartition {
      partitionOfRecords =>
        var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JedisPoolUtil.getConnection
          partitionOfRecords.foreach(record => jedis.hincrBy("wordCount", record._1, record._2))
        } catch {
     
          case ex: Exception =>
            ex.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jedis != null) jedis.close()
        }
      }
    }
    ssc.start()
    ssc.awaitTermination()
  }
}

其中 JedisPoolUtil 的代码如下: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Config;

public class JedisPoolUtil {
     

    /* 声明为 volatile 防止指令重排序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JedisPool jedisPool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OST = "localhost";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PORT = 6379;

    /* 双重检查锁实现懒汉式单例 */
    public static Jedis getConnection() {
     
        if (jedisPool == null) {
     
            synchronized (JedisPoolUtil.class) {
     
                if (jedisPool == null) {
     
                    JedisPoolConfig config = new JedisPoolConfig();
                    config.setMaxTotal(30);
                    config.setMaxIdle(10);
                    jedisPool = new JedisPool(config, HOST, PORT);
                }
            }
        }
        return jedisPool.getResource();
    }
}

3.3 代码说明

这里将上面保存到 Redis 的代码单独抽取出来,并去除异常判断的部分。精简后的代码如下:

pairs.foreachRDD {
      rdd =>
  rdd.foreachPartition {
      partitionOfRecords =>
    val jedis = JedisPoolUtil.getConnection
    partitionOfRecords.foreach(record => jedis.hincrBy("wordCount", record._1, record._2))
    jedis.close()
  }
}

这里可以看到一共使用了三次循环,分别是循环 RDD,循环分区,循环每条记录,上面我们的代码是在循环分区的时候获取连接,也就是为每一个分区获取一个连接。但是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在循环 RDD 的时候,为每一个 RDD 获取一个连接,这样所需要的连接数会更少。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如果按照这种情况进行改写,如下:

pairs.foreachRDD {
      rdd =>
    val jedis = JedisPoolUtil.getConnection
    rdd.foreachPartition {
      partitionOfRecords =>
        partitionOfRecords.foreach(record => jedis.hincrBy("wordCount", record._1, record._2))
    }
    jedis.close()
}

此时在执行时候就会抛出 Caused by: 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redis.clients.jedis.Jedis,这是因为在实际计算时,Spark 会将对 RDD 操作分解为多个 Task,Task 运行在具体的 Worker Node 上。在执行之前,Spark 会对任务进行闭包,之后闭包被序列化并发送给每个 Executor,而 Jedis 显然是不能被序列化的,所以会抛出异常。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 ConnectionPool 最好是一个静态,惰性初始化连接池 。这是因为 Spark 的转换操作本身就是惰性的,且没有数据流时不会触发写出操作,所以出于性能考虑,连接池应该是惰性的,因此上面 JedisPool 在初始化时采用了懒汉式单例进行惰性初始化。

3.4 启动测试

在监听端口输入如下测试数据:

[root@hadoop001 ~]#  nc -lk 9999
hello world hello spark hive hive hadoop
storm storm flink azkaban
hello world hello spark hive hive hadoop
storm storm flink azkaban

使用 Redis Manager 查看写入结果 (如下图),可以看到与使用 updateStateByKey 算子得到的计算结果相同。

spark_第4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