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_第1张图片

文/倪慢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在我们的受训内容里,除了咨询的基本功之外,也会接触到众多的理论流派。这些流派持有不同的人性观与基本假设,有些看起来完全南辕北辙。而我们作为初学者,须熟谙各大主要流派,再择其一二深钻下去,并比照自己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等,以期能与自身的生命经验相契合。

这是一个开放的、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旋转万花筒般,看见纷繁的面貌。我也在其间流连忘返:精神分析自然是树大根深,引人侧目;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也同样使我好奇,并愿意驻足停留。

与精神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焦点解决非常关注未来,它以未来的视野来审视现在,并赋予现在以意义。比如,咨询师会在晤谈一开始就问个案:“这一次我们做些什么,会让你在走出咨询室之后,感到自己没有白来一趟?”面对个案的失意与挫折,咨询师也会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不容易与珍贵之处:“如果有一天,你可以感谢现在的自己,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这种视角的转换,常常能带来奇妙的不同。

而焦点解决中最为特别的一个技巧就是“奇迹问句”,它以邀请的姿态,让个案去大胆地设想一种问题不存在的生活,在那里,人们不再终日与病痛为伍,而是能够在痛苦与困难的夹击下,往前走一小步。

“现在,我想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假如,你今晚正在房间里酣睡,周围一片寂静。这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你带来咨询室的所有困扰都得到了解决。然而,因为你正在酣睡,你并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当你第二天早晨醒来,你会注意到有些怎样的不同,而让你发觉奇迹真的已经发生了呢?”

在这样大胆的设想里,隐藏着个案最真实的渴望。只要他愿意认真地去想一想,他会在奇迹问句里看到自己渴盼的是怎样的生活。眼前的死水微澜也开始流动起来,未来的远景被拉近到眼前。而从那些不同的征兆里,咨询师又会进一步地询问个案,那时的他在做些什么?又有哪些部分是现在的他可以去做的?如此这般,滞塞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

奇迹问句还有许多其他的版本,比如魔法大门、仙女棒、时光机、法师的咒语等等。它们常常带着一些魔幻与童话的性质,像是一个不经意间所开的玩笑。想必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够抛开过往的束缚,去畅想一个最大胆、也最理想的画面吧。

单纯的去设想未来常常是困难的,那需要很多很多的自我觉察,要直面内心最珍贵的角落。小孩最是天真,但当老师布置作文题:未来你想做什么?十个孩子里面,大概有一半会写科学家,另一半写教师、医生、警察等等合乎社会规范的体面职业。他们固然是缺少人生体验,童言童语当不得真,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教育也掐死了一部分的“自我”的存在。成年之后,离开学校,人生历练增多,但人们也熟谙了自我保护的策略,有了更多的防御面具,那时候,再要对内心诚实,去审视自己所渴望的生活,又是另一番不易了。

基于此,那些关注未来的学派,比如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会不断地变换问话策略,以不同的载体去容纳“未来你想做什么”这个意涵的主体。“未来”可以限缩在一周后、一个月后、一年之后,也可以成为一个宽泛的代指。但清晰的时间点通常会有助于人们去构想一个具体的画面,在生与死两团永恒的黑暗之间,去找到一些明亮的火花,点亮生命的意义。这也让我想起尼采所说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我最遥远也最切近的梦,那正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在那幅画面中——

我看到35岁的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有效能的心理咨询师,而我正在过着一个平常的周末。那是两室一厅的居室,我与丈夫同在书房里,他正阅读一本书,而我在写书稿的最后一部分,他有时为我出些主意,有时一起阅读我写好的字句。那是一本散文集,书里装满这些年来恬淡的心境。一旁,小小的婴孩躺在摇篮里,睡得正酣甜。我偶尔摇一摇他,偶尔看一眼丈夫。阳光洒在窗台上,屋外是青葱的绿意。而我也在心头计划着下周去家乡看望父母,为他们捎去一整个春天的温暖。

你呢?在你最大胆的梦境里,你正过着怎样的生活?你现在准备好去实践它了吗?

附:焦点解决的书籍推荐

Steve de Shazer & Yvonne Dolan《超越奇迹》,重庆大学出版社

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宁波出版社

Inso Kim Berg《焦点解决谘商案例精选》,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Peter De Jong & Inso Kim Berg《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谈》,心理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