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如何自我成长〈1〉:打破,个人能力的极限点

486|如何自我成长〈1〉:打破,个人能力的极限点_第1张图片


无论组织还是个人,要想在非线性化时代中持续快速发展,就必然遵循三阶段的演化:竞争、革命、替代,每关都是一道障碍,而突破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过往的成就,拿新要素来打击现有的成就。如同经济学家熊彼得曾提出「创新的过程,就是新组合对旧组合下,通过竞争来加速破坏原有组合的过程。」当人类文明的连结网络与交流频率愈来愈高度时,全球大脑的形成,反而加速这种创新过程愈来愈普遍。

01转变的生存能力

曾经从事纸浆生产与造纸,再到生产橡胶制品,最后往行动通讯的产品发展,这是Nokia一百多年来的业务演化。

却也因为前Nokia执行长约尔马·奥利拉(Jorma Ollila)说了:「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就可以看出企业的衰败不是偶然。

这就点出两个问题,为何企业需要持续转型,以及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何。

要想探究出「转型动力」就要先从反向来思考,企业如何走败的。如果只局限在科技应用、组织型态、用户需求等复杂性因素来拆解,只是一派论述。

更根本的本质,还需要从交易行为的发生来看,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02市场的使命:「破坏」

首先要先理解,市场的根本性特征,也就是市场存在的使命是什么,那就是「破坏」。这种破坏来自对组织所能创造价值的重新赋予,一方面又是让组织资源重新回流到市场中,开启更有效率的创新拓展。

这就如同Nokia移动部门被卖掉后,那些组织内的人才,重新回归到市场中,进入到游戏、生物、教育、健康等产业,反而重新活络的芬兰经济。

换句话说,当企业创造价值已赶不上,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时,会因为从其他产业弥补,或是转移需求的情况下,让原有的价值需求边际递减,以至于就算免费,也没有人需要。

这也就揭示,如果只是靠单一价值的创造,以此来获取收益时,当有其他新竞争、新商业模式出现时,原有的获利空间,就会遭遇到破坏式的打击。

可是这不意味着原有价值就不重要,还是能从原有价值中,持续开出新价值曲线,让这条价值曲线能够在原有收益曲线中,拉动下一波的增长动能。

03动力因:找寻第二曲线的「多瞄准、多开枪」战略

如何创造下一波增长的新极限,首先就要放弃保护思维,过往任何成就不必然会与未来成就呈线性化发展,但却能找出脉络,建立分型化曲线,这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点到点的线性化发展,后者则是以生态化视角来建构立体化模型。

这就回到创新本质,来自非线性化的重新组合,如果是藉由外部力量来牵引创新,但这种创新往往来自非自愿,或是被逼迫的情况下发生,以至于在第一关「竞争」的环节中产生内在抗拒,进而让整体效率与执行成果偏离原有的设想。

所以持续自我增长的关键,就需要回到动力因子来思考,这就是主动打破个人认边界,切换多元化思维来建立起视野上的格局。

对应到个人上,创造第二成长曲线,就不是看市场职位薪资等,更是从自身来看,从主要业务中持续发展创新,以「多瞄准、多开枪」的战略布局,从中就会发现一条新业务的发展,进而带动第一曲线后续的增长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486|如何自我成长〈1〉:打破,个人能力的极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