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8】品格习得是本,读书学习是末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对于这个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朱熹和张居正说的,易是平移和替换的意思,意思就是用尊重贤德来替换喜好好色。第二种解释是,易是平易,不重视;意思是说对自己的妻子,重贤德,而不重容貌。从论语重视原生家庭的传统来看,第一种解释面更广些。孝敬父母能竭其力,不遗余力。侍奉君王,就献身忘我。和朋友交往就言而有信。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几件事,即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是我们也说他很有学问了。前面说的,德行实践是本,读书学习是末。这里讲的内容也基本一致。人伦品格是本,读书学习是末。论语第一篇《学而》,讲的都是学习,但是不是说让你急着读书,怎么读书,而是让你多去实践,读生活,读人伦品格。人伦品格是本,这是厚。读书学习是末,这是薄。如果读过很多书,连基本的德行都不过关,那就舍本逐末了。

       这里实际上是讲一种读书的认知观。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初高中生为了上好学校,周一到周五作业量大,没有多少时间休息,周六周日还要上补习班,让这些孩子们成天都泡在习题上,他们苦不堪言。另,现在的风气是部分老师还通过补课创造第二收入,甚至主要通过第二收入来体现其作为老师的价值。家长对送孩子补课,更是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强化这种趋势,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就会造成小孩高分低能,高分低行,可怕的是更多的小孩是少分低素。这种教育的风气,不只是学习本身,对于国民的素质培养来说,这是本末倒置。

       如果小孩不能多去接触生活,多去掌握技能,那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急功近利就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人生的竞争表面上是起跑线的竞争和资源的竞争,那是因为你跟他们在一条跑道上。现在互联网的创业都强调用高维来打击低维,人伦品格就是道法自然中的高维,厚积薄发,这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论语》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出版

《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著,待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8】品格习得是本,读书学习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