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读书笔记

哲学一词的希腊词根原义philo为爱,sophia为智慧,哲学家philosopher即为爱智慧的人。

英伦才子艾伦・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作者认为哲学最大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作者在本书里介绍了六位哲学家的六味良方,没有特别的倾向性,语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不艰难不晦涩,译者评价为“深入浅出”——有学术含量的文章的高难境界。读一本书认识六位哲人,可算作我的哲学入门书,很想了解的更多。

—— 1 ——

活着而不作系统思考就好比制作陶器或制鞋而不遵循技术程序,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技术程序。谁也不能想象单凭直觉就能做出好的陶器或鞋子来;那为什么认为过一种比这要复杂得多的生活,就不需要对其前提和目标进行持续的思考呢?–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身材矮小,大胡子、秃顶、走起路来步子奇怪地摇晃,他那张脸呗熟人打过各种比方:螃蟹、猩猩或者怪物。但是他最奇特之处还在于行为习惯:他经常走到各种阶层、各种年龄的雅典人跟前贸然发问,根本不管人家会觉得他怪异或者会发火,要他们用确切的词语解释他们为什么相信某些常识,或者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苏格拉底70岁时,被指责他不敬城邦之神,他们认为应该让他沉默,甚至杀死他。法庭上投票处死他,他没有放弃哲学或者逃避死刑,喝下了毒药,后人创作了很多以苏格拉底之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这位哲学家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于更深层次,根植于哲学的源泉。哲学给苏格拉底以坚定的信仰,使他面对千夫所指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 2 ——

你快乐的需求清单是什么呢?你认为获得了什么,你就一定会快乐呢?房子?车子?金钱?权势?奢侈品?

伊壁鸠鲁给出的快乐清单是:友谊,自由,思想。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他35岁时安家雅典,和一帮朋友住在一所大房子里。他说凡智慧所能够提供的、助人终身幸福的食物之中,友谊远超过一切。你在进饮食之前,先好好想一想要与谁同进,而不是吃什么、喝什么。除非有人看见我们存在,我们是不存在的;在有人能动的我们的话之前,我们说什么都没有意义;而经常有朋友围绕身旁,我们才能确认自我;朋友知我、关心我,构成一种力量,让我们不要陷入麻木不仁之中。一小群真正的朋友可以给予我们的关爱与尊敬是财富不见得能提供的。

为了避免在自己不喜欢的人手下受其喜怒无常的屈辱,他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公社式的生活,自己种菜,以简朴换取独立,不以物质标准衡量自己。家徒四壁不必汗颜;黄金万两无可炫耀。就钱财的酵素而言,没有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

伊壁鸠鲁同他的朋友们一道分析他们有金钱、疾病、死亡和鬼神引起的焦虑。他的理论是,如果能合乎理性的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一死,物我两忘,复归于无。对于真正懂得不活着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来说,生命中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了。伊壁鸠鲁立论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只有钱而没有朋友、自由以及经过剖析的生活,就决不可能真正快乐。而如果我们有了这些,只缺财富,就决不会不快乐。

 

—— 3 ——

叔本华(公元1788-1860)同意蒙田(公元1533-1592)的看法:我们的思想是从属于肉体的,尽管我们高傲地持相反的观点。

叔本华给我们内里的那种他认为先于理性,强大得足以歪曲一切例行的计划和判断的力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生命意志”——其定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生存和繁殖的本能。爱情如此强有力地指引我们走向“生命意志”的两大律令之一,所以叔本华认为爱情是我们为之着迷的事情中最不可避免的,最可以理解的。

爱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既不是沟通感情也不是发泄性欲,既不为求知音,也不为求欢愉。爱情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因为:它对缔造下一代……对未来人类的存续和特有的体质起决定性作用。爱情中最莫测的一个奥秘是“为什么是ta”?为什么在众多可选的人中我们单单钟情于这一个?叔本华认为我们受生命意志驱使而接近的人,都是能增加生育美丽聪慧后代的机会的人。潜意识受“生命意志”所控制,意识服从于潜意识。热切的想见到某人,却不知是下意识地受到旨在繁殖下一代的力量的驱使。人人都企图通过另一人来抵消自己的弱点、缺陷和变异之处,以免延及子孙,演变成完全的畸形。

这是一篇四年前的读书笔记,今日读来依旧如新。

我还是没有太多的长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的慰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