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用复利思维,来构建自已的学习系统

1

巴菲特有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句话是对复利思维最形象的概括。“很湿的雪”指代的是复利模型中的“固定回报率”,“很长的坡”指代的是模型中的“时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着迷于去寻找“很湿的雪”,而忽略了“很长的坡”。我们期待7日速成,1夜爆红,却忽略了时间的力量,忽略了积累的力量。

要想享受到“复利”的力量,

首先,你得先找到“雪”,是不是最湿不是那么要紧。只要在滚动的过程中能堆起来就行。

其次,你得计划“很长的坡',不是1个月,不是3个月,也不是1年,2年,而是5年,10年,甚至于一生。

最后,你得每天去推,日捐一卒,每天都做一点。

2

大道理说完,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用复利思维来构建自已的学习系统?

首先,不要把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割裂。 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人生体验。将这样的体验和感触应用于各个方面。

其次,一份感触,多种表达,多项成果。比如之前的一个感触 :只做重要的事。针对这个感触,写了多篇文章,在复盘和工作模板中得到应用,画了手绘。这样,就将这个感触给固化下来,纳入到自已的体系统。

最后,多平台分发。有了感想,我会在朋友圈,,公号上多平台分发。再通过大家的反馈不断调整优化,这样也形成了复利,构成了反馈的闭环。

3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进行。

第一维度:时间维度

以长周期,来规划职场发展。借用麦肯锡的创新图,来做3-5年的职场规划:

1.把50%的精力用在如何把你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
2.把30%的精力把业务延伸到“更快、更好、更多、更。。。”的领域
3.把20%的精力花在一些比较陌生、值得去探索、“让你未来的路能越走越宽”的领域

B02:用复利思维,来构建自已的学习系统_第1张图片
image.png

第二维度:社群维度

一个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快。要做一件事的话,不如拉上一群人一起做。虽然社群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但累加上社群后,就能给这样的想法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比如,年中我开启了“每天表扬自已30次”活动;

做了几次后,很受启发。就写了一篇文章,发到朋友圈与小伙伴组建社群;
小伙伴进来后,不知道怎么玩,又写了一系列”表扬秘笈“,发起了一系列活动;
之后被圈外官方收为官方社群,现已有几百人在社群中,每天表扬打卡;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伙伴都收获了很多,我将大家的感想汇集为电子书,发布到平台;
而后又吸引了更多小伙伴加入社群。

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想法--实践--文章--社群--成果--更大规模社群,体现了一个想法的复利系统。

第三维度:知识资产维度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可以迁移使用的,能力也是一样。学到的各种知识,都是可以在生活中落地。

比如,近几个月我在做的3分钟笔记本看板法,就融合项目管理、看板管理、人的认知习惯、仪式感等几方面知识。

晨起写下一日计划是仪式感
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写下,让任务可视化,是看板管理的基本原则;
用纸笔来记录,符合人的认知习惯,人们会认为写在纸上的东西更重要;
中午回顾上午完成了几件事,用[已完成事项]/[总事项]来标识,是项目进度管理
晚上总结不足并进行优化,符合项目管理的PDCA原则。

知识积累得越多,就越能借助一个着力点把他们融合起来,形成复利效应,让自已更好的行动。

将人生看作一个动态系统的话,复利就是一个超级强大的反馈回路。他能让我们知识、能力、财富等各方面的存量不断增大,并持续不断的循环发展下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宇宙中强大的力量之一。远有爱因斯坦,近有巴菲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呢?马上行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B02:用复利思维,来构建自已的学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