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6,7-25-3,离娄章句上25-3》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6,7-25-3,离娄章句上25-3》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甲申日,四月初二,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上一节,讲述了智和礼的实质来自事亲从兄,即,从理性认识的智到实践升华的礼,入手和养成的路径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天伦日常之中做。今天,孟子将带着世人迈向开花结果的乐。孔子说,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讲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其程度由生涩到醇熟的变化,最高最美最妙的境界叫做乐。

   乐有多种,最直接简单的快乐来自感官之乐,眼耳鼻舌身,但还有更高层次的快乐是意,然而,意乐虽高,但根本之乐却又在于心乐。心的快乐不是感官刺激之乐,不是意志畅快之乐,心的快乐是和乐,和乐是根本之乐。

   孟子说,和乐的实质也在于事亲和从兄。斯二者,仍然指事亲从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父子之间,天性至亲;第二,兄弟和睦,家庭和气。父子兄弟之间相处和乐,则天性中的真乐,就实实在在的存于我身。这样一来"乐则生矣",指的是和顺从容,无所勉强,好像草木逢春乃发,触发自然,且生长不可遏止,表现在人身上则随处性真,动容盛德,以至于手舞足蹈,连四肢都不言而喻起来。这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和乐,类似于一种猝不及防的笑声,纯粹的笑声,通透得纤尘不染的笑声。张居正先生讲解说,从这样的和乐出发,扩而充之,足以动天地感鬼神,这是乐的实质。

   最后,综括前面两章,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熹先生认为前两个不孝分别是: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2,家贫亲老,不为䘵仕。南老的见解与此有别,认为孟子在这一章讲的事亲和从兄是前两个指标,如果没有兄弟的,则是守身。因为孟子也讲过:"事亲为大"、"守身为大"。

   以此结束本章学习。

   谁说读书是为了标准答案的呢?读书以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为标准,以自身的心得为行道之德。

   "带着问题跪下的是伟人,而大部分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6,7-25-3,离娄章句上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