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要加班,为了让孩子开心,上午我特意带他去淘气堡疯玩儿了一阵,也说好了,下午他睡觉,我去加班。
谁知道,就在我出发去单位的时候,孩子竟然反悔了。抱着我的大腿不撒手,还要让我换回睡衣,简直是上演了一出"生离死别"的年度大戏。到这里,我都觉得还好,心想着安抚一下就好了。
结果就在此时,我儿子哭着说了一句,"妈妈,你永远都不要离开我"。我瞬间被击中,纵然见过那么多分别,但是都没有我儿子这一次的"小题大做"来得让我心痛。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幼儿园门口非常常见。每年到了幼儿园的开学季,我们都会看见,孩子在教室里哭,父母、爷爷奶奶在幼儿园门口抹眼泪。
有网友这样调侃:“如果你在幼儿园外看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报警,她们不是人贩子,只是孩子第一天入园!”
这样场面弄得像是“生离死别”一样,孩子哭到是可以理解,成年人在门口抹眼泪似乎就不那么妥当了。但是,父母们都说,“道理我们都懂。”
马雅舒就曾在送女儿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一边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一边抹眼泪。虽然马雅舒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对,但是她说“自己根本就忍不住”。
其实,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正在经历分离焦虑。
01 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孩子一般会在初入幼儿园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因此很多父母都以为分离焦虑是上幼儿园才会带来的。其实并不是。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与重要他人(比如母亲)之间的分离就是重大的焦虑来源。
具体来说,分离焦虑是指与某个人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后,又要跟他/她分离时,心里产生的伤心、痛苦的情绪,并可能通过各种行为表示拒绝分离。
孩子一般在六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分离焦虑。只要妈妈一离开他的视线范围,他就会感到焦虑,因此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等妈妈回来之后,这种焦虑自然也就被治愈了。
慢慢地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逐步发展出了语言功能,就会在妈妈要上班的时候,哭着说:"妈妈,你不要走,不要走"。很多妈妈都因为看见这样的场面,痛苦不已。
02 分离焦虑都包括哪些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在与与有亲密关系的人分开时会产生分离焦虑,而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将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反抗阶段。
这个时候亲密的人刚刚离开,孩子一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孩子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此时,照顾孩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安静地抱着孩子,让孩子将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粗暴地制止孩子。
第二个阶段,失望阶段。
接下来,孩子已经确定亲密的人已经离开,但是他还是会断断续续地哭泣,但是程度上会有所减轻。
不过,此时孩子的表情会表现得有些迟钝,甚至一个人发呆,对于他人也是不理不睬。这个时候,照顾孩子的人最好给孩子一些玩具,或者带孩子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第三个阶段,超脱阶段。
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相对平静下来,他们开始能够接受其他人的照顾,也能像往常一样继续玩儿。但是,此时身边的人最好不要提起,刚刚与孩子分离的那个人,因为这样的"提醒"会让孩子在一次想起来分离这件事情,再一次陷入悲伤之中。
分离焦虑不仅会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表现出来,爸爸妈妈去上班,又或者父母要出差,只要面对分离,孩子就有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这三个阶段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心理上的一个缓冲期,当孩子可以顺利度过这三个阶段,他的内心就会逐渐滋生出力量。
不过,分离焦虑并不仅仅表现在孩子身上,也会表现在家长身上。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上幼儿园不仅仅是父母会离开孩子,也是孩子离开父母,所以,很多父母也无法接受。
演员张嘉倪就曾多次在微博上表达了离开孩子时的难过。张嘉倪在采访中也说过,生完孩子复出后,最让自己感到痛苦的除了超负荷的工作,还有就是与孩子长时间的分离,她总是拿着孩子的照片不停地看。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照顾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让孩子离开自己"。
而如果父母的分离焦虑不处理好,无法处理好与孩子的分离,不仅自己会很痛苦,还会导致孩子长大后缺少独立性人格,严重的时候,孩子甚至会形成依赖性人格,成年后也完全无法面对自己的生活。
03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孩子人生必然会经历的情绪,但是,孩子能不能顺利度过,就要父母如何引导了。引导得好,孩子不仅可以应对分离焦虑,还会因此变得更加独立坚强,拥有强大的内心;引导不好,孩子就有可能无法面对分离,导致一生都很难建立安全感。
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
不论是父母要去上班还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再哭泣,就会给孩子编造一些谎言。
"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你先去教室里等妈妈回来";
"今天不去幼儿园,咱们去游乐园,你赶紧穿衣服"。
甚至有家长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会不辞而别。家长以为孩子过一阵儿就好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毕竟,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当孩子意识到爸妈骗了自己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理解,反而会哭得更凶,甚至因此失去安全感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感。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不要操之过急。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越来越成熟,他们处理分离焦虑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到7岁以及7到12岁,是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两个年龄阶段。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因为离开自己而哭闹,就会觉得孩子不独立、不勇敢,然后就训斥孩子,让孩子勇敢。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孩子越离不开父母,因为孩子会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分离焦虑而批评或是打骂孩子,更不要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能不能像大哥哥一样?"
"说好的今天不哭了,怎么又哭?没完没了的呢?"
父母要给孩子预留出成长的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没有父母的那一段时光。
最后,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不要因此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妈妈在看到孩子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时候,就会心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不与孩子分离,她们觉得这就是自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殊不知,这样就了,爱就有可能演变成以爱之名的控制与害。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钢琴教师》,其中就讲述了妈妈和女儿之间的关系过分亲密。影片中的女儿已经40多岁了,在高校里做钢琴老师。女儿本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妈妈却对她要求十分严格。每天一到十点,妈妈就会给女儿打电话,如果女儿没有接,妈妈就会非常焦虑,等到女儿回到家不分青红皂白就先会与女儿吵一架,甚至是给上一巴掌。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每个孩子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分离中,给予孩子引导,给予孩子耐心,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逐渐地脱离父母,化解心中的不安,勇敢地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更不要用自己的焦虑去影响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我的头条号是陆北老师,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十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私信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