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完:2018-01-24

《包法利夫人》完:2018-01-2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结

书名:《包法利夫人》

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李健吾

豆瓣评分:7.9分

一句书评:秉承医学的冷静,解剖⼈性

木心书评:福楼拜是个道德⼒量特别强、⼜特别隐晦的⼈物。 《包法利夫⼈》在我看来是道德⼒量⾮常强的⼩说,但在当时,⼏乎被判为伤⻛败俗的⼤淫书。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

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等。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1880年5月8日,逝世。

木心先生说:福楼拜是静,是少做,是讲究,是完美。其作品都可说是精⼼结构: 《包法利夫⼈》,极完整的肖像;《萨朗波》,斑斓、⼴阔、丰富;《情感教育》,交响乐。

他是世界⽂学中最讲究⽂法修辞的⼤宗师。他本⼈是个对世界的绝望者,深知⼈的劣败,⽆情揭露。他的⼩说⼈物都是些不三不四、⽆可奈何的⻆⾊。晚年说:我还有好⼏桶脏⽔(粪便),要倒到⼈类头上。《包法利夫⼈》最完美,《情感教育》博⼤精深。他写的都是些他看不起的⼈,主张不动感情, 不表⽴场。


小说·感触

自知,自爱,自律

包法利夫人爱玛和查理的悲剧,人们会指控道德、社会、宗教,而“欲壑难填”又有谁来指控欲望

什么是爱情?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男人都把女人当驿马骑,累的跑不了,便在下一个驿站再换一匹。

福楼拜笔下的三种爱:信仰之爱,精神之爱,肉欲之爱

查理对爱玛的别于宗教的信仰之爱,向往爱玛所向往

爱玛与莱昂相处之初的精神之爱,暗生情愫,柏拉图式的爱情

爱玛内心的肉欲之爱,精神之爱的缺失所致愈加强烈的肉欲之爱


小说· 爱玛

包法利夫人爱玛对理想男子的向往,想起福楼拜,将自己世界与小说联系起来——他一生钟情于艾丽莎夫人,始于少年时代却终其一生的不可及的梦。

爱玛世俗无知,过的痛苦煎熬,对于爱情却不失少女的天真烂漫,尽管过于夸大。

世俗

她的心一经富贵熏染,再也不肯褪色。

她本性爱奢华,她心灵的穷困,婚姻和家庭的贫贱,就像受了伤的燕子陷入泥坑一般的梦想,她想得到的一切,她放弃了本来可能得到的一切!

煎熬

她痛苦,因肉体的七情六欲,对金钱的垂涎三尺,还有热情带来的伤感,全都混在一起而成;她幸福,因不得不继续露出笑容,自己骗自己说:“ 我很幸福,” 然后装出幸福的模样,骗别人相信自己真幸福。

天真

她爱上了莱昂,却寻求孤独,喜欢自由地想象中自得其乐,沉醉于柏拉图式的爱情。

她对于爱情、恋人至始至终不乏少女的天真烂漫。她渴望,爱情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如同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人生, 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她幻想,一位刚强的天生的勇敢的,既热情洋溢,又温存体贴,既有诗人的内心,又有天使的外表,能使无情的琴弦奏出多情的琴音,能向青天唱出哀怨动人乐歌的男子

无知

她用所读小说中的爱情来幻想现实生活,用艺术夸大了情感。

她的悲剧,时代是其催化剂,而究其根本,伊始,她不明白自己真正向往的爱情是什么便糊涂出嫁;而后,艺术性夸大情感并渴望追求一份与自己并不匹配的爱情。

人贵自知而事实,人从来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观念、痛苦,而人的语言只像走江湖卖艺人耍猴戏时敲打的破锣,哪能妄想感动天上的星辰呢?

她并不幸福,从来也没有幸福过。不满足已有的生活,一颗无所寄托的心灵在幻想中寻找理想的男子,她是一位盲者,背叛对她呵护备至的包法利做莱昂、罗多夫的情妇,最后在不堪重负的债务下选择自杀。心痛的是,人生末途对她都是那么痛苦。

爱情,不仅需要面包,黄油也不可少。查理对爱玛不可不为周到,而最终还是被背叛。人内心的寄托,不该诉诸于宗教信仰、爱情家庭、事业名利,而是自己,认清自己,明白内心追求渴望想要之物,唯有自己可自救。如《圣经》所言,天助自助者。

如果说,小说中谁最幸福?现在的我喜欢哪个人物?我选罗多夫。


艺术家的道德⼒量究竟是什么?

大部分著作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教导人民什么是遵守道德,什么是随机应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包法利夫人》完: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