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知识笔记
美国经济的下坡路
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下坡路,这是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放慢了。你可以用逻辑斯蒂曲线来描述技术创新的发展轨迹,所谓的逻辑斯蒂曲线,是说一开始增长的速度很快,过了一个拐点,尽管还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开始放慢。这个拐点很可能就是1970年。
20世纪70年代之后,真正还有突破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信息通讯行业,也就是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和手机。除了这两个领域,其它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开始放慢,1970年后的技术创新无法跟1940年前的创新相提并论。
从衣食来看,除了二战之后出现了快餐和更多餐馆,休闲和运动装变得更加流行,几乎挑不出什么令人兴奋的变化。
从交通来看,二战之后汽车业仍然在扩张,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跨州高速公路,这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人口流动性,导致城市化迅速发展,郊区不断膨胀,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不过,就汽车行业来讲,二战之后的技术进步已经乏善可陈。该有的重大技术创新都有了,之后要做的无非是不断改进质量、降低价格。
其它出行方式也一样。比如,从航空业来看,1970年之后当然还有技术进步,活塞式飞机换成了喷气式飞机,飞机坐着更舒服、噪音更低,但2014年从纽约飞到芝加哥要花的时间和1936年几乎一样。
从住宅来看,美国在二战之后曾经出现过一次建筑业的高峰,这是因为老兵都回家了,都忙着成家立业,都要买房子,但过了这次高峰之后,美国的住宅业发展平缓。
我们不是要否定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技术进步,也不是要吹毛求疵,客观地讲,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技术进步之所以相对放缓,其实是因为1870年到1970年那100年的技术创新太汹涌澎湃了,使得以后的技术进步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经济增长可能会遇到四股“顶头风”
我们刚刚谈到人们谈论最多的几种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创新虽然发展较快,但都难以全面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未必能够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高潮。同时,戈登教授指出,未来的经济增长还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他把这些阻力称为“顶头风”。展望未来,美国经济会遇到四股“顶头风”。
第一股“顶头风”是不断恶化的收入不平等。我们已经讲过这个话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仅对穷人不利,对富人也不利,不仅会加剧社会矛盾,还会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甚至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石。
第二股“顶头风”是教育。我们在讲帕特南教授的《我们的孩子》一书时也谈到,教育中的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教育进步曾经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今却如强弩之末。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25-34岁之间人口的高中毕业比例,比55-64岁之间还低的。大家都说美国的高等教育发达,但其中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大大落后,就算是其高等教育,也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全美国的大学学费债务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平均来讲,一个大学生如果在上学的时候借了10万美元,他要工作到34岁才能还清贷款,而以后能够还清贷款的时间会越拖越长。这些问题都会拖累美国经济,使其失去增长活力。
第三股“顶头风”是人口因素。二战之后,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因素是汹涌而来的婴儿潮,即在1946-1964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如今,婴儿潮一代已经到了要退休的年龄,劳动人口将大大减少,而且,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这反映出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济。如果你到美国走一趟,会发现美国也有“鬼城”。比如纽约州的雪城(Syracuse),18岁以上的劳动人口中有42.4%没有参加工作。
第四股“顶头风”是债务压力。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美国的联邦债务占GDP的比例在2038年将达到100%,而戈登教授的预测是将达到125%。除了联邦债务,还有不断积累的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这也是悬在美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何帆老师推荐书单
1.罗伯特·戈登,《美国增长的起落》
本周,何帆老师带领读了罗伯特·戈登的《美国增长的起落》。这本书非常厚,有700多页。何帆老师用了五节课为我们简要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我们需要记住五个最重要的观点。
第一,这本书告诉我们,从1870年到1970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次大飞跃。
第二,这本书告诉我们,美国经济的“大飞跃”首先是靠技术创新。他把影响了我们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创新称为“大创新”。“大创新”奠定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美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因此,你要记住一个公式:大创新+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的奇迹。
第三,这本书告诉我们,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增长开始走向衰落的,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呈现出一种逻辑斯蒂曲线,也就是说,在1940年之前技术进步较快,但是1940年之后,技术进步就没有那么快了。
第四,这本书告诉我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一次小高潮,但好景不长。从这段历史,你要记住,电比电子计算机更重要。
第五,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只能保持在1%左右。
这部700多页的书是一部美国经济历史的百科全书。一般的历史讲的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很少有讲平民生活的历史。戈登教授的这本书还原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美国人是怎么生活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生活方式。
2.本书的争议
这本书里最有争议的是对未来的预测,戈登教授对未来的预测比较悲观。我们在之前也讲过,这是一种悲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是说,悲观的人看现实会更清醒。你一定会问,戈登教授对未来的预测那么悲观,到底正确不正确呢?
我不好直接评价老一辈经济学家,我给你讲个克拉克定律吧。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提出了所谓的“克拉克定律”。
“克拉克定律”说的是,如果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认为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基本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很可能是错了。
戈登教授出身经济学世家,一辈子研究经济增长,所以,当他讲述有关美国的经济增长现象的时候,我们最好相信他。但是关于未来的预测,我们只能讲,戈登教授的预言中正确的部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高潮,但是我们不能够确定的是,未来是不是就一定不会再出现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重大的技术革命会对生产和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而不是仅仅对几个领域产生影响。戈登教授对新经济评价不高,主要就是由于ICT技术只涉及到几个个别的领域,比如通讯娱乐业发展得很快。如果你能举一反三,或许,你能够从戈登教授这里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未来的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很可能不是我们现在都在热议的这些技术,或者至少不是我们正在热议的这些技术的应用领域。
我们在看之前课程中的例子,很多人都觉得大数据是要应用于消费领域,戈登教授也讲到,这样的大数据应用就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段。那这样的应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大数据很难找到应用的场景,也就是说,你手上拿着一堆大数据,但怎么把这些数据变成钱?肆无忌惮地掠夺消费者的个人数据,这种商业模式未必能够持续下去,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的社会、法律风险。
但我们可以再设想一下,或许未来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不是在消费领域,而是在制造领域呢?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本来就有大量的数据,通过采集和分析大数据,可以直接降低成本,这不是比在消费领域煞费苦心地寻找应用场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