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去的回声之十一永夜·旅人·红尘漫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巴尔蒙特

当不再能以一种骄傲的方式活着的时候,就以一种骄傲的方式死去。——尼采

我们是如此害怕真正面对自己的生命。——弗洛姆

那些远去的回声之十一永夜·旅人·红尘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墓畔旅人

今夜我在地里哭泣

墓碑太高

坟场太潮湿

无处躲藏的是

满怀的忧伤

寂寞如刽子手

谋杀掉所有的目光

孤独的守墓人啊

为何总把思念

敲打成黑夜的篇章

秋风吹过

心又开始疼痛

我赤身露体

蜷缩成一具

安静的尸体的模样

今夜谁来给我入殓

今夜我的灵魂飘过

所有的天空

今夜唯有诗歌

能让我酩酊大醉一场

2.自勉十二行

不过是一朵雏菊

何必羡慕玫瑰的芬芳

立身天地之间

要学会恪守本分和孤芳自赏

不过是一阵微风

何必苛求卷起巨浪千丈

走在时间居住的街道

要尝试将疼痛和忧郁遗忘

不过是一片云翳

何必苦苦追求燃烧整个天空

盛开在珍贵的人间

要保持遗世独立的美好和高尚


最近被美学大师李泽厚的一篇序文刷屏。有人从序文的本质功能出发,指出这篇小文根本算不得什么序,对李泽厚的作序行为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还怀疑里面有作秀的成分。也有人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上,为李教授叫屈。但终究还是沦陷在了负面的声音里。然而,就文章本身而言,窃以为并无毛病。个人以为这样的序挺难得。一改平常那种不管作品质量如何,先广告语式大加赞美一通的庸俗套路,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而这种不按常规出牌、打破了审美疲劳的美感,恰恰又是美学家们所欣赏、所倡导、所追求的,不违李教授作为一代美学大师的初心。同时,个人更为李教授文字中透露的那一份淡薄功名利禄、远离世俗尘嚣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同时,李教授能实事求是地道出此篇不像序的序的写作初衷,全然展现出他那非凡的气度。设若真能做到如此,想必也是极好的。只是这个世界大多时候呈现的是不那么可爱的一面,比如道德绑架的东西,多得叫人胆寒。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当群体受到某种高远的理念的激励而行动时,它便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便会表现出简单而又夸张的一面,充满了偏执与妄想。

平素对他人在背后说长道短的行为深恶痛绝,特别是那种试图绑架所谓的社会道德,去讪笑、去侮辱、去诋毁的行为,无异于谋杀。贾平凹就曾在他的文字里抨击过这种人,他们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长舌男(妇)。他们以散布流言为乐,他们以偷换概念为荣,用心险恶地去歪曲真理……尼采说,人必须向道德开火。然而个体在道德说教面前,总表现出无可奈何的脆弱。

活在珍贵的人间,也曾经历过一些,虽然能够保持默默隐忍的姿态,也一直试图努力去消除各种红尘俗世的纷扰,但终究没有大师的坦荡胸襟,不曾学会对那些背后评论抱以泰然处之的方式。然而,依旧在心底默默对自己说,此生绝不该为别人的脸色而卑微地活着,也不该为获得别人的欢喜而吃力地活着,更不该为各种功名利禄而丢弃节操。该努力去活出真我的风采,笑骂由人,喜恶随缘,悲喜不论,不计身前身后,管它成败与否。

又逢雨夜,深沉如旧。我轻轻拂去门前的蛛网,那些暗夜里流动的鬼魅,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让你的心灵蒙尘、迷失。只是,重要的依旧是不忘初心吧,也唯有初心,能让人看到黎明的曙光。

——驚蟄之城(excited insects)

那些远去的回声之十一永夜·旅人·红尘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远去的回声之十一永夜·旅人·红尘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