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险的配置,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前期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发现,到对不同险种功能的了解,再到需求和险种的匹配,然后才能具体到产品了解和选择。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沟通,不过,在这些工作开始之前,我们更需要先了解家庭保险配置的正确思路,我在这里把他们归纳为【家庭保障配置的五大原则】。
只有在正确思路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化繁为简、有的放矢、快准稳狠的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配置到真正需要的产品,完善家庭人员的各项保障,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减家庭保费开支,使得家庭财务得以良性循环。
原则一:先保障、后理财
近年来保险监管机构一直呼吁行业要【保险姓保,回归保障】,保险本就是为保障而生的,但是近年来万能、分红之类的理财型保险竟成为了保费收入的主流,脱离了保障的保险产品显然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不相符的。
这是从行业的高度来看,再细化到我们每一个家庭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家庭成员的健康保障尚未完善,就先去研究几乎没有保障功能的理财型保险,结果买了一堆万能险、分红险之类的产品,然后以为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意外和疾病了,结果一旦发生了疾病或者意外,才发现自己买的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于是就立马得出一个结论——保险是骗人的。
真的是保险在骗人吗,还是因为我们没有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呢?抑或是业务员没有认真给你讲清楚产品的责任、保障的重要性,只是顺着你的获利心理去推荐理财型产品,急于成交而并不在乎你真的需要什么。
所以先考虑理财,再考虑保障,那绝对就是舍本逐、本末倒置了。另外如果你在接触的业务员一上来就给你推荐理财型保险,那么我觉得你实在就没必要继续和他聊下去了。
原则二:先大人、后小孩
很多人一生中保险意识最强的时候,就是孩子出生的时候,所以,很多家庭会优先给孩子配置保险,而且,还一个劲的给孩子越买越多,买完医疗买大病,接着再买教育金,恨不得把孩子的养老规划也给一起做了。甚至仅给孩子买一份大病险就花了8000到10000块,就好像在孩子身上花的钱越多,才能越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深沉的爱,而无视自己和家人却处于风险裸奔的状态。
这样做真的对吗?在这里我请大家一定记住,孩子最大的保障可不是保险,那是什么——是我们每一位父母,我们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所以,请大家以更加明智的方式去爱我们的孩子,先给自己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保障,只要我们一切安好,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这一原则,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是,在配置顺序上,优先给大人配置保险,然后才是孩子;
第二是,在保费预算的分配比例上,应优先将大部分的保费预算给到大人,而在大人之间,则应优先分配给对家庭财务贡献最大的一方,也就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孩子的保费预算,如果配置合理的话,一小部分保费就足够了。
举个例子,一个三口之家,先生工作养家,太太全职带娃。如果这个家庭每年的保费预算是2万元,那我们在分配保费预算时,先生应获得最多的保费预算,太太全职带孩子,整理家务,虽然没有给家庭创造收入,但是自己带孩子省下来的请阿姨和保洁的费用,也应被视为太太的收入,所以太太的保费预算次之,最后才是孩子。而针对这类家庭,保费预算就可以大致按照5:3:2的比例来分配,先生10000元、太太6000元、孩子4000元。
原则三:先需求,后产品
我们在日常回复客户咨询的时候,面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亲,这是我同学买的大病险,你帮我看看好不好”,“亲,我今天接一通某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你帮我看看这个产品怎么样”,“亲,这个是我妈的闺蜜推荐给我的产品,说是什么都能保,你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对于这种问题,我真是已经不想再回答了,因为没有意义。保险是一种转移个人和家庭财务风险的金融工具,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面临的急需转移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我没办法告诉你这个产品好不好,因为一个产品好不好得看它是否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请大家记住,没有完美的保险产品,只有适合我们的保险产品和相对完美的产品组合。
我们再为家庭做保障配置方案前,都要先了解客户的家庭成员结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收入结构、已有的保险产品、目前保费预算等等,在这些信息都了解充分后,在结合大家的实际顾虑,帮助大家明确自己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才会进入到产品环节。
所以,跟风买保险、碍于人情买保险、一时冲动买保险,到最后如果发现产品不合适,再想退保的话,这个经济损失可是要自己来背的哦。
原则四:先保额、后保费
买保险说到底买的就是一个保额,因为当我们真的发生疾病或者意外风险时,真金白银赔给我们的是我们当时投的保额。
以重疾险为例,当我们发生了重疾,保险公司赔给我们多少钱,是取决于我们当时买了多少保额的,买了10万则赔10万,买了50万则赔50万。
重疾险,又称收入损失补偿保险,患重疾后,通常治疗+康复期需要3~5年甚至更久,即便我们的年收入只有10万,合理保额也至少应该在30万,而这30万也只够补偿我们3年的收入损失而已。如果只买了10万保额,便失去了补偿收入损失的意义。
那从治病的角度来说的话,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通常需要30~50万,甚至更多。而如果我们只买了10万保额,对于治疗费用也仅是杯水车薪。
也许有的朋友就会有疑问了“我倒是想多买些保额,但是预算有限买不高啊”,其实未必,可能只是你了解的产品不对,或者组合方案不够合理,保险产品多种多样,一定有能满足你的产品或者组合。
原则五:先产品、后品牌
在做家庭保障规划时,我们常建议客户不要过于看中保险公司的品牌,而应通过不同公司优势产品的组合,来完善家庭保障方案,并提高整体方案的性价比。
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实很好理解,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现在要为新房子配置家用电器,我们会只从一个品牌里挑选所有的家用电器吗,我相信大家不会。最理性的做法是,分别选择不同家电厂商的优势产品,比如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小米的电视、史密斯的热水器等等,这样才能让我们获得最为舒适的居家体验。保险产品的配置也是同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公司优势产品的组合,来完善整个方案的保障程度,同时提高整体方案的性价比。
而有的客户会对没听过的保险公司品牌有抗拒心理,对于这类公司的安全性存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业内人士持有的个人及家庭保单,绝对不只来自于一家公司。
以我为例,见下图,我的13张保单就分别来自于你听过或者没听过的9家公司。关于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以后会写一篇文章专门来和大家说一说。
保大白话:
还是开头那句话,家庭保险配置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你开始给家人规划保障之前,希望你能仔细看看上面的文字,别小看这五大原则,也许他能帮你避开很多所谓的买保险过程中的“坑”。
其实,保险本无“坑”,只有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坑”,而这些“坑”只会是业务员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者职业素养,而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你埋下的。所以,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足够靠谱的保险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