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Notes-Chapter-7-1

申明:文字为原著中文版阅读摘要

         《Mindsets: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Author: Carol S. Dweck Translator: 楚炜楠

————————————————————————————————

                    C7-1 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关于成功的信息

听听下面的话传递的信息:

a. 你学的真快!你真聪明!

b. 看这张画,玛莎,你说他是不是下一个毕加索?

c. 你真聪明,你根本没学习就得了A!

大部分人,你听到的是鼓励、帮孩子增强自信的信息。是否你能听到另一种信息?

下面是孩子可能从这些话里听到的信息:

a-1:如果我学东西不那么快,我就不聪明了;

b-1: 我以后不应该尝试画太难的东西,不然他们会觉得我不是毕加索了;

c-1: 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那么聪明

父母为了让孩子增强自信、促进他们的成就而对孩子过分称赞的问题。

“你真聪明。”

 ‘你真有天赋。’

“你真是天生的运动员。”

这难道不会让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奥执着于这些称赞吗?

喋喋不休评价智力和天赋,难道不会让所有孩子更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吗?

(作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在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了七项试验后,我们得出了一些异于以往、非常清晰的结论: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孩子不喜欢被表扬么?

是的,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尤其喜欢别人表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种称赞确实能给他们打气,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喜悦感,但这种感觉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对 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会跌到谷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很聪明,那么失败则意味着他们很愚蠢。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

实例: a. 一位妈妈,见证了对孩子智力的善意称赞带来的影响

孩子的爸爸,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不在意,因此他总是以补偿的心态,过度夸奖孩子动作智力。孩子虽然成绩优异,却不愿意去挑战更难的工作或项目,因为他会认为那样他就变得不聪明了。他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声称自己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不愿意尝试去做这些活动,因为 无法承受失败。

b. 作者哥伦比亚的学生 人们常夸我聪明,而不会称赞所付出的努力,慢慢地,我确实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挑战。这种对挑战的恐惧逐步蔓延,超越了学术领域甚至体育领域,逐步蔓延到了情感领域,这造成了最严重的学习障碍---将自己的表现看做自己性格的表现。如果某件事,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就不会去选择。 对智力的称赞,让人很难拒绝。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爱的人知道,我们欣赏他们的成功。

c. 作者自己的事例

父母们认为,通过表养孩子的头脑和天赋---他们可以给予们持久的自信心---就像送孩子一份礼物,但事实上行不通,但事实上这行不通,还起到了反驳。这种做法会让孩子遇到困难,或任何事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父母真相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应该避免某种特定方式的赞扬---那种对他们智力和才能作出评价的赞扬方式,或是让我们觉得我们并非为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是为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感到骄傲的表扬方式。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成就。而且我们可以在和他们谈到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的努力和所作出的选择。

比如:

a. 你的进步表明你真的为你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复阅读了材料,画出了重点,对自己进行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凑效了。

b. 你为了解决这道数学题采取了各种方法,知道你成功攻克这道难题….

c. 我很欣赏你接手科学课上那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的勇气。这个项目需要投入很多…

d. …

(Note: 文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夸赞言语,更多详情查看原文)

作者了解到,海姆-吉诺特经过在儿童教育领域毕生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表扬孩子时,不应该表扬他们的个性特质,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如“他天生就是个失败者”、“她真是天才”或者“他是个傻瓜”

在数学课上,加入了一些数学历史,提及一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

一半学生:将这些数学家说成天才,很容易就取得了数学方面的成就。将他们推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些人天生在数学方面就非常聪明,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易如反掌。他们和你们这些不聪明的人不一样。

另一半学生:将这些数学家说成对数学充满激情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重要发现。将他们引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技能和成就就是通过投入和努力得来的。

当我们对孩子们说“哇,你做得真快”或者“看,你没有出一点差错”时,传递了什么信息?

传递的是:我们重视速度和完美,而速度和完美是刻苦学习的敌人。

“如果你认为我在速度快和表现得完美的时候才足够聪明,那么我最好不要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实例:孩子快速和完美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就拿数学题来说,“哎呀,我想这道题对你来说太简单了。。”

安抚孩子

从智力和天赋方面入手安慰孩子,会适得其反,他们会更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学生临近重大考试时,紧张、沮丧

考试前一晚,父母帮助她树立信心,会说“你知道你自己有多聪明,我们也知道你有多聪明。你肯定能成功,快别焦虑了。”

用这种方法,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会评判你。我们关注的是你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关于失败的信息

对孩子成功的不当称赞所带来的问题,容易对付。而失败时,比较棘手。

实例:优秀的体操女孩,在比赛中未能获得期待已久的奖项。

父母可能的回应:

a. 告诉孩子,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b. 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c. 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d. 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e. 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在当今社会,对于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孩子们免遭失败!但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暂时防止孩子们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思维模式”的角度看看对刚才五句话的五种可能反应,倾听其中传达的信息:

a-1:(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种说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心的。她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这对于她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b-1: (她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当事实真相是,问题的根本在她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难道你希望她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c-1: (安慰她体操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她,当她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她这些吗?

d-1: (她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赢呢?

e-1: (告诉她本来就不该赢),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话的确有些无情。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

下面是孩子父亲的原话:孩子,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给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还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参赛人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为此付出努力。 同时,他告诉孩子,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就必须付出更多。

同样,其他领域,如体育中,教练也会遇到此类情况。(具体细节,参看原文) 若孩子表现不好,输了比赛。父母们会责怪教练和裁判。他们不愿意责怪孩子,怕伤害孩子的自信心。然后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孩子们需要诚实而又建设性的反馈。如果孩子们被“保护”起来,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回避建设性的批评并不会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反而会伤害他们的未来。

建设性的批评:更多关于失败的信息

“建设性的批评”

“建设性”是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批评时,如何才能在表达自己的生气和失望时,不对孩子的特质进行攻击呢? (具体参看原文)

不贴标签。

孩子们解读信息

(若干孩子对父母教育的解读) 每当有什么事发生时,这些孩子解读出的信息,都是自己被别人评判了。 (若干孩子和父母在交流过程中的实例,参看原文) 不要评判,要去教导。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孩子也会传递信息 。。。(有细节)

处罚是否算教育

父母在评判和处罚孩子的时候,他们教给孩子的是,他们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规则和价值观办事,就会受到评判和处罚。他们没有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决定。

(实例)

思维模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实例)

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望子成龙---帮助他们培养兴趣,获得成长,领会学习的乐趣。

以最差方法奢求最佳结果

“我们爱你---但有条件”

有些父母传递的信息并不只是“我在评价你”,而是“我在评价你,如果你能按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才爱你”。

(专注投入做事,顺道成功。成功只是长久专注专业做某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后,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理想

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时,他们其实是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的模型,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价值。他们没有留给孩子犯错的空间,也没有留给孩子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欲望和价值受到了压抑。

当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想形象时,他们给了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他们同样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Reading Notes-Chapter-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