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刻意渲染某些天才儿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钢琴等各种乐器;
5岁就可以唱京剧、川剧等各种戏曲;
6岁一分钟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作为普通孩子的家长,我们真是压力山大。但是这些孩子真的是天才吗?
先来看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里的一段内容:
莫扎特 4 岁开始学钢琴,6 岁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他的才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大量刻苦的练习,他的父亲甚至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全力培养他。
2014 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 24 个年龄为 2-6 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完成训练之后,所有孩子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
原来天才只是刻意训练的产物,4岁就会弹奏各种乐器的孩子,可能他的父母本身就是音乐家。
5岁就可以唱各种戏曲的孩子,可能父母只是一个资深戏迷而已。
6岁的记忆力高手,可能只是恰好参加某个记忆力培训而已。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无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可能极少数的孩子天赋异禀,但是如果父母没有及早的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加以系统训练的话,孩子很可能也泯然众人矣。
世上是有这种人的:尽管有卓越的天赋才华,却承受不住系统训练,而终归将才华支离破碎地挥霍掉。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孩子的家长来说,怎样帮助孩子打造自己的才华点呢?
一、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行为进行推测,找出孩子的天赋所在
一般来说孩子的天赋往往就是孩子最感兴趣、最专注、也最擅长的领域或者是,做起来感觉最轻松的事情。只有家长用心观察,才能够发现。
例如有一位父亲,在儿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偶尔一次发现儿子看电视时,对海洋世界的节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其他一些节目则反映平淡。他逐渐地为儿子买了一些有关海洋动物园图册和VCD,有机会便带他参观海底世界,甚至带他到海边看真实的海洋动物和它们生存的世界。孩子对海洋动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这些知识吸收很快,4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俨然成为了海洋专家,讲起来相关知识时头头是道。
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日常表现,通过科学的方法实验,推测他的天赋所在。
点击查看:孩子潜能自查表
(测验来源: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研究的一种“多方面”的测验)
二、根据孩子兴趣点,适当的参加一些兴趣班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可以看出孩子有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要想把特长变成天赋或者是才华点,就能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能够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大多数不是很专业的父母来说,选择兴趣班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比如,他对某个兴趣班或者是某项运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上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即使老师没有要求,在课下他能够很自觉的进行练习,学习让他完全没有压力只有快乐,那么他的兴趣和天赋,很可能在此。
三、找出孩子最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刻意训练
关于系统训练,可以参照《刻意训练》的内容,在此先不展开了,下面是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父母们可以参照帮助孩子刻意训练成某一方面的天才!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他们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格外感兴趣,并且表现得比其它同龄孩子更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到最后,那些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的技能出现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减少或停止了练习。同时,心理的适应能力要比身体强。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现实总是这样,那些有创造性的、不安分的、有进取心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寻找各种方法来向前推进,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一旦开拓者们展示了某件事情可以怎样做好,其他人便能学习那一技能,并跟着做。
几个注意的问题:
1.家长们要少一些功利心
孩子很可能在艺术、语言、逻辑思维……等方面非常的有天赋,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他一定就得成为艺术家、数学家、舞蹈家等。
在培养孩子的天赋时,很多的家长都抱着很强的功利心,希望孩子所学的特长能达到一定的水准,能为升学加分,能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或者是自己弥补的一些遗憾……这些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家长的这些想法,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甚至让他们对自己的天赋产生厌倦,让特长变“短”。
在恰当的年龄提供足够多的选择机会,如果孩子具有某类天赋,那么他会为今后打下基础,如果碰巧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没有坚到底持、没有学有所成也没关系,因为,每一项学习都有意义,都会丰富孩子的阅历、潜移默化地滋养孩子的灵魂和气质,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用得上。
2.帮助孩子远离低质量的勤奋
因为那比懒惰更可怕。并不是所有的勤奋努力都理应得到回报,关键是看最终所取得的结果。没有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怎么判断高质量勤奋和低质量勤奋呢?
有目的的练习 (高质量)VS 无目的的练习(低质量)
练习必须是刻意的,无目的地的练习只是反复地做某事,一旦某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那么怎么样才算有目的的训练呢?必须具备一下几个特征:
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可执行,有时限。有目的地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专注
要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包含反馈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以及怎样去改进。
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总结一下:
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孩子日常行为表现,从中发现孩子的某些小天赋,或者某些兴趣爱好,并针对孩子某一特长系统训练,少一些功利心,远离低质量的勤奋,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