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224】看问题,你能往后看几步?2018-09-13

赵充国引兵至先零营地,先零人屯聚时间长了,都放松懈怠了,看见汉军大兵前来,丢弃辎重,急渡湟水逃跑。道路狭窄,赵充国跟在后面,慢慢前进,驱赶他们。有人说:“逐利宜速,我们这样走得太慢了。”赵充国说:“这是穷寇,穷寇勿迫,不要把他们逼急了。我们慢慢跟在后面,他们就不会回头,慌忙逃命;如果我们逼得太紧,他们就会转身和我们拼命。”诸校尉都说:“善!”

羌虏渡河溺死数百人,投降及被斩首的五百余人,俘获马、牛、羊十万余头,大车四千余辆。

大军到了罕部落居住地区,赵充国下令不许烧毁他们的房屋,也不要在他们的田地里收割牧草或放牧。罕、幵部落听说了,都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酋长靡忘派使者来说:“希望能回到我们的居住地。”赵充国将他的请求上报皇上,还没有得到批复,靡忘亲自来晋谒,赵充国赐给饮食,再放他回去晓谕族人。护军以下将士都争相说:“这是反虏,不能擅自放他回去!”赵充国说:“诸君只是拿法律条文说事儿,保护自己不要犯错,不是真正忠心为国家利益考虑!”话还没说完,皇上的玺书送到了,准许靡忘戴罪立功。之后,罕部落不战而定。

皇上下诏,命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率军前往赵充国屯所,下令十二月会师,进击先零。当时羌人投降的已经有一万多人,赵充国估计他们一定会自己崩溃,所以想撤去骑兵,屯田等待,让他们自己出问题。写好了奏章,还没有送上去,就收到皇上下令进兵的玺书。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卯恐惧,派一位宾客告诉赵充国说:“您就出兵吧!如果出兵的结果是破军杀将,国家倾覆,那您坚守不出,还可以理解。现在无非就是权衡利弊的事,那利大利小,有什么值得跟皇上争辩的呢?一旦不合上意,派一个御史来责问您,您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国家的安危呢?”

赵充国叹息说:“你这样的话,真是对国家没有忠心啊!本来嘛,如果当初听我的,早做预防,就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羌乱。当初要举荐能担任羌人工作的人,我举荐了辛武贤,丞相、御史却要派义渠安国,结果就是义渠安国坏了事。我又建议储备粮食御敌,当时金城、湟中的粮价,每斛八钱,我向耿中丞建议:‘收购储备三百万斛粮食,羌人就不敢动了。’耿中丞呢,只请示申请收购一百万斛,实际执行下来,只得四十万斛而已,义渠安国第二次出动,就消耗了一半。我这两条计策,都没有被采纳,以至于羌乱发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这就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在如果军事行动久拖不决,其他边境邻国都会动摇,相因而起,到时候再有智者,也不能善后了,你们还以为只有羌乱值得担忧吗?我誓死坚持我的意见,圣明的君王终将会采纳我的忠言。”

华杉说:

赵充国的一举一动,都是孙子兵法,他坚守的,也是孙子兵法所讲的将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不为英勇的虚名而进兵,觉得不该打,甚至该撤退,那就不打,就撤退,也不怕被治罪。所追求的目标,一是唯人是保,保全自己的军队和人民,甚至敌方的军队人民也尽量保全,他们投降就行了,一定要把他们杀光吗?二是利合于主,真正符合君主的利益。给皇上他所需要的,不是他想要的,因为皇上想得不对,他想的事办不到。

看一个问题,关键你能往后面看几步,懂得的人能往后看五步、六步,不懂得的人连眼前这一步他也看不明白。但是,皇上也只盯着眼前这一步,所以能看到了后面五步的人,也不得不跟连眼前这一步都看不清的人一起开会讨论,而且还要争论,你说的,他全都不懂,他说的,你全知道他病根在哪,但是你却治不了他的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坏了大事,那种痛苦,我是深有体会!

在羌乱未起之前,赵充国就看到了羌乱将起,也看到了局势将如何发展,可以在哪一步设防,但是,他的一步步预防之策,都没有被采纳,终于发展到不可收拾。到了今天这一步,他看到的,是不要让羌乱发展成四夷摇动,激发出西域之乱和匈奴外患。之前他只能建言献策,现在处置之权已经交给了他。他就铁了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他坚决不出兵,不去捅那脓包,让他自己烂掉,自己坏死。


赵充国上书建议屯田,说:“我所率领的部队,将领、士兵,以及牛、马所需要的粮食草料,从国内很广阔的地区调度,如果战事僵持时间太久,徭役不能停息,恐怕在衍生出其他变乱之事,我为明主担忧,这不是庙胜之策。况且羌人顽强,容易用计策瓦解,难以以兵力攻破,所以我的愚计,认为不宜出兵攻击!现在我已调查测量,从临羌地区,东至浩亹,羌虏以前的田地及公田,加上还未开垦的,有二千顷以上,其间的邮亭,很多已经败坏。臣之前派人进山,已经砍伐木材六万余棵,储存在水次。臣希望能撤回骑兵,只留步兵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等到春天河冰解冻,木材顺流而下,修缮乡亭,疏浚沟渠,整治湟陿以西道路桥梁七十座,这样交通运输可以直达鲜水附近。到了春天,战士们出营耕种,每人分地三十亩。到了四月之后,水草丰盛,再征调边郡骑兵及属国胡骑各一千人,就着水草,保护警戒耕田部队。收获的粮食,充入金城郡,增加积蓄,国家军费,可以得到极大的节省。如今大司农已经运到前线的粮食,足以供应一万人一年所需,我谨在此呈上屯田所需的农具清单和数量。”

华杉注:

撤去骑兵,就撤去了骑兵所需的军费。剩下的粮食,就够一万步兵吃一年。一年之后,士兵们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了。读者可能会问,一万人的粮食对国家负担这么大吗?那是不了解古代的军事,赵充国说了,部队所需的粮食,从很广阔的地方征收,再运到前线去。他没有说出来的是,运输成本是粮食本身的三十倍,运一车粮食上前线,要三十车粮食的成本,在前线养一万人,就相当于增加了三十万张嘴。所以,屯田生产出一斗粮食,就相当于节省了三十斗,这就是屯田的意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224】看问题,你能往后看几步?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