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后行?当机立断?怎么做?》

中国有句著名的格言叫“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要考虑成熟再做。

实际上这句话的愿意与我们现在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多人因考虑太多而失去机遇。

追根刨底看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解释: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孔夫子的意思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可以了,但过分犹豫则绝对不可取。

可惜现在许多人把“三思而后行”给误解了。

老是考虑太多负面的因素而踌躇不行,就什么也做不了!

过度的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成了极不健康的心理,失去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美好的机会!

鸿门宴上的楚霸王犹豫不决,不听从干爸爸范增的建议,结果给刘邦留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以至于在十面埋伏之下,兵败如山倒,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在乌江。

实力雄厚的大将军袁绍,对谋士田丰的建议犹豫不决,以至于失去最佳时机,被曹操打的一败涂地。

美国第一位混血种人上将鲍威尔深知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

他曾说: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早在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也有过同样的论断: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所以无论是在商场或是战场,你永不要希望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再行动。

虽有很多的历史教训,还是有很多人犹豫不决,光想不做;也有不少人多做少说,但成功与收获总是归于诸于行动的人。

过分考虑和粗心大意是两个极端。

如果从长远来看,过度慎重而不敢尝试创新,对你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

在一些特定的紧要关头,你不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犹豫不决,果断的决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如果犹豫不决,那结果只有失败。

所以要训练自己在做事时有当机立断的能力,就算有时会犯错误,也比那种优柔寡断的习惯好。

最好的操练方法就是寻求明白上帝的法则和作为,并毫不犹豫地遵行神的旨意。

因为神的旨意永远不会错,遵行神旨意的必稳赚不赔且有永恒的祝福。

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并不迟延。

(诗篇 119:60 )

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做饼。”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 (创世记 18:6-7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思后行?当机立断?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