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起战胜这个时代

阅读了王蒙的《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和《深度阅读面临灾难》两篇文章,观看了熊浩《为时代发声》的演讲后,我感受非常深刻的触动。

在这个电子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流的时代,越来越少人愿意翻开实体书,感受这最原始的读书方式。电子书籍不像实体书一样有重量占位置,只要有一部手机,几乎人人都可以在上面读到想看的书,加上价格的优势,电子书迅速占领了市场。近几年,因为生意萧条而倒闭的实体书店比比皆是,看着那成堆的崭新的低价贱卖的书籍和书店店主的无可奈何的神情,我的心像是被揪成了一团,非常难受。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实体书的人,电子书对我来说没有阅读的实感。每当我合上所读书的最后一页,才会真正的觉得,我读完了一本书。著有《隔离斋集》的谢方儿,从年少起就非常喜欢读书买书,每次搬家都为家中那成千本书籍而苦恼,扔是绝对舍不得,搬运起来又是一个大工程。但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是他对这些书籍的满腔热情,和无可替代的深情。那一本本买回家的书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但我不知道,在那些推崇电子书的人心里,他们通过网络所阅读到的书籍是否也那么珍贵。

这是一个空前的触屏时代,除了电子阅读外,碎片化阅读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熊浩的演讲《为时代发声》中,他提到,沉迷于刷微信刷微博的社会大众,一个月可以积累30万的阅读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看厚度不一的好几本书,可以通过汲取那些书中的深刻见解哲理,成为更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但,事实上,这30万的阅读量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微信,微博。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一天内可以无数次地打开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搜榜,时刻关注实时更新的信息,并对其津津乐道,但却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耐心地看完一本书。

这些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悲哀。我们每天被动或者主动地去接受各式各样的信息,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包围。我们几乎不能有一段离开手机的空余时间,智能手机制造出来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可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被智能二字掌控着。我们在这样看似便捷有序的世界里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种种好处,却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真我,试问,如果有一天你不能用手机,你打算如何度过?我相信这个问题对许多人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现在的我们几乎一睁开眼睛想要摸到的就是手机,我们通过种种资讯了解他人的生活,乐此不疲,但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和渴望,却无意识地选择了忽视。

套用王蒙的一段话:获得信息越是便捷、舒适、海量化,越要认真读书,读费脑筋的书。用脑筋读书,而绝对不只是随大流,随趣味、得意于精通八卦,夸夸其谈,最后变成聪明、万事通型的白痴。

我们这一代,将扛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作为奠基,没有高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作为支柱,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扛起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当我们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一次次滑过的同时,划掉的除了时新的资讯,还有我们每个人所蕴含的潜力和肩任重担的能力。  

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给不是手机,而是自己的心一点时间。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如此喧嚣的时代,真的还有别的时代声音,比这个忠告更重要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需要一起战胜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