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这个段子特别热:晚上10点多,一个女人在咆哮:“什么关系?什么关系?啊?说!到底是什么关系?” 邻居们都屏心静气的仔细听着,满满的都是八卦啊!---女人最后气愤的大喊:“互为相反数啊!”……
我在心里默默的说:这不是在说我嘛!想当年,我不是天天这样咆哮嘛 !
平时是咋看咋顺眼咋可爱的儿子,一旦开始陪他做作业,那真的是分分钟想捏死他。
陪读的妈妈伤不起啊,说多了都是泪……
好在到后来,我从那种迷雾中走出来了。我痛定思痛,反复琢磨,终于在生活细节里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引导孩子的方法。从此,开启了我省心的陪读模式。儿子也开始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下面,我就先奉献上两则生活小细节,供陪读的妈妈们慢慢的享用。
1.
文章写好了,我得意的拿给正写作业的儿子看。
“妈一一,你写错字了!”儿子扯开嗡声嗡气的公鸭嗓子大叫。
“哪有?!”我不信,夺过手机看。果然,把英文Lucky写成了Lauky。
我很惭愧。立即改了过来。
然后,为了捡回面子,我反咬一口:“哼!我这还不是受你影响。”
儿子奇怪的盯着我:“怎么你写错字,是受我影响?”
我一本正经的振振有词:“你前天写的英语作文,有那么多写错的单词,老师都给你批改过来了,可你满不在乎,第二天又犯。你说--我是不是受你影响?!”
儿子哑口无言。
第二天我又翻看他的英文本,作文里没有错别字了,哈哈哈,孺子可教。0999999999
2.
吃饭时,我问儿子:“今天学新课了吗?”
“学了,物理学的压强。” 儿子兴致勃勃的考起我:“妈,你知道什么是压强吗?”
”当然知道啦!” 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不就是那个帕-帕-帕萨特嘛,中学学过。”
“乖乖咧---!连帕萨特都出来了! ” 儿子咧着嘴,摇着头,拖着声音,一副无法置信的样子。
我反正也想不起来啥是压强了,索性耍赖:“咋啦,可能俺物理老师没教。”
儿子拿鄙视的小眼神瞅着我:“不会就是不会,还老师没教!”
我翻着白眼耍赖:“至少他没把我教会!那你才学了,你说说啥是压强。你要是能把我教会也行啊!”
于是,儿子边吃饭边把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背了一遍,还举了例子,给我仔细的讲解。
我恍然大悟:”噢,知道了,压强和压力差不多。”
“什么差不多?差得多着呢!”儿子极其不满:“压强是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这有个单位面积,别忘了。比如说:你两只手用一样的力分别去按两样东西,左手按一个牙签,右手按个筷子吧,”儿子边讲边拿餐桌上现成的物品做教具:“你看,我两手一样用力,牙签是不是能把我的手扎破,筷子却不能,是不是?”
我赶紧点头,把儿子的手从牙签上拿开,看有没有扎破。还好,儿子没用力,只是比划给我看。
儿子继续授课:“这是因为,牙签小,也就是受力面积小,得到的压强就大,就会把手扎破;筷子粗,受力面积大一些,压强就小了,手就不会有事。明白了吧? 另外你还可以从压力与压强的单位上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压力的单位是牛顿,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不是帕萨特。”
“这两个单位有啥不同,不都是人名嘛?” 我一直都觉得用人名做物理单位是最不科学的事情,本来挺清晰的定义,让人名一搅和就糊涂了。
儿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那是你没理解它们包含的意思。压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等于9.8千克,而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是指牛顿每平方米。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它俩的区别和联系了吧? 不过压强还分为固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它们又有不一样的表示方式,比较复杂,今天就不给你讲了。”
儿子俨然一个小老师。
“噢---原来如此!” 这下我真的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了。
“我终于知道为啥我中学物理学得一塌糊涂了--原来是老师不会教!当年俺那老师要象你这么细致的讲解,我肯定记住了。”
儿子呵呵两声,不置可否。
我趁热打铁:“你下回再给我讲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哈! ”
儿子痛快的答应了。
就这样,在愉快的聊天中,儿子不知不觉把他所学的新课复习了一遍。日积月累下来,儿子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其实,教育不是只在陪他写作业那一会儿的时间里,教育应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家长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不着痕迹的就把孩子引上道儿了。
只要妈妈们有耐心,有细心,不攀比,有自控情绪的能力,个个都能远离鸡飞狗跳的状态,在陪读的日子里享受着岁月静好。
静心漫时光 201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