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槐堂书评】吾庐芸窗几卷书 ——读徐雁的《书房文影》

【听槐堂书评】(3)

                                                                           文/听槐堂

         整理书橱时,一册《书房文影》掠过我的眼帘。抽出这本书仔细翻阅后,闭目回想,竟想不起来是何时购买的。可能是一次参加笔会时在小书店买的,或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的,扉页上没有留下记录,也是我大意了。读过该书后,可以窥见作者书房的风景,元代陆祖允有词曰:“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芸窗指的是书斋,冯延登《洮石砚》诗:“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我用“吾庐芸窗几卷书”做为本文题目,对应《书房文影》的书名应该别有一种韵味吧。


【听槐堂书评】吾庐芸窗几卷书 ——读徐雁的《书房文影》_第1张图片
《书房文影》(徐雁著)


          2001年7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读书台笔丛”共10本,分别是《浅酌书海》、《淘书随录》、《醒堂书品》、《书房文影》、《书林意境》、《书海夜泊》、《漫卷诗书》、《天钥书屋散札》、《面壁斋研书录》、《跬步斋读思录》。书房是文人编织梦想的地方,读书台是文人憧憬遗脉的胜迹,我国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的读书遗迹,书香墨润,诗文流芳,一代文脉传千古。这套丛书就是汇集了国内几个城市读书之人的随笔文章,偏重于江南的读书人,“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也是出版者与作者的共同追求。

        《书房文影》有作者的自序和后记,分为三辑:怀旧书房、艺文印象、访书屐痕。“怀旧书房”有28篇书话或书评,大致分为5个小节,有对城市旧时生活的回忆,有民国文人的阅历回顾,还有城市的演变及老房子建筑的留痕等;“艺文印象”中不同于第1辑的传统书评、书话,内容范围较广,题材也较为丰富;“访书屐痕”为作者流连于书肆坊间的淘书记,多为寻书、淘书的经历和故事。

         作者徐雁的书斋名为“雁斋”,从书序中可知,缘起他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偶然在家乡太仓闲购的一枚藏书印章,巧的是书斋名与他的姓名中有一个字相同,相得益彰。我很欣赏他书斋里的一幅楹联:“惜花春起早,爱书夜眠迟。”仿佛让我看见徐雁先生夜晚在书斋的灯光下,一个人孜孜不倦地抚卷吟读。他回忆起多年前曾出版过一本《雁斋书灯录》,为其中的读书笔记或书评、书话等文章题目绞尽脑汁过,于是直接用原书名代替文章的题目。如本书中的《北窗杂记》、《梦痕录》、《随想录》、《牛棚杂忆》、《清华旧影》、《城南旧事》、《马戏丛谈》、《长恨歌》、《南明史》等等,因为原书的书名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名著,书名都是原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这是本书与其他读书类著作不同的地方。一个篇名的题目,如果形象明亮,意境妙生,好多个书名连成一体,更觉千娇百媚,楚楚有致,让读者更能深嗅书林散叶的芬芳。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在第2辑。这一辑的书评、书话有传统意义上写作方法,还有对其他的文体诸如文艺批评、学术批评、比较书评、主题书评等,作者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述说,是第1辑书评、书话写作技法上的延续。顺序上基本是按上述的批评方式而来的。名家的名著、历史、艺术、诗画、图书版本及文库书等,无一不精雕细琢,巧妙编排,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没有专业书评的晦涩之感。其文化含量、文学含量、思想含量对传承文脉、弘扬文化、丰厚思想、助力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徐雁先生多年前离开京城的国家教育机关,迁居到南京的高校,从此开始了他新的编撰人生。“雁斋”里的藏书有增无减,收集有近万册,他先后出版了《秋禾书话》、《雁灯书灯录》等,《书房文影》也是他首次较为自觉地运用印象批评的方法,来读评新旧书籍的一部文集。希望作者在以后出版的书中,继续一如既往地沿续真知、真见、真情的创作风格,为我们读者提供淘书的收获、读书的印象和藏书的心得,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槐堂书评】吾庐芸窗几卷书 ——读徐雁的《书房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