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运营手法不可能用两次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运营的文章,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大到微信,小到一个已经死去的app,可是依旧会困惑找不到自己产品的运营出路。无数人学习阿里,他们终究成为探路的腐尸。无数人学习小米,他们终究只能成为爆米花或者烟花。学习或许有用,可是走火入魔也容易陷入别人的怪圈子,成为不伦不类的残次品,我认为凡客就是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就好像看得见的人用导盲犬,表面上很有用很特别知道自己去哪里,其实连狗都比他清楚自己要去拿,感觉实在是多此一举,如果单单说凡客我可能还觉得这个名字还算优雅,可是想起他们宣传的方式,我的心里总是一阵疙瘩。

        看过《圣斗士星矢》的大家肯定知道,同样的招式使用第二次是没有用,漫画因工作量太大,为了程序化,才重复地运用同一个画面,其实都是有略微差别的。学习一个招式更多的是学习一个招式深层次的东西,逻辑,方法方式,底层含义,而实际用起来又千差万别。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招式,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有什么,能去哪里,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哪里,随便觉得别人招式好看就学过来,最后也只能是废了。

四点分析:

1.削弱效应

       首先讲讲削弱效应,当一个事情我们遇到第一次的震撼绝对是最大的,而后慢慢地减弱,当你的次数达到无穷次的时候,这个事情对你的影响可能几乎都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但是有客观微量积累)。这就会什么初恋会给你那么大的伤害,你的整个人生都无法忘怀。但是当感情渐渐多了,你会发现每一次受伤的痛苦减小了。所以你看谈过几次恋爱的人,失恋也不会太痛苦,其实这都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放眼到事件营销,冰桶挑战可以说是世界级别的,我们第一次遇到时会感觉很新鲜,第二次来你也可能会关注,可是关注力度大大不如以前,具体的比如你第一次会把所有的明星都看过去,可是第二次你只会选择你比较关注和喜欢的明星去看。而事件给你带来的新鲜也远不如当初,也可以简单的说是一种神经麻木或者审美疲劳。

2.随从效应

        我们从远处往前看,谁站在前面,他在我们视野里面肯定是最大最清晰的,而跟在后面的人则要么被遮掩,要么看起来更加模糊。第一名到第十名从来不是递减关系的,就算他们的可量化数值是差不多或者递减的,但是给我们的感官记忆从来都是幂次递减的。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体育运动,我们从来只关注冠军,因为冠军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其实并不是他比第二名厉害多少,有时候还是一种运气。所以我常常觉得运动这个世界和互联网的世界很像,都是竞争异常激烈,而只有第一名才有那么点盼头。

        我觉得微信很好,假如我想做微信,我只能成为陌陌,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可能你会觉得很扯,但这两款产品确实有很多可比较的点。因为大家对附近功能有印象的第一个好产品就是微信,所以再听到陌陌就感觉陌陌是跟随着的,就算陌陌的附近功能比微信开发得早又怎样。不得不说,这两款产品吸引人的点有很大的相似处,所以我们老爱拿这两款产品来对比,微信产品的设计让你感觉不到他的设计,但也不得不说腾讯这座大山在背后的功劳。其实不算公平竞争。

3.反感效应

       我们总是说,我听歌听到要吐,我看这个看得要吐。其实过度的反复极限拉长确实是会导致反感,从拉长的一个个刻度说起,每一次的刻度都在导致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反感,当这种反感不能得到升华和转换的时候,常常会让我们觉得反感,重复是一种反感的积累,我们人类就是喜新厌旧才让我们不断地向前走,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其实很矛盾。因为只有不断重复才能让我们提升效率,从重复中提炼更高层次的积累,可是运营恰恰不是,每一次运营都是重新开始。

       不得不说手机的运营让我感到反感,反正就有点回到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时代,谁都说自家手机是最好的,怎么怎么牛逼,怎么怎么有情怀,然后用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来糊弄大家。第二个让人反感的是双十一,不管商家是否比平时贵,不管双十一是否成为一种现象,不管双十一每年疯狂上涨,不管他是否是阿里的企业象征和赚钱利器,双十一每年的宣传已经让很多人反感,当然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永恒,用烂了就糟用户抛弃。

4.错位效应

       错位效应就是明明不适合自己的,硬要往自己身上套。最近不是经常有网友晒网上买的衣服,网上看是那么的好看,可是实际自己穿上呢?也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现在大家总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抓到一个东西就当成救命稻草,其实都不知道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衣服讲究的是一种品位,审美都各有千秋,其实喜欢买衣服的人是一种感性动物。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大懂得穿衣服的着调,品位,其实我们打扮打扮也很多帅哥美女,正因为我们都是感性动物,我们选择自己觉得好看的,所以我们不懂得理性分析这衣服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所以当一个人用参数跟我讲衣服的时候我会觉得很low,买衣服应该从美学上来分析好不好看,参数是没有用的。

运营底层架构

      运营的底层其实是人性的需求,周鸿祎解释自己为什么做手机,他说因为大家都喜新厌旧。模式可以重复运用,但是招式,技巧,方法都应该一直差异化改变。就像圣斗士们每次都是用同一招,一招有几十,几百,甚至更多的招式,可是你每次用招式的角度,招数的力道,招数的路数可能都不尽相同,就像你会好奇才七个音符的音乐怎么可以编无数的歌。

      人总是追求新鲜,新鲜是一个运营最大的杠杆,你每次找到用户的新鲜点,每次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撬动用户的味觉,这样才能使运营的效果最大化。

      所以为什么你看了那么运营的方法,看了那么多具体的操作,而你还是你,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你只能学傅盛的那一句:一针顶破天。其实这句话没有任何意义。有的是这句话背后的实际案例。

运营应该基于一点的力

      运营应该是一种跳跃思维,才能带来用户蹭蹭蹭地往上涨,每一次发力都是一个节点,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节点促成一片繁星,如果你只是平平地走着,每一次都稳步增长,这样的运营一点快感都没有,也很难成功。所以每一次积累力量的时候最关键,因为运营更在乎那些能够让你爆发的点。基于一点的力,就是更应该把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让那一个点发光发热,然后爆炸式发光发热延生,脸萌就是个一步到位的例子。

运营永远都是从01

       运营每一次都是从0到1,当你没有粉丝的时候,是一种推广,当你有一百个粉丝的时候,又会是另外一种推广。每次都是重新出发,而每一次的招式都应该不同,因为运营就是让产品最大化,而重复是与运营背道而驰的。

最后:

        所以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你的就是你的。看别人怎么运营,不是等于你就懂得运营,同样的招式不要用两次,就算用了也不适合你。运营就是抓住自己的点,抓住用户的点,抓住热门的点,用不同的力道,用不同的方式,使劲发力。千万不要让人感觉一样,不新鲜。谁会吃一头烂掉的鱼。

        最后我想用圣斗士星矢的一句话,同样的招式对敏锐的用户来说是没有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一种运营手法不可能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