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C02+68+面对你的自卑,你能做点儿什么?

YGC02+68+面对你的自卑,你能做点儿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是否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追赶,停下来时心中却空空如也?也许,是时候读点儿心理学了。毕竟在这个喧哗时代,不读心理何以自处!

今天分享一本最近在读的心理书籍——《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有人称其与弗洛伊德齐名,也有人说“盛名之下其实副”。这些争论暂且按下不表,作为心理学门外汉,我只来说说《自卑与超越》中的闪光点。

个体心理学将个人视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和谐整体,强调健康的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之间需要紧密的连接。

自卑情结的来源

阿德勒主张自卑是每个人成长路上的必经过程,婴童时的我们人人自卑,因为弱小因为必须依靠父母依靠外界才能存活,所以有一种天然的恐惧。经过健康引导,一部分人学会与外界良好地合作,摒弃了自卑。但另一部分没那么幸运,他们保留下自卑感。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爱情婚姻,他们随时随地错误地解读着经历,关注不完美的地方,总觉得哪里不够好,时刻自责或责备他人。其实最终指向都是对自己不满意。

童年经历中的身体障碍、过分溺爱,或忽视,是三种最容易致使出现自卑情结的情况。另外,母亲、父亲、父母的关系、在家庭中顺位(排行老几)、校园里的不正确对待等等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来源。

这其中,所有正确的引导,几乎围绕两个词展开:兴趣和合作。母亲作为孩子第一个信任的人必须对孩子感兴趣,并将孩子的兴趣引向父亲;在兄弟姊妹中学会合作;初入校园,老师的作用类似于母亲,给孩子和他们和社会建立纽带,以展开合作。

推断自卑情结的来源

你自卑吗?你很自信?你的自信不会是为掩饰自卑而制造的“优越感”吧?不妨来自我推断一下!

仔细回忆一下你生命中最初始的那个画面。将它描述出来,看看画面里都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阿德勒说这个画面里就有答案。

要了解个体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时,以及要揭示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对生命的态度的,早期童年记忆格外有用。而之所以强调最初记忆,则因为记忆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件被记下的事情,被还原出来时,往往都经过了意识的筛选,经历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赋予这经历的意义是怎样的,它体现了个人的判断。

经验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经验。

我生命最初的记忆是这样的:那是二三岁的我,扶着大门高高的门槛,在张望父母。我饿了,但他们都不在家。

按阿德勒的说法,这个画面里我自我的解读是感到自己被父母抛弃(即使他们当时可能只是出去干活了)——我非常缺乏安全感,有时敏感到神经质的地步,被抛弃背叛的感觉轻易就被触发。

性格是具有一惯性的。

阿德勒认为“个体的思想、言辞、行为所具有的统一性”让我们的梦境也具有推断自卑情结来源的作用。

梦的意义就在于为个人的生活方式提供防护,以此对抗常规认知的压力。所以,如果个体正面临着一个他不愿利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那么他就会借助于梦所唤起的感觉来肯定自己的态度。

超越

仅只是指出问题对于有自卑情结的我们没有太大的意义,幸好阿德勒提供有解决之道。

书名《自卑与超越》,“超越”即为:摒弃自卑情结。而超越的原则有二:一,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二,学会合作。

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完全私人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能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

合作本应是孩童时代要学习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小时候错过,就断定自己再也不能学会了。意识到我们对过往的经验有误读,那就做出调整,有意识地改变解读方式和角度,也许会有不同的状态产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YGC02+68+面对你的自卑,你能做点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