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米开朗琪罗和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

上次趁着双12,屯了一堆甲骨文丛书,《米开朗琪罗和教皇的天花板》就是其中一本。因为临近年底,杂事比较多,看了陆陆续续一个月,还没有看完。但是基本的脉络以及叙述风格已大致了解。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所创作的雕塑大卫像,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湿壁画(主要描述圣经故事《创世纪》以及圣经里面的人物生平)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成为他创作的三大艺术极品,广为后人膜拜。

米开朗琪罗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并以此自豪。至于是什么样的贵族家庭,一说父亲是名市长或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根据历史资料描述,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恃才傲物,为人并不稳重谦和,在这本书中,也描写了米开朗琪罗因为不满教皇安排给他的任务,赌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佛罗伦萨;在书中,还写到了他与达芬奇相处不太友好的事情,在他身上,我没有看到对于有才华之人的惺惺相惜,反倒看到了他的自大与恃才傲物。尽管如此,糟糕的脾气并没有影响到他天才般的艺术天赋。现实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这样的人存在,脾气暴躁、为人高调张扬,但是因为过人才华,依然深受大家敬仰。相比较,与其同名的拉斐尔,也出身贵族,年轻,相貌英俊潇洒,待人稳重谦和,同样在绘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拉斐尔。

十五十六世纪的罗马,跟罗马帝国已不能同日而语。虽然现在统称为意大利,但是在当时已分裂为多个共和国,佛罗伦萨、威尼斯等等,但是梵蒂冈的教皇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在当时的艺术领域,很多创作都是基于宗教,而雕塑家、画家也主要由宗教教皇、主教等来赞助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书借由“西斯廷教堂湿壁画”来展现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创作经历以及当时艺术创作与宗教的关系。

相比于画家来说,米开朗琪罗更认可自己是一名雕塑家。23岁时,米开朗琪罗接受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哀悼基督》雕像。这个雕像使米开朗琪罗名气大增。26岁时(1501-1504),历经四年时间,创作了《大卫》雕像。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大卫以他的赫赫战功收到人民的拥戴,而米开朗琪罗塑造了一个怒目而视、准备战斗的全裸青年,他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力量,表现了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形象。

1505年,罗马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为教皇陵墓铸造雕塑,然而在开工不久,教皇改变主意,想让米开朗琪罗绘制西斯廷教堂的湿壁画。这件事引起了米开朗琪罗的不满,于是赌气回到了佛罗伦萨。后来经过中间人的调停,两人共释前嫌,最终michelanggelo接受了教皇的邀请,耗时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湿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1536年,已经61岁的米开朗琪罗被召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将近6年时间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湿壁画下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这本书引起了我对绘画艺术的好奇,于是上网翻看了些天才画家们的创作,确实是美伦美奂。与近现代抽象派、印象派画家相比,更符合我的审美。早在上小学时,就喜欢涂涂画画,尤其是古装美女画,但因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以及学好数理化的教育,所以慢慢就放弃了。

看完这本书,久违的激情小火苗又给点燃了,所以决定在业余时间学习素描。为了整体了解素描的过程,找了个专业老师临摹了下,过程中我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感悟:老师演示的是画一个苹果,在刚开始画的时候,画的一点都不像,当时我心里嘀咕,老师的水平也一般啊。但随着慢慢添加,修改,一个活生生的苹果竟然跃然纸上。其实做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你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感觉行不通、不靠谱,但是当你把大的框架描绘出,然后再充实细节、落实细节,事情的雏形就出来了,再慢慢落实,事情竟然就成了。万事万物都是想通的。

ps:如果不是作业,相必这篇文章还得推迟一周才能落实。有些硬性作业也是很好的,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8《米开朗琪罗和教皇的天花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