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
微软的云计算大幕即将拉开, 是该学习学习它的时候了. 这是一本一百三十多页的小书, 翻译它也是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希望我能坚持下来. 也希望这本书的翻译能对国内的喜爱技术的朋友们有所助益. –中道学友
原书地址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ff728592.aspx
在上面的地址可以下载本书, 本书的代码以及hands on lab.
诸言一
================
上百万的人正在使用来自微软的云服务; 作为一个公司, 我们无一例外的都将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从开始就被卷入Azure大潮中的人, 看到它硕果累累真让人喜出望外. 这是第一份对Windows Azure架构的介绍和指导, 是Microsoft patterns & practices 团队为还在探索云计算对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的客户而准备的. 这份指导会回答这些客户可能会问的很多问题. 微软对云计算非常认真和重视. 这份指导是微软所作的众多投资之一, 而这些投资的目的正是确保客户能成功开始研发应用程序和迁移应用程序到云计算中.
熟悉.NET和其他微软平台的开发人员将能够使用他们已有的技能快速地构建和迁移已有的应用程序到云中, 也能使用云计算的力量来扩展到百万级的用户群, 让你触及世界上的每个人. 更进一步的是, Windows Azure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它能与其他的技术群和应用程序架构很好的协作, 从而使得客户们拥有充分的选择和灵活性来决定是尽可能多的还是尽可能少的迁移业务到云中, 而不需要从头开始.
这份指导对于想要用系统的, 基于实例的方法来学习云的朋友们来说是非常好的起点.
真诚地
Amitabh Srivastava
Windows Azure 高级副总裁
诸言二
===============
微软近期的Windows Azure平台的发布建立了一个允许用户能够把他们的应用程序简单地从本地(on-premises)迁移到云中的基础. Windows Azure是一个研发, 寄宿, 管理基于云的服务的平台. 使用Windows Azure, 客户可以从增强的灵活性中获益, Azure平台可衡量性很好, 能够降低IT的成本. 微软的云策略有如下的三个广泛信条:
• 基于商业需要的对服务部署的灵活选择.
• 无损的灵活, 可靠, 以及安全的企业级服务
• 始终如一的跨设备, 跨平台的互联体验
Windows Azure 是微软云策略的关键组件.
Windows Azure建立在微软为上百万的用户运行在线服务多年和为开发人员建立平台多年的经验基础之上. 我们集中才智里让本地(on-premises)到云端的转换能够让程序员和IT从业者轻松完成. 他们已有的技能和经验正是他们开始学习Windows Azure平台所需要的.
微软致力于Windows Azure, 且会继续扩展它, 因为我们研究了全世界的客户, 从最大的企业到最小的ISV. 一个在线平台自动好处之一就是它允许我们快速地进行革新.
我很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这首份来自微软patterns & practices 团队的指导, 这是一份我们对帮助客户在Windows Azure平台成功的承诺的证明. 不管你是Windows Azure的新手, 抑或是你已经开始使用它了, 你都会发现这份Windows Azure 指导是一份很好的值得考虑的要点的信息来源. 我鼓励你们开始探索微软公有云服务, 并且关注patterns & practices 团队的更多指导信息.
真诚地
Yousef KhalidiWindows Azure杰出工程师
序言
===============
如何才能让一个公司的应用程序既可衡量又有高可用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除了开发这些应用程序之外, 你还必须拥有可以支持这些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 比如说, 你会需要添加更多的服务器来增加已有的提供服务的能力, 添加冗余的硬件, 对应用程序添加逻辑来处理分布式计算, 处理故障转移等等. 即使你的应用程序仅仅只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很多人使用, 你也不得不添加这些东西. 如果你开始考虑网络延迟和安全边界的话, 那么这一切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云计算为摆脱这种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 云是由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里互联的众多服务器组成的. 然而, 看起来它就像是其他人拥有并集中管理的. 通过把运营基础架构的责任外包给别人, 你就可以自由地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地方-应用程序本身. 如果在不同地理位置云服务都有数据中心存在的话, 你就可以让你的内容距离最多使用你服务的用户更近.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在亚洲的负载很重,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亚洲的数据中心里启动一个实例即可. 这种灵活性即使你拥有所有的硬件也未必能够达到. 另一个云的优势是"需要才买"的主张. 如果你不需要了, 不为它继续撒银子就OK了. 当需求很好的时候, 你可以花点钱添加以下处理能力, 当需求较弱的时候, 你可以调整回来, 从而再次节省开销.
是的, 把应用程序移到云端, 你不得不放弃某些控制, 但你同时也获得了成本削减, 灵活性增加, 可控可调整的计算及存储能力等好处. 这份Windows Azure架构指导会告诉你怎样去做来获得这些好处.
这本书适合什么人
这本书是关于Window Azure系列的第一卷. 它展示了你如何调整已经存在的, on-premises的ASP.NET应用程序, 使之变为一个运行在云端的ASP.NET应用程序. 这本书适合任何设计, 构建, 运营适合云中的服务的架构师, 研发人员和信息产业专业人员. 尽管应用程序不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也可以在Windows Azure中运行, 但这本书是写给在Window平台上工作的读者的. 你应该熟悉微软的.net framework, visual studio, asp.net和C#.
为什么这本书现在是切题的?
总体上说, 云正在成为一项使应用程序可被广大用户使用的可行的选择. 具体来说, Windows Azure现在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工具集, 可以为研发人员和IT从业者提供帮助. 研发人员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来书写他们的应用程序. 另外, Windows Azure还提供了叫做development fabric的完整的模拟环境. 在部署到云之前, 研发人员可以使用它来在本地写, 测, debug他们的应用程序. 微软还提供了管理Windows Azure账户的工具和API. 在接下来的普通场景中, (即如何修改已有的ASP.NET应用程序并deploy到Windows Azure), 这本书会展示给你如何使用所有的这些工具.
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
“Introduction to the Windows Azure Platform” 提供了对平台的概览, 让你轻松开始Windows Azure之旅. 它描述了Web Role和Worker Role, 还有你可以在Windows Azure中存储数据的不同方式. 在进行到其他的具体场景之前, 先看完这章是个好主意.
“The Adatum Scenario” 向你介绍了Adatum公司和aExpense 应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继续描述Adatum如何迁移他们的aExpense 应用程序到云中的过程. 读这一章会帮助你理解为什么Adatum想要迁移他们的部分商业应用到云中, 并且描述了他们关心的一些要点.
“Phase 1: Getting to the Cloud” 描述了Adatum在迁移aExpense 应用之前先做的一些步骤. Adatum的目标是简单地让应用程序在云中工作, 但这包含很多大问题, 比如说安全和存储.
“How Much Will It Cost?” 介绍了让aExpense 运行在Windows Azure中的基本收费模式, 还估算了应用程序一年的开销. 这一章是可选的. 在读取其他场景之前, 这一章可以跳过.
“Phase 2: Automating Deployment and Using Windows Azure Storage” 描述了Adatum如何使用PowerShell脚本和Microsoft Build Engine (MSBuild) 来自动地部署aExpense 到Windows Azure中. 还描述了Adatum如何完成在aExpense中, 从使用SQL Azure到使用Windows Azure Table Storage的转换, 还讨论了这两种存储模式的区别.
“Phase 3: Uploading Images and Adding a Worker Role” 描述了如何添加一个work role到aExpense应用中, 还展示了aExpense如何使用Windows Azure Blob Storage 来存储扫描的图片.
“Application Life Cycle Management for Windows Azure Applica-tions” 讨论了如何管理Windows Azure应用程序的研发, 测试和部署. 这一章是可选的.
“Phase 4: Adding More Tasks and Tuning the Application” 展示了Adatum如何添加更多的任务处理到Worker role中的. 这个阶段里, Adatum还估计了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的结果还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调整.
要使用书中的代码, 你需要:
• Microsoft Windows Vista SP1, Windows 7, or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32-bit or 64-bit)
•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 7.0
•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5 SP1 or later
•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SP1
• Windows Azure Tools for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 Windows Identity Foundation
[译者注]作者介绍, 致谢的部分就不翻译了. 下一篇翻译即将展开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