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元芳,你怎么看?


夏海芹

没想到,我昨天发的有点冷的小文,却引发了很热的讨论。

讨论的焦点是“曹刿下车还是没有下车?”

起因是一位老先生认为:曹刿没下车。依据是古代战车上下不便,而战机稍纵即逝,曹刿站在车上就能明察秋毫,无需下车;

我自己认为:曹刿下车了。依据是曹刿为谨慎起见,既会下车察看,又要登高远望。《东周列国志》里的内容是佐证。

元芳,你怎么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各路高手的观点精彩纷呈,摘引如下:

漯河郑老师说:我一直都给学生讲曹刿没有下车,是在车上往下看。《东周列国志》是后人根据《左传》编写的,写曹刿下车只不过是作者的理解而已。
新乡赵老师说:我当年的语文老师讲的是下车。
河北孙老师说:没必要纠结这个,以课下注释为准。
网友“天天向上”说:以我的理解,应该是下车了,因为我的眼近视,如果我是曹刿只有下车才看得清,如果曹刿视力极好,为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很有可能没下车。
获嘉赵老师说:曹刿没有下车。他站在车上看,视线更宽广,看得更清楚,没有下车的必要。
俺家老爸和男神都认为:曹刿下车了。

多可爱的人!多可贵的争鸣!

元芳,你怎么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然,学科知识并非投票表决,不是谁得票多谁就正确。只有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揣摩哪种观点更接近真实,哪种观点才有可能是正确的。

我认为曹刿下不下车,得看他和败军距离的远近。依照鲁庄公莽撞轻率的性格,应该是齐军刚败,就下令追击。此时齐军仓皇撤退,人马刚转身,曹刿若站在高处,有车、人、旗的遮挡,自然看不到车轮轧出的痕迹。所以,曹刿先迅速跳下战车,仔细观察车辙是否混乱,然后,再登上战车,远望齐军军旗是否倒下,确定准确后,才放心下令追击。

曹刿下车,看的是车辙;曹刿登轼,望的是军旗。

《曹刿论战》后文写道,“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的“视”,照应“下视其辙”;“望”,照应“登轼而望之”。

元芳,你怎么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外,如果曹刿没有下来,那他站在哪里?只是车前吗?那“登轼而望之”,就无法解释。若是只“登轼”看的话,那原文就应改为“登轼,下视而望之”。

况且,《东周列国志》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虽然是演义小说,但是它综合了多本史书的内容。即便只参照了《左传》,作者也认为《左传》中的曹刿是下车的。

也就是说,冯梦龙和我是一伙的。

元芳,你怎么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认为曹刿没下车的朋友,思量的是曹刿不下车就能看清楚,下车反而耽误时间,不会多此一举。大家认为败军已经远离,只有车辙留在战场,一目了然的事,何须下车?

但是,齐军若远离,追击后只能收获辎重兵甲。而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一定是大获全胜,与获取物资比,杀死敌军才是大胜。

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曹刿一定下车了!

那,元芳,你怎么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