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心得:德与质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思想,因为人人心想不同,所以成为乱世之源,所谓潘多拉盒子也或是指的不是什么魔而是思想之乱象。

后来人们去找信仰,信仰是什么,就是让大家的思想趋同,趋同了就会有秩序少些乱子。

由于人文和历史的原因,信仰也跟人人心思不同那样,也形成几大派别,如佛家道家理家基督家等;

但人类是同一个物种,肯定信仰最终是归一的。

怎么办,就需要有智慧的人去找到这些信仰的的共性,去融合,去突破,才能实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万法一门”。

关于共性:佛家的空,并不是空洞,它是从无到有 看待事物的智慧,空实际是教我们先看本质,一般我们对待事物就像剥圆葱,一层层剥去,最后才知道最内部是什么,而佛的空念,就像空瓶子,先弄的干净透明,然后一步步往里装,装什么是什么。看待事物的方向不同,结论也就不同,佛教会了我们本质论。还有道家讲究的真,理学讲究的天理,他们都体现一个探究本质的共性。

有了本质这个悟性,再回头看人心,就有了不一样的境界了,你看见狼吃小羊很气愤,你觉得你心善,但善心不是本质心,只是符合你的思维而已,狼没错,羊也没错,他们没有思想,只是本能,本能是没有错与对的,只有心才是错的,这样看待更真实。

关于德:德的左边是理想,右边是规矩。有才而不傲,必是德在压着,无才而很努力,必是德在撑着。规则是最基础的道德。当今年轻人似乎对做人的规则知之甚少,德不在,再优秀有何用?做人规则与交通规则是一样的,甚至更为重要。规则有了,人成长的环境又有了,活有奔头,奔有目标,德育的“规则+理想”才能落实。

  还有,信仰趋同的根本目标是让我们的心中都有了规则的主动约束,是主动而不是被动,这很重要。譬如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肉的美味,很难放弃,表面不吃了,但偷着还想吃,这个不能劝,劝没有用,但若让他真正修行到一定地步,真正认识到杀生业障后,是从内而外的放弃了,不劝比劝更有效呢。

学本质,崇仰德,也许我们就在各个信仰中找到了同源,有了这个共性,是不是一种世界大同了呢。

(不做玄虚表述,力求用自我感受,用最普通的语言,以心得的方式弘扬佛道禅理,愿以此功德让所有冤亲债主与佛结缘 离苦得乐往生善道。以上心得学识浅陋,唯恐偏差,恭请同修指正。yhh 2018.6.16)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佛心得:德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