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

1.

Z小姐是我最近刚刚认识的一位朋友,95后,外表上看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在性格上,Z小姐也是属于那种话少腼腆型的,平时跟我们在一块的时候,说得少,听得多。

某一天,Z小姐发了一条朋友圈,是一张日出的照片加一段文字,文字的大意是:“当你还在被窝的时候,比你优秀的人已经先行一步,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我一看,虽然这是典型的鸡汤文,不过还是觉得这姑娘挺有上进心,还是默默点了个赞,并且给了一个“加油”的评论。

后来,我发现,Z小姐几乎每天都会更新朋友圈,而且每条都是鸡汤文。天晴了她会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沉迷安逸之中”;下雨了她会说“只有经历风雨,不断接受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去健身了要说“你对自己有多狠,收获就会有多大”;甚至自己炒个菜还要配文“自己动手得来的,成就再小,也是幸福”。

看着这接连而来的鸡汤文,一想Z小姐的表面和她的朋友圈反差如此之大,我开玩笑得想:她以前该不会是做微商的吧?

我翻了翻她以前的朋友圈,Z小姐并没有做过微商,只不过比微商更可怕的是,她的朋友圈,几乎都是鸡汤文,甚至连朋友圈的背景图,也设置成了鸡汤文...

从那之后,我果断地屏蔽了Z小姐的朋友圈,并且将她拉入我设置的标签“鸡汤文”分组,那里面已经躺了十几个好友了。

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_第1张图片

2.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C先生,为人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有点懒散,拖延症晚期。每次课程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要在最后一秒钟完成。

而且他的最后一秒钟往往是这样安排的:在动手准备之前,还要玩几局游戏,玩完游戏刷几集美剧,刷完美剧已经差不多凌晨了,然后凌晨一二点,再开始不紧不慢地做作业,反正第二天能交上就好。

后来有一天,C先生照样在凌晨多赶完作业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忙到现在,感觉很充实,自己给自己点个赞!”

第二天,我发现,C先生的这条鸡汤朋友圈,获得了不少的赞,而且他回复评论到手软,就好像自己昨天真获得了什么成就一样,在教小孩子们如何如何努力。

亲眼见证一条鸡汤文的“生产过程”的我,看着C先生一脸满足的样子,感觉挺有意思。

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_第2张图片

3.

鸡汤文,从以前的QQ空间蔓延到现在的微信朋友圈,总是会受到很多人的钟爱,这就跟以前泛滥的成功学一样,刺激到人们心中的痛点,然后就像毒品一样,麻痹上瘾。

以前比较流行的鸡汤文,都是“XX曾经说过”这样的格式,当然,“XX”必须是一些成功人士,诸如乔布斯、马云、马化腾等等。

后来,大众不吃这一套了,鸡汤文开始改变套路,直戳痛点:“你不努力,别人就超过你”、“当你还在睡觉,你的情敌早就开始挣钱了”,这种“你不XX,别人就XX”的鸡汤文,很多人看到都会自然而然联想起自己的某个竞争对手,自动成为喝鸡汤的人。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每一条鸡汤文,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发现它们讲的道理都大同小异。鸡汤文的字眼,无非就是“努力、奋斗、拼搏”,反之就是“你不努力的话、你不奋斗的话、你不拼搏的话,”,像这种普适性的价值,基本上每个人都懂,难道乞丐就不知道努力吗?

问题就在这,鸡汤文只给你提供鸡汤,却不提供勺子

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_第3张图片

4.

曾经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心里学家们做了一个以845人为采样的实验,发现那些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鼓舞人心话语、名人名言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他们更容易相信宗教、超自然或阴谋论,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都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准。

我们暂且不讨论智力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经常发鸡汤文的人,基本的辨识力是缺少的,他们习惯盲目认同或者盲目否定。

发鸡汤,无非是为了向朋友圈炫耀:“看,我思想境界多高!”我以前也比较喜欢转发鸡汤文,觉得每次发完之后,会让别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且每次发完之后,满满成就感,觉得鸡汤里的故事,就是自己正在经历的,仿佛成功就近在咫尺。

但是后来发现,成功的人早就开始默默行动,而你,只会发鸡汤自我欺骗。

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_第4张图片

5.

大多数鸡汤,如果不落实到行动,无非就是意淫和自我欺骗。就像Z小姐,朋友圈里整天“努力,奋斗”口号满屏飞,实际工作中却是能偷懒的就偷懒,能不担责任就不担责任,鸡汤给她带来的错觉,的的确确害了她。

所以,朋友圈里看到有人经常发鸡汤文,而且是那种只发鸡汤文而没有实际行动的,果断屏蔽吧。

屏蔽后你会发现,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清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鸡汤文去吧!


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的鸡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