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与学生谈义演”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166天)

1943年3月25日(周四)遵义,晨阴冷9°。旧府中(子弹库)海棠花盛开。

  晨七点起。今日骤冷,与前日晨相差11度之多。

       为迎接委员长莅遵视察,安排王驾吾编写的《遵义人物》,已交给孔福民县长,因其佶屈聱牙,不是很适用。

        今日为中央训练团填写曾参团训练人员的考评意见,这对我校长来说,是件难事。

        上午偕谢家玉至旧府中(子弹库)各实验室巡查。

       午后一点偕夫人允敏至蚕桑研究所一走。途遇作屏夫妇,到所中谈半小时。会蔡圭侯及其夫人,即慰堂之女也,讲北京话,很好听。之前夫人允敏得慰堂函,故过来看她。据作屏讲,许元龙已抵桂林,将来此。

        回途由香山寺山下至桃源洞江公祠,与允敏别后,至校学生自治会。

  与学生代表黄盛智、朱祖培谈,知此次话剧《野玫瑰》及《蜕变》义演,六晚共得五万余元,而内外场用去不到两万元。可惜十七日晚丢失衣包一个,内有谭季龙之皮袍及其它东西,且学校无线电器材烧损,损失在万元以上。嘱其今后演出,必须准时开演,且连演六天也太长了点。

       五点半回寓。

     (以上文字系浙大贵州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每日一篇,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与学生谈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