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造它,而不是去记录它

去创造它,而不是去记录它_第1张图片
02002.jpg

《一生》《漂亮朋友》是他,《羊脂球》《菲菲小姐》是他,像流星一样划过文坛的也是他,这个人就是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出生在法国师从福楼拜的莫泊桑。很多伟人都有奇闻异事,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或许是我了解有限,平时爱看娱乐八卦市井新闻的我,硬是没有专门读到过一则关于莫泊桑的奇闻异事。推理小说鼻祖艾伦坡靠过量吸毒找灵感的事情我知道,海明威最终选择饮弹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事我知道,爱迪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弄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这个事我也知道,爱因斯坦几乎总是穿同一款式的衣服这个事我也知道,可是关于莫泊桑,他真的像一颗突然出现在天空的流星一样,来得那么突然,根本没有提前注意到这棵流星的出现,待瞬间注意到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那么明亮那么耀眼那么让人喜欢,可是一瞬间,这颗流星的璀璨光芒消失了,转瞬之间,只有黑漆漆的天空,以及那些依附天空的朵朵灰云。或许莫泊桑依然有自己的奇闻异事,只是作者孤陋寡闻,但是莫泊桑既是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一个高产的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的作家,每个大作家都有关于自己创作经验甚至创作理论的总结,甚至不少作家专门出版一本书来讨论自己创作的方方面,譬如创作原则,譬如创作的灵感来源,譬如创作前的准备,怎么列提纲,对人物小传这样的东西在意多少。而莫泊桑在这方面依然有自己的名言,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天才源于原创。

莫泊桑才出道的时候,就震惊了文坛,一篇《羊脂球》让多少作家笔者写手刮目相看,而作者的落名又是那么陌生,莫泊桑?莫泊桑是谁?一篇小说,作品让世人刮目相看,作者这个名字却没有听说过,在更多的报道中才知道这个所谓的莫泊桑是《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的徒弟,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天才源于原创这句话,是莫泊桑对自己一生职业生涯的总结,虽然并不是他临终时候最后一句话,但一个已经成功的作者,回顾自己成功的来时路,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想天才源于原创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天才并不一定指这个人智商多高情商多高,或者这个人谋虑多强技术多硬,这个天才指的是,像莫泊桑一样在文学写作这条路上,想成功或者是那些已经成功的人,他们被称为天才。源于原创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并不是作者要自己创造一门语言,让读者猜作者写的是什么,像算命风水那般玄奥,并不是指这个。源于原创指的是独创性。一个作者想要成功,一个生手想要称为名副其实的作家,必须具有独创性,早具备晚具备都必须具备,这是必然的事情,没有独创性这个东西,一个作家不可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作家,就算碰运气也不能出版自己的大作。

没有独创性,就没有货真价实的写作,这是我的小小的概括。

写作这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天才,郭敬明通过新概念一炮而红,很短时间成为学生里津津乐道的言情小说作者,后来的几部小说还拍成了电影,包括他早期的一部作品《幻城》。韩寒也是青年才俊,只读了高一的他,是一名方程式赛车的职业选手,写的小说一部一部,很多都有思想深度。这些年轻作者都是年少成名,都具有独创性,都是写自己的东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但是独创性这个东西,却被应试教育中的一样东西折磨得半死不活的,那个东西神乎其神但学生天天都接触,那个东西几乎随身携带但没有几个学生真心接受,那个东西的芳名,叫做习题。习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是非对错很容易判断出来,一道数学题,结果错了几乎整道题都错了,一道化学题,只对了前面几步,那只能给一半的分,一道填空题,填没有填对,看卷面上的那个几个字就明了了,一道选择题,选对选错再明白不过。但是这样简单的判断一个事物,实在是太过简单,太过简单。唯一有点例外的是作文题,而且分数占比不小,但考场作文都有自己的规则,要拿高分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但是要写出独创性没有几个学生能做到。

做习题有一个绝对的弊端,把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的弊端,天不得时地不得利人不得和的一个弊端,就是思维的僵化。习题只有一个思维方式,一个很简单也很实用的一个思维方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永远不会错,错永远不会对。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渗透到方方面面,并不是讲这种思维方式不对,恰恰相反,在一些很极端的事情中,对就必须是对,错就必须是错,错绝对不能对,对绝对不能错,那些大是大非的事情,那些触动做人的根本的东西,就应该这样。但在校学生,从有考试的第一堂课开始,直到高中结束,只有这么一种思维方式。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写作上,有一种思维方式很重要,就是发散思维的方式。习题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一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他的答案都是错的,这是不用质疑不用理论的。但是发散思维却独辟蹊径,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这些答案并不尽然全是对的,但每一种答案都有一种可以说得通的理由,并且在某种层面上是说得通的,在多个答案中,如果要实操,需要在多个答案中选择最具操作性的一个或者多个。

只有这样的写作才是上层次的写作,只有这样的写作是上流的写作。在美国写作不叫做写作,叫做创意写作,美国有个学历叫MFA,叫创意写作硕士,这是创意写作的最高学历,在美国没有比这更高的学历,没有创意写作博士,也没有创意写作博士后,只有创意写作硕士。

创意!!

创意这个词,其实仔细理解一下,和莫泊桑的天才源于原创差不多,和我想到的独创性也是有些联系的,创意这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写作安身立命的根本。

文学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一个惯常存在的事情,搞文学或者被人听说是搞写作的,听到的人都会肃然起敬,如果稍稍说一下曾经写过的甚至发表过的作品,难免一阵唏嘘,有人竖起大拇指。遇到了和文学相关的人,难免说几句客套话,你好儒雅,你好清高,你真有修养。但是遇到一个商人,夸他儒雅的或许有,但夸一个商人清高的几乎没有,至于有没有修养不是一段时间的接触就能了解的。或者遇到一个从政的,夸他儒雅,那一定和文学关系密切的,不一定从事写作,但脱离不了文学。至于清高,恐怕没有几个从政的人担得起这个名,至于修养好不好只有家里人知道。文学在成年人非的世界里是一个常事。

但是关于文学,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个笑话,这个笑话一句话,而且是一个问句,你现在还记日记吗?记日记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低能的表现,虽然记日记的人一般不低能,可成年人一般都认为这是小学生的事情,大不了是中学文艺尖子生的事情,和一个成年人关系不大,除非他明明白白是搞文学的。

其实记日记被认为是一种低能的事情,这并没有说不通的理,这其中依然蕴含着不易被人察觉的道理。记日记这个事情本身是对自己生活的回顾,对一天或一段时间的高兴事开心事的记录,再不然就是记录那些懊丧或者悲愤的东西,抒发内心的不满情绪,发泄心中的苦痛,图个畅快。但是这个事情要客观的看待,毕竟成年人了,理性占了上峰,感性的一面时常被压抑着,大部分人的工作不允许感性自由发挥,都需要有条理有逻辑地完成一些事情。

但是依然有文艺圈子之外的人记日记,才有了这样的笑话。

但单纯的记日记为什么会被笑话呢?这就比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的文字。你能文字流畅地表达一件事情,或者自由抒发一种心绪,这是一种本事,至少也是一种能力。但对于一个成年人,你叫我认字,一个普普通通报纸上都可以看到的方块字,你叫我认字,这种事情怎么受得了,你不认为我是个白痴,我也要骂你是个白痴。

记日记充其量就是一种记录,一种对原生态生活的记录,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也没有表达的技术手段,只是原始的东西。所以才被成年人嗤笑。

其实记日记这种形式也并不总是被人嗤笑的,记日记也留下了光辉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便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个。记日记记到了某种水平也是值得称赞的,可是记日记记到何种程度才算是有水平呢,《少年维特的烦恼》毕竟是小说,在小说中如何展现记日记的魅力呢?

记日记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记录,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些些许许。这种事情看起来是最普通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怎么在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让这件事情看起来至少有那么一点意义呢?

其实各种文学体裁中都有类似的事情,要想在某种文学中获得成就,就得适当脱离那种文学,譬如写小说。写小说到了某种程度,小说便没有那么像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小说,可是细看这本书依然能够发现它不那么像小说的,小说的实质就是人物的对抗,这个东西牵扯到人物的整个历程还有整部小说的结尾,连意义都是在小说的对抗中浮现的。对抗!但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里,对抗的程度很淡很淡,读着读者会有一种散文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歌德的那种优美的文笔,而是因为这本书的对抗程度太低,赵现在流行歌曲的说法,很走心。所以后世对《少年维特的烦恼》定义是散文体小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聊斋志异》在当时肯定有点另类,虽然不能说在当时它不那么像小说,但《聊斋志异》在当时肯定很另类,狐啊妖啊鬼啊什么的,都是些不是人的东西,不少东西是什么样子没有一个人真实地经历过,但写的很好,众腰众鬼都有人性,虽然有一个不是人的外壳,但人性在这些光怪陆地的东西的内心深处,而且大都是人性光芒的一面,这些狐鬼身上很少有人性罪恶的一面。这样的小说,在当时已经脱离了所谓的小说,成了自成一体的典型。

记日记也是一样的,如果记日记要记出水平,一定要脱离记日记本身,如果记日记不脱离记日记本身,那记日记还是记日记,永远也写不出水平。脱离了记日记本身的记日记,恐怕只有那个地方是一模一样的,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其他的大相径庭了。

记日记记到何种程度才算是有水平呢?小说是创造力的文学体裁,在幻想中找到现实的影子,在不可能的虚构事件中认清自己生活的普通事实,其他文学体裁也一样重视创造力,虽然不如小说典型,但创造力匮乏的作者,在其他文学体裁中一样不会生命之树常青,散文会在笔法方面有所创造,类似小说中情节构思的东西,两个事件调动一下位置,在散文中会不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报告文学中也看到过有创造力的东西,但不是体现在文字上,而是文字背后的东西,那些一箩筐的事实和数据,怎么搞到手的,不是一般人所谓,没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人是完成不了的。那记日记呢,怎么才算是有创造力呢?

其实,细观记日记的过程,就会发现记日记记到什么程度才算有创造力了。对于一个普通人,记日记的过程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在普通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到了夜晚或者普通人记日记的时间,普通人把它记下来,然后这一篇日记就记完了。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稍加改造,就能发现记日记怎么记出水平了。某个读者读到写下的文字,他的脑海里自动浮现出作者写下的事情,而不是通过文字理解去还原,几乎一个一般人,有适当的阅读量,他能本能地去还原。记日记记到这种程度,就不是单纯的记录了,而是已经到了再现的程度。

再现,就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说道创造力,不得不说说创意这个东西,创造力和创意是邻居,都是隔壁的关系。没有创造力,就不可能有好的小说,更不可能有畅销的小说。创造力的培养,这方面有很多的书,有的书是专门讲这个的,有的是专门列出章节去讨论这个东西,这个被叫做创造力有些玄乎的东西,汇总起来就一句话,怎么培养创造力。

其实培养创造力,不一定非得看书,能够及时发现别人的创造力,同样能够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在书本的世界里,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发现别人的创造力可能很费时间,而且没有半个编辑水平的人是不容易完成的。但是有样东西,每个人天天接触,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极富创造力,可以说创造力是这个东西的安身立命之本。

广告。

当今世界是广告泛滥的世界,哪一个频道没有广告,哪一个节目没有广告,那一段视频没有广告,但是人人都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告已经让人恶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别在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这是曾经网上风靡一时的非主流名言。但是广告本身,确实增大了顾客的需求,提高了业务量,让产品的销售业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方面的作用和功效是毋庸置疑的。

而广告在制作的时候,业界人士都知道,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创意。

情人节才过去没多久,好吧,反正不是一年以前的情人节,我这个光棍只有看广告打发时间的份儿。而电视上的德芙巧克力的广告,只要一出现就能抓住我的眼前。巧克力本身是吃的玩意儿,虽然引起的味觉刺激不一样,但都是脆脆的,很香的味道。但是广告上,只能呈现听觉和视觉的东西,无法呈现嗅觉和味觉的东西,又不是超市里的试吃品。看到德芙的广告,我没有去买一盒的冲动,但是我看到那个广告,我就觉得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德芙的广告把德芙把广告变成了一件艺术品。画面上最典型的处理就是那条巧克力色的丝绸带,弯弯绕绕飞来飞去仿佛一群舞动的萤火虫。看到这个东西,虽然我知道那东西是巧克力,可在我心里它已经不是巧克力了,是内心的一种流动,不再是几十块钱能够买一盒的巧克力了。再加上各大明星的出场,各种配合的台词和演技,一件艺术品就这么诞生了,虽然它只是电视上十来秒钟的广告而已。

一个老打的广告,一个在年轻人里面有些过时的广告,在老年人那里却每年都有新鲜感,这个广告就是脑白金。

脑白金的广告创意在什么地方?一个打了十几年的广告,一代生一代,不知道已经多少代了,几乎每一代我都看过,而且留有深刻的印象,把每一代脑白金广告的共同点归纳起来,就一点,利用主角是老年人的卡通形象。不知道有几个老年人喜欢看动画片的,我想是没有的,哪个老年人成天在电视上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吃饱了没事做也不会干这个。但脑白金的广告为什么兵出险招?主角和老年人的卡通形象和老年人之间是怎么产生心理共鸣的??答:童心。俗话说,老还小,老还小,人老带到一定岁数就会返老还童,当然这指的是心理,不是脸容。卡通形象正应和里老年人返老还童的心理,而卡通形象本身是老年人,这样的预设很容易揪住老年人心,不比不觉就上钩了。

广告有创意,看广告须留意。

说白了,小说写作,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不是间简单单讲好一个故事那么简单,以前的小说注重虚构,当下流行的小说注重幻想,仙侠玄幻修仙都是。

用文字去记录,不如用文字去创造。

一个心灵的世界。

一个想象的世界。

一个纯美的世界。

用文字去记录,不如用文字去创造。
散散文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创造它,而不是去记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