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1/100 重振小目标,继续加油

现在是2018.5.3,晚上11.40,记录今天的一天。

今日情绪

今天早上为了克服自己的糟糕情绪,怒删聊天记录,让他暂时消失一下,今天也刻意找了很多事情做,排遣一下心情,准备重新开始强度运动(或去健身工作室)、每天完成一幅简单画练手、投入彩虹和坚持星球的工作中等事情,让自己充实起来!!!


今日阅读

摘记

有生命力的问题:

1.中心线索法

2.要素式问题

3.增殖性问题(通过一个问题能提出新的问题)

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既应当变陌生为熟悉,也应当化熟悉为陌生,颠覆并挑战朴素的概念和肤浅的答案,这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彻底抗拒,就必须停止。

4.找到问题的焦点

* “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你可以解释一下自己的理由吗?

事情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

这件事情有何利弊?

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是什么?

这是怎么一回事?

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幅作品讲的是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才会这样想?

这一系列常见问题可称为“问题包”(a question kit)。

《基于思考的学习》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让学生学会思考的20个方法》


传统数学教育几乎只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天生伴随着“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而传统教育常常忽视这些。

“假如不是”的问题让学习者能够不受目前直接面对的任务所限制,思考各种不同的情景,并且更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

* “那么,答案呢?”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技巧

学习者受到问题的驱使,主动探寻答案,这个过程也很重要。

导致“学习者受自己问题的驱使而主动探寻答案”无法满足传统教育目的的原因如下。

1.学习者对问题的积极主动的追求会促进更好的学习。我们真正理解的答案往往是由自己主动探究并掌握的,而非他人告知的。

2.以全局性理解的形式出现的答案通常会带来更具体的开放性问题。

3.重要的不止是得到答案,无论你理解得多么充分,关键更在于学习提问和寻找答案的艺术和技巧。

4.按照苏格拉底式提问的传统,提问的任务就是动摇某种观点,至少是暂时的,而非确定某事。本书中最具开放性的问题——“什么知识值得学习”,也是如此。有时,在前进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出现在我们毫无头绪的地方,反而出现在我们过于自信、认为已经掌握了正确答案的节点上。

思考与感悟

今天主题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是学生能否进行知识的全局性理解的必要条件。

而学生如何去提出开放性问题,则需要不断地自问:

“假如不是呢?”“那么答案呢?”“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可以解释一下自己的理由吗?事情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这件事情有何利弊?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是什么?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为什么这么说?这幅作品讲的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才会这样想?”这些问题包可以帮助学生去从更多的角度分析、理解、反思这些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他们。

回顾我的经验,多问学生“为什么你这样想?这样做?这道题在讲什么?你看完后想到了什么?”等,可以更好的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对应知识、问题等内容,确实很有效,当学生能用这样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并且流利清晰完整地表达时,对知识点的理解就非常透彻。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51/100 重振小目标,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