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之可能目的—2019.1.22

一个大青年为啥慢慢的加入了啃老一族?他为啥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他是不敢、不想还是不能出去?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但又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因为只要踏出房间一步,他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他真的不是想啃老,而是不得不啃老啊。

看到上面那个案例,大多数人会认为他现在的问题可能是他曾经与自己的父母不和或者是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从小太过娇生惯养等等原因造成的,总之就是现在的他(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的,“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我们惯常使用的因果思维,或决定论观念,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很难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前一段时间原生家庭的理论能够横行其道,为什么人人都高喊口号期待着改变却鲜有人真正的做出改变,因为我只是“果”,不是“因”,错不在我呀。

啃老族之可能目的—2019.1.22_第1张图片
问问自己吧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另一个思考方式,它认为不是因为过去的不安或者创伤等原因才导致这个大青年现在闭门不出的,恰好相反,由于这个大青年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也就是说这个大青年先有了“不出去”的 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者恐惧之类的情绪,他感受到的不安或者恐惧是真实的,甚至有时还会伴随着剧烈的头痛或者猛烈的腹痛,但是,所有这些症状都是为了达到“不出去”的目的制造出来的。阿德勒心理学把之称为 “目的论”。

如果你就是那个大青年,你会选择因果论还是目的论来解释自己的行为?选择因果论,我的痛苦和不幸需要“过去”来买单(跟过去相关联的人、事、物都应心怀愧疚),我是无辜的、值得被怜爱的,甚至可以得到家人或者周围人的同情;选择目的论,我的痛苦和不幸是为了掩盖自己那不想为人知的秘密而采取的手段而已,我的不幸和痛苦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只能自己买单,那我岂不是活该痛苦和不幸?

两害相较取其轻,如果我是他,毫不犹豫,我选择前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啃老族之可能目的—20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