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美好的回忆——莆仙戏》

《儿时美好的回忆——莆仙戏》_第1张图片
赋有历史感的——莆仙戏

莆田社戏是莆田民间演戏规俗和观戏风俗。其俗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莆仙地方特色。如演出规俗有落棚礼、彩棚、净棚咒、弄八仙、跳加冠、弄五福、招财进宝与寒山拾得、状元游街、田相公踏棚等十多种;而观戏风俗也有大年三十看戏、请戏 、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多种。

戏前杂食——在莆仙戏班演出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小商小贩们在戏棚前叫卖声最红火的场所。戏棚前,甜橄榄、油桃、甘蔗条、炸油条、油饼;煮馄饨、肉丸子、花生、瓜子、糖果等食杂应有尽有,百姓中有的边看戏边吃杂食,津津有味。莆仙戏前杂食,推动了文化经济的繁荣。小时候,就是在这样浓浓的家乡味道中长大的,那时,很多小伙伴一起玩黑夜报数游戏,玩的可嗨了。如今,大家已长大成人,各奔前程。但,每当看到家乡做戏时,就会想到那些美好的场景。

小时候,我们觉得当大人很棒,有能力去做很多事情。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确很羡慕孩童时期,无忧无虑的童真情趣。人,有时,就是在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内在就是一个矛盾体,你只能去认识和接受它,才能与它和睦相处。

在我小时候那时,看到莆仙戏班在各乡村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为乡村男女青年自由恋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邻近的年轻人只有在看戏时汇集在一起,他(她)们名为看戏,实为棚前约会、谈情说爱,俗称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哈。所以,莆仙乡村年轻人最爱看戏,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每当自己家乡做戏时,都会请亲戚朋友过来观看,这也俗称请吃戏饭。这一风俗在莆田笏石、秀屿、忠门、埭头、平海、东峤、北高、灵川、枫亭等沿海一带十分盛行。凡那个乡村邀请莆仙戏班到村里演出,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请亲戚朋友到村里看戏,并备办酒宴,盛情款待。充分体现民间崇尚友谊,尊宾好客之风。而小时候喜欢看戏的原因是,比较热爱,可以与小伙伴愉快的玩耍,还可以与很多亲戚朋友聊天哈。

小时候看到弄八仙只会觉得好玩,不会去思考莆田戏背后的流传下来的文化,长大了,思维层面上升了,就会有意识的想去一探究竟,去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一些历史背景,这作为一个莆田人,也是应该和需要了解的。

在莆仙,每逢城隍爷诞辰,乡村大都要求戏班在庙里演出弄八仙。表演时八仙先后上场,其次序是李铁拐、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刘海蟾。在莆仙戏弄八仙中,没有韩湘子,只有刘海蟾,他头戴方巾,腰扎布带,手提用绳子系着的金钱,他就是莆仙民间传说中的刘海吊金蟾。

据有关专家考证,宋、元时代,中国道教形成南北两宗。北宗道教以王重阳、钟离权、吕洞宾、王玄甫、刘操(海蟾)为祖师,称为北五祖。而现今普遍流行的八仙人物,是明代初期定型的。莆仙戏《弄八仙》中,以刘海蟾取代韩湘子,这说明莆仙戏《弄八仙》的剧目,是明初以前的南戏遗响。

莆仙戏《弄八仙》,分《弄大八仙》和《弄小八仙》。《弄小八仙》一般是八仙先后出场,每人自我介绍、唱一段曲后即下场。若逢城隍爷和玉皇诞辰的大热闹场面,就要弄大八仙。即除上八仙外,还增加王母娘娘、两侍女、龙王、虾兵、蟹将、龟丞相及水族等。深究“弄八仙”的文化,还是挺有意思的。

现在,很多人由于长期使用国语交流,将莆仙话的功底也会有所下降,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家乡话水准,观看莆仙戏是个不错的途径。而且,这种带走历史色彩的传统文化值得人们关注和传承。

未待完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美好的回忆——莆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