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常识】文学篇(35)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由绘画扩展至音乐、文学的文艺思潮,其中心在德国。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反对客观地表现自然和社会,提倡表现主观现实或内在现实,认为“自我是宇宙的中心和真实的源泉”。

表现主义由于没有追求更美好社会的目标,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衰落下去。

托勒的《群众与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等都是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品。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之一,它首先出现在瑞士,继而流行于法国、德国和美国。

达达主义语源法语“达达”,原意是木马。

1916年法国诗人特里斯坦·查拉在苏黎世以“达达”为名成立文学团体,表示他们的主张是“毫无意义”和“无所谓”的。

达达主义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持否定态度,标榜艺术无思想性,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类神秘多样的潜意识活动。

在文艺手法上,他们否定一切文化传统,否定一切艺术规律,否定艺术的目的性和思想性,崇拜虚无主义,主张文艺创作应像婴儿喃喃呓语般莫名其妙,提倡以混乱的梦呓和荒诞的形象来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文化常识】文学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