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想国

最近想再买大学买过的几本书收藏的时候,发现,好几本都已经绝版。有点诧异,不自觉地看向电脑桌面右下角的时间,现在都2017年了呀!那个年纪是在七年前了吧!淡淡的哀伤漫上心头。七年的光阴,高中毕业都十年了,很多歌曲里的时间跨度我们都能切身体会了吧,兴许这段光景放在历史进程里也能泛起涟漪吧。几年,经历了手上终端的更换、用上了学生时代还很稀罕的苹果新款;预备迁居新家了;几经浮沉、结交了一些优秀的朋友,这些朋友的好或许在多年前从未构想;有些关系也像那几本书一样绝版了,每个阶段都有合适的对象,如果你变化很大,而有些关系还停留在很久以前,那么很可惜,只能抛弃。

至今怀念大二那个暑假,留在像洗桑拿般蒸热的武汉,白天睡觉休息,晚上则进入一天一本书的阅读节奏。那时候无知、浅薄,却比谁都好知、比谁都奋发向上。也怀念冬天雪天在华农图书馆咖啡走廊自习,偶尔望向身边的学子、还有路上断断续续的行人,那时华农就是我心中最神圣的学术殿堂。我可以忘却了烈日灼灼,骑着单车热汗直流地穿梭在学校的路上、林荫下,只管走、只管挥洒。那时候没自觉,到奔三了猛然醒悟,那个季节叫青春。

毕业季,有很多计划在准备执行,有遗憾、有迷茫、有求索,但无后悔。当时已经做好准备,在大二开始搭建的知识框架,用余生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雕琢,去延伸,去完善,终成一个体系。这当然是很有抱负的一件事,只是能不能终成体系,很值得怀疑,多少哲学家在干这事,而有人断定中国仍未有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我的目标立得无疑很大。最后我是放弃考研的事情了,像个loser一样灰溜溜地生活了一段日子,说实话,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并不舒服,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内心的不满足、对命运的不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另一面,并未放弃读书、求知、学习,哪怕跨越多个工作领域,还是以一种“这是生活的积累,这是生命的素材”的心态自我勉励。最后回到逃离了多年的体制内工作。

在象牙塔,我们都在构建青年理想国,心思单纯、勤奋好学不是坏事,但如果以为这有多牛逼,那就想多了。出了学校还能用分数压人吗?别人混过大学,拿到文凭,回家就住豪华别墅,开全球限量版宝马,要去国外哪所大学进修随时有机会,“高材生”未免显得寒碜。大学里有学术性学生,以后也可能在高校里任职或者教书,追求高分是合理的;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全面发展却显得更加重要,多样发展对我们整个社会风气也有助益呀;我看到的却是,分高的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素养,低分的放浪形骸、自我放纵;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四处横行。

理想国是一个胚胎,我们最终要从里面走出来,让在理想国里孕育的框架成熟壮大,以更接现实地方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