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这是这两天知乎上一个高赞的话题,吸引了500多万人浏览。
得到很多赞的是这个故事:作者小时候叠了满满一罐幸运星,想带回老家家送爷爷。
亲戚家的孩子喜欢,幸运星倒了出来,撒满地地玩,作者的心都要碎了,不过不能作声。因为家长不袒护他,觉得孩子的小玩意,怎么玩都行。
一
对这个故事感同身受的,多数也是有过类似经历的、心碎了一地的朋友,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那种觉得大人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珍视自己的那种感觉。更或者,他们觉得大人的表现完全不配尊重。
看看这些小可怜的吐槽。
也有的刻骨铭心的对待来自老师,比如:
去年曾经有个让人痛心的新闻,母子在车上发生争执,十几岁的男孩拉开车门跳桥了。真的是很痛心,舆论几乎众口一词地骂这位母亲。
我很能理解那位感觉不到爱的孩子。
也很能够理解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工作上、感情上、家庭里各种里里外外的事情要应付,难免心浮气躁,有时候对孩子没那么耐心。
因为在大多数的父母看来,我养你已经很不易,我自己还有很多压力,其他的你不能要求我太多,“你最好乖乖的”。
这样的父母,有时候遇到不顺心,还会把工作中、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压力和痛苦,传导给孩子。
如果家庭中发生一些事,夫妻不睦,那就更可能把气撒到孩子身上。作为为人父母者,相信你我,偶尔都干过。
那么,站在孩子的立场,偶尔如此还可以,但是长期如此,孩子会没有存在感,会焦虑,会无所适从,自我评价偏低,甚至打击自信心。感觉不到爱,也无法付出爱。
心理学者通常把这种状态叫做存在性焦虑,就是质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并且还引发一系列的官能性疾病。
有的时候,有的孩子,突然就吃手或者变得很暴力或者巨爱玩游戏,也就是内心情绪的一种转移和发泄,源头在您那,亲爱的父母亲。
二
孩子的心是柔软的,他们希望更多温柔的对待。而其实大人也很脆弱,那么,两代人如何和解?
我想首先,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大人自身要做好对自己的关爱,夫妻之间、同事之间、邻里朋友之间,有更多的善待、关心。
尽量不那么坏地对别人,彼此传递更多的善意,才能不把这种戾气带回到家里。
大人感受到满满的爱之后,到了家里,才能更好地把这种爱和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当然,这个大前提往往不能够充分满足,大人的状态,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那么,也有一些短期性的措施,来保证对孩子尽量给予爱,而不是伤害。
首先,就是在每天、至少每周划定一些固定的亲子活动时间,比如一起做家务、读绘本、逛图书馆书店、逛商场、外出体育活动。
给娃安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尽量固定的几项活动,尽量在固定时间进行,让孩子对家庭有参与感,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爱的期待。
一位美国华德福教育专家就说过,孩子是需要更多节奏感和仪式感,来确认安全的。
其次,如果实在太忙,在能够触碰到孩子的时候,尽量多多抱抱他们,让他们撒撒娇,玩玩闹闹,哪怕一两分钟,这也是对孩子很好的爱的表达。
再次,如果偶尔不在孩子身边,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给孩子持续交流。也可以不定期地给孩子一些礼物——好的书、耐玩的玩具等等,给他们一些惊喜。
最后,就是多观照孩子的表情。
每个孩子心里是不是不舒服,其实做家长的最清楚啦。
每当他们默不作声,小脸暗淡了,其实就是不太高兴了,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持续性灌输、责骂,而是先疏导他们的情绪。等情绪疏导好了,再告知别的道理,就容易多了。
末了再提醒一点,都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父母个人之力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创造环境,让孩子接触正能量的人和环境,这样他们自己就会懂得爱和感恩,变得越来越好。
一起共勉噢~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素材从知乎采集,其他皆原创,由宝妈加油站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知乎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宝妈加油站: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娃7岁,传递不焦虑的育儿经。
宝妈加油站平台原创作品,作者若水,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