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商学院 • 学习感悟 •(000-005)

刘润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顾问,在很多企业当过战略顾问。《5分钟商学院 • 实战》是得到APP上的付费专栏,每天5分钟,讲解一个商业规则和它的实战用法。我学习后整理为笔记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汇总在此。

000.发刊词.人人都应该上的商业必修课

不是只有企业家才需要上商学院的课程,社会中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比如,给孩子金钱奖励,却无意中培养了他乱花钱的习惯。电信给你打电话,免费吧你家宽带从50M提升到100M,免费3个月,要不要同意?这个课程就帮助我们了解商业逻辑,看懂“为什么”,然后解决一个个“怎么办”的问题。

001.心理账户.这钱到底能不能花?

朋友的孩子上初中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赚钱意识,他会在孩子做了家务等事情后,给5-10元不等的奖励。但很快,朋友发现,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拿上钱就买了零食等乱花掉了。这可“怎么办”?

四个心理账户:
1、意外账户:意外所得,来的快,去的快,容易乱花。
2、情感账户:给自己花钱不舍得,给亲戚朋友花钱很舍得。
3、零钱账户:100元破开,就变成了零钱,会很快花光。
4、整钱账户:整数、大数金额的钱,会被留着“做大事”,不容易花掉。

实战应用:
卖保健品的,比如脑白金、黄金酒,往往吧产品定义成“礼品”,让年轻人买来送老人,这样消费者动用的是情感账户里的钱,就比较舍得花,而且有的时候,少花了都拿不出手。

给孩子报酬,让他养成赚钱意识,没有问题。但给钱时,要隔一段时间,比如,按月给,尽量凑个整数给,这样,报酬就进入了孩子的“整钱账户”,花起来心里压力大,不容易被孩子乱花掉。

哈根达斯广告语“爱Ta,就请Ta吃哈根达斯!”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情感账户心里。在教育培训行业,往往告诉消费者“这是您对孩子未来的投资”,家长更舍得掏钱。其实,还可以总结出很多类型的账户名称,但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定位,是不是在人们舍得消费的那个账户里,比如“面子账户”、“生命账户”等等。总之,定位和说法,是很重要的,角度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002.语义效应.话该怎么说?

一个基督徒问神父:神父,请问祷告的时候,我可以吸烟吗?神父痛斥他:当然不可以。祷告的时候必须非常虔诚,怎么能吸烟呢。这个基督徒想了想,换了一种问法:那请问神父,吸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神父说:当然可以,孩子,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祷告。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问法,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这可让人“怎么办”?分析一下他的话,祷告是好事,吸烟是坏事。在祷告时吸烟,等于在做好事时又做坏事,这怎么行?反过来呢?在做坏事时又想做好事!那必须可以啊!

语义效应:
“在祷告时吸烟”表达的语义是“失”,“在吸烟时祷告”表达的是“得”。受“损失规避”心理的影响,神父只接受“得”,不接受“失”;而这个基督徒,则利用了“语义效应”,左右了神父的答案。通过调整叙诉方式中的“得失感”,影响语义,可以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这就是语义效应。

实战应用:
一个做电商的客户,东西已经很便宜了,但消费者总在纠结那6块钱的运费,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提价,包邮!不包邮,就是在低价之上又“失”了邮费;包邮,就是在高价之上“得”了免费邮寄。“亲,包邮哦”,就是“语义效应”的极致体现。

一个卖瓜子的,想让用户觉得占便宜了,怎么办?先在秤上少放些,然后一点点加,用户就会一直有“得”的感觉。而先多放,再往外拿,用户就会觉得“失”。现实中真有人用“一点点加”的方式卖瓜子,结果被人称为“傻子”。没错,这就是因此后来大获成功,享誉中国的“傻子瓜子”。

尽量给顾客“得”的感觉,或者先说“失”再说“得”,就是本节想告诉我们的说话技巧。

003.沉没成本.自助餐的食客心态!

有位朋友,开了家自助餐厅。生意还不错,客人满满的,但他每天忧心忡忡的样子。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助餐厅,客户都是“哇哦,这么多好吃的,一定要扶墙入,扶墙出,吃回门票钱来”的占便宜心态,这样的人多了,餐厅就肯定亏损了,“怎么办”?

分析顾客的心理是:付了门票钱,就要把它吃回来,多吃的就是赚到的。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顾客把“吃回票价”,而不是吃饱吃好,当成了吃饭的目标。如何减小“票价”这个因素,也就是这顿饭的“沉没成本“,对用户心理的影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果我们是商家,对待“沉没成本”,也就是已经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最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忘了它,而只关注未来收益和未来投入的性价比。但顾客,总是不理性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试着“对冲”顾客心中的“沉没成本”。

实战应用:
自助餐厅可以用发优惠券的方式,“对冲”顾客心中,打算必须吃回来的那个“沉没成本”。比如,发一张下次可用的50元现金折扣券。这样即锁定了下一次的生意,又会让顾客“扶墙入、扶墙出“的心里目标,调低至少20元。也可以发一张进口冰淇淋的优惠券。这样顾客会留着一点肚子,等着饭后用优惠券买个甜点。还可以发商场里其他异业经营的优惠券,比如服装店、电影院、儿童乐园等等。这样可以彼此引流,获得更大收益。

一些卖家具的商家,会使用以旧换新的方式来降低顾客心中的“沉没成本”。旧家具舍不得扔?好,我们帮你扔了,只不过告诉你说,抵了多少钱,让顾客心中有了“对冲”。这样,就激发了消费者更换新家具的热情。海底捞,为了不让顾客觉得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浪费了时间,就拿出小零食、美甲、擦鞋等“对冲”消费者浪费时间的心里,避免了客户流失。健身房,在你办了年卡之后,防止你要赚回年卡费用的心态,增加健身的频率,会送你一些教学光盘,健身资料,家用瑜伽垫之类的,“对冲”你的这种心态。你就会不自觉的去的少了。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理性的,现在看来,理性是多么稀缺的品质;而不理性,居然是如此丰饶的商业沃土。

004.锚定效应.找对评价标准!

一位做家电零售的朋友,主卖一款大品牌的微波炉,价格540元,销量不错。马上,他旁边那家店进了一款小品牌的微波炉,价格330元。大品牌虽好,但小品牌毕竟便宜啊。很快,旁边那家店抢走了他不少生意。他苦思冥想,希望能把生意抢回来,“怎么办”?

锚定效应:
“锚定(锚点)”就是一个评价标准,人们这种“锚点”的心理作用,远不止是在“价格”这一方面。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判断任何一件未知事物时,都希望找到一件已知事物作参考。这个参考就像一只“锚”一样。“锚点”一定,整个评价体系就定了。

实战应用:
这位做家电的朋友。可以通过拋下一只新“锚”的方式,重建用户的“评价体系”。具体是这样的!他进了一款同样大牌的,但价格略贵的微波炉,比如570元。但这款570元的功能和质量,其实和540元那款差不多。为什么要这么做?330元的小牌,已经是用户心中的一个锚点。570元的大牌,就是他抛下的第二个锚点,借此在用户心中重新定义了“性价比”。因为570元的存在,540元那款就显得中规中矩了,甚至会有人怀疑330元那款,是不是便宜无好货。这个“锚定效应”带来的问题,就通过“锚定效应”解决了。这其实是个真实的案例。这家零售店,通过570元的那款新“锚”,结果,让330元的小牌,从57%的销售份额跌到了27%;540元的大牌,则从43%涨到了60%;而570元的那款居然也抢到了13%。也就是说,大牌的销售份额,从43%涨到了73%!

不少房产中介,会准备两套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房子,其中一套比另一套更便宜、而且各方面都更好。各方面都差的那套房子,就是他在你心中抛下的“锚“,用来重建你的评价体系。甚至有些黑心中介,人为制造“锚定效应”,故意把某小区的房子提价,不为卖掉,只为当作性价比的锚点,带动本区域附近房产的销售。

德国史蒂福公司的黄金绒毛泰迪熊,全球限量125 只,每只售价8.6万美元;英国的路凡格利欧公司,钻石笔记本电脑,标价100 万美元。卖不出去几个,为何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在你心中抛下一个“锚”:我们的东西很贵,你买到手的那个,太划算了。

我们公司给软件产品定了A、B、C三个档,从便宜到贵,其实是希望大家购买C款。此时,应该再设定一个D档,价格最贵,性价比明显较差。这就是一个“锚点”,让客户觉得C更有性价比的一个评价标准。其实,又何止是商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何尝不是通过比较得来的感受呢?所以,你人生的那只“锚”,设对了吗?

005.从一份商业报告看年轻人(20-35)喜欢买什么!

这个小节是随手科技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这份报告是基于记账软件“随手记”2亿用户的数据,总结了年轻人(指20~35岁群体)在2016年的消费情况以及未来的消费趋势。

1、四大城市的消费差异
报告中分析了年轻人在不同城市的消费差异。广州人最爱吃,每年人均吃饭消费17904元;上海人最能玩,每年人均旅游消费12410元;而北京人还贷压力最大……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如果你是家旅游公司,开发了新的欧洲度假产品,那你也许应该在上海大力推广,因为上海的年轻人最愿意在旅游上花钱;如果你做餐饮,开发了新菜,或许你可以去广州试试水。

2、公益机构如何募款?
报告中说,全国年轻人年均公益支出8.2元,比全国人均4.7元高了近一倍。其中北京支出最多。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年轻群体更愿意为公益花钱。如果你是家公益机构,你该如何募款呢?年轻人基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同样的资源情况下,也许你通过腾讯公益、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来筹款,会比在线下效果更好。而如果你一定要去线下筹款,那去北京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3、早餐卖什么?
你想开个早餐铺,什么菜品必不可少?煎饼果子、油条豆浆、还是茶叶蛋?报告里讲到,年轻人日均花4.5元吃早餐,而人们最常吃的早餐之一,不是煎饼果子,油条豆浆,而是茶叶蛋,一年要吃掉5.2亿元。所以如果你开早餐铺,一定要加上茶叶蛋。

4、今天还要不要去做电商?
报告表明,2014到2016网购的交易规模在逐年上涨,但是增长率却下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电商的增长越来越趋近饱和了,新进者的红利已经逐渐消失。这个时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电商巨头纷纷重回线下,小米开线下体验店,阿里开天猫小店等等,它们都到线下去寻找新流量了。你问今天还要不要去做电商?那你就要考虑新进者没有了流量红利,就只能拼实力了。

5、卖电子产品,买家觉得东西很好,就是太贵,怎么办?
报告还说到,有76%的年轻人都有信用卡,将近一半26~35岁的年轻人有过贷款行为,而贷款消费最多的是电子产品。这说明年轻人对于贷款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那如果你今天卖电子产品,价格还相对较高,你也许可以和消费贷款的公司合作,为买家提供分期付款,来提高销量。

通过读报告,你可以了解群体心理的差异性,你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去认识商业世界,你会发现商业世界里许多地方和你的印象是全然不同的,所以你一定要经常读。不过要注意,任何报告都有它的局限性,不能过于盲信。比如今天这份随手记的报告,做的很好,有趣又有料,但毕竟数据来源只是2亿记账用户,还有广大没记账的用户没有被统计进去,就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所以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从某些角度,它已经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5分钟商学院 • 学习感悟 •(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