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一场哗众取宠

这个时代写作已经和过去很不一样了。带有鲜明的这个时代痕迹的文字是很容易被识别的。

它们往往有极强的煽动性和刺激性,不断地提醒着读者,你们已经落后于潮流甚至要被时代所抛弃了,从而使读者自发地却又“被迫”地去阅读这些文字,求得某种心理安慰,抚平被莫名激起的恐惧感。“读过”比“读了什么”更重要。

文字的表达越发极端化和情绪化,也许这是为了迎合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倍感压力和焦虑的人们,让他们找到情绪上得以发泄,从而形成共鸣。然而这些内容对真正缓解心理压力却毫无帮助,甚至只会助长人们的戾气,让人们误以为,无所顾忌地任性肆意地发泄极端情绪是一件被认可甚至被鼓励的事情,反而更沉浸于追求一时宣泄的快感,却始终不愿意直面真正的问题。

标题的小报化和市井化,让文字变成了一种廉价的诱惑工具,连最后一丝起码的体面都已没有了踪迹。一切以追求点击量、阅读量、粉丝量为目的,哪怕文不对题,先让读者打开了页面再说。八卦、密闻这些耸动的标题更是屡见不鲜。

滥用一些原本语义丰富的词汇,鲁莽地简化了这些词汇背后的复杂性和其允许被多样化理解与研究的可能性,导致这些词汇的出现,就立刻关联出一种陈词滥调甚至是心灵鸡汤来。其中一个可悲的例子就是“标签化”这个词。现在不少作者以为在文章加上一句“凡事不要标签化”,就认为自己是在理性分析,独立思考并拥有批判思维了。但文章通篇,除了喊口号式地要去标签化,全无真正的分析。既不讨论标签上究竟贴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标签,大量使用这样的标签会产生什么影响,也不讨论是不是要全盘否定这样的标签,这样的标签是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这个标签下反映的真正问题。正因为它的滥用最终导致的现象恰恰是这个词本身所讨论的、让人深感担忧的问题,“标签化”最终也成了一个标签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文字是基本没有内在逻辑的,或者说作者根本没有考虑过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思想是靠严密的逻辑支撑起来的

写作有万千的意义。但失去了真实和纯粹,再华丽的辞藻或者精巧的结构,写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死尸般的文字垃圾,丢弃了也毫无可惜。我们热爱,不是因为这个平台让我们变成了世俗意义上更成功的人(即使的确因为而有了这样的成功,那也是高质量的真诚的文字产应得的自然回报,是副产品),而是让我们能依旧相信文字纯粹而原始的力量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哪怕只是让我们不轻易被这个我们不喜欢的世界所改变。

上许多作者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写作变得更加自律、越发自信、甚至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机会,这些都是写作极为感人的意义。但让写作变成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一种膨胀自我虚荣感的手段,一定是不健康的,不会持久的。到那时候,人们也许会感叹文字的落寞,但那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永远是几千年来不变的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不是一场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