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那谁能说下贝多芬的一些故事。

生:资料包都有。

师:好,那咱们齐看一下。

师:那《月光曲》又怎么理解?

生:在皎洁的月光下弹的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

生:一首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

生: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

师:理解得很好。那么,看了课文以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事?

生: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师:对了。那什么叫“传说”?

生:就是民间流传的──师:民间流传的一件事,或者说──

生: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

师:很好。这篇课文主要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那根据你们过去学过的课文,像这样的文章,作者会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写?

生:可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来写。

师:非常好。现在把书打开,谁能按照这个思路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生:起因是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走近茅草屋。

师:那经过呢?

生:贝多芬听到谈话走进去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很好,谁能说下故事的高潮?

生:贝多芬弹月光曲的过程。

师:结果呢?

生:回去记录月光曲。

师:那既然是一件事肯定离不开地点、人物。

生:地点是莱茵河

师:那么莱茵河恰好流经哪儿呢?

生:德国。

师:对。有一条河叫莱茵河,它流经德国。那人物呢?

生: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师:好,咱们现在看书,注意带着问题来学。首先咱们看一下故事的起因,“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

生:一会儿响,一会儿不响。

生:说明了曲子弹得不熟练。

师:一个音乐家,当他听到别人在弹他的曲子弹得断断续续的、弹得不好的时候,他会怎么样?

〔生一时想不起来。师小声地启发:是听呢还是不听,不管?会不会这样想?“谁在弹我的曲子,断断续续的?”〕

生:他想去帮助这个人把这首曲子弹好。

生:他一定会接着往下听。

生:他一定会去看看,到底是谁在弹钢琴,为什么会弹得这样不熟练。

师:他想去看看,说明这件事对他来说已经怎么样啦?

生:引起了他的注意。

师:你们再考虑:他在散步的时候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一定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生:非常安静的环境。幽静。

〔师要生读“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一句后,继续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

师: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幽静”什么意思?〔师出示幻灯:幽〔yōu〕静〕

生:寂静。

生:安静。

师:非常安静。“幽”有僻静的意思,偏僻的地方。在一个小镇上,偏僻的地方,又在夜晚,环境非常安静。在这种环境下,他听到琴声,就引起了注意。特别是他听到了不熟练的琴声,就马上怎么啦?

生:他听到这人弹的不熟练,就走近茅屋。

师:走近茅屋。〔边板书:走近〕注意这个“近”当什么讲?

生:“近”,指距离很短。

师:远近的近。慢慢地走近这个小屋。因为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到小屋旁边,他又听到了什么?

师: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有人谈话,是什么人在谈话?

生:是兄妹两人在谈话。

师:兄妹两人的谈话包含了很丰富的思想感情。谁再读一读?

〔生又读第三自然段〕

师:没有把语气读出来。我再读一遍,听听妹妹是什么样的心情,哥哥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表情朗读第三自然段中兄妹的对话〕

师:你们说说姑娘是什么心情?

生:姑娘迫切地想听到贝多芬弹这首曲子。

师:你从哪儿知道她迫切想听呢?〔师要生读姑娘的话。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师:〔深情地〕“那有多好啊!”多么想听啊!妹妹特别想听贝多芬弹琴,非常迫切,还可用哪个词?

生:渴望。

师:妹妹渴望听到贝多芬弹琴,但是,听了哥哥的话又知道什么了?

生:听了哥哥的话,知道音乐会的票太贵了,他们又太穷,没法听到弹这首曲子。

师:哥哥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你想,这话下面可能还有什么话呢?

生:买不起。〔师要生把话说完整了〕

生: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买不起。

师:买不起。从这句话里体会哥哥对妹妹是什么心情?

生:他很同情妹妹,只是家里的条件太差,太穷了,表示失望。

生:他也希望妹妹能听到贝多芬弹琴,可他们家实在太穷,买不起入场券。

师:哥哥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那哥哥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难过,失望。

生:很同情他妹妹。

师:如果你的妹妹向你提出要求,你想支持她,但又不能满足她,那时你会有什么感情?

〔生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表达形式,师复述兄妹的情况及当时的对话,耐心启发〕

生:哥哥对妹妹表示了歉意。

师:好。那你读一读哥哥的话,把对妹妹的歉意读出来。〔生读哥哥的对话〕

师:哥哥表示歉意,那妹妹呢?

〔生念妹妹的对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你们想,妹妹渴望听贝多芬弹琴,这句话是随便说的吗?〔生:不是〕那她为什么说“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体会体会妹妹是什么心情?

生:她不想让哥哥难过。

师:妹妹说这句话的下面可能还有什么话?谁能接上一句把姑娘的意思表达出来?

师:姑娘想安慰她哥哥。

师:哎呀,兄妹这一次谈话,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对贝多芬来说,他听了以后又怎么样呢?

生: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生:走了进去〕这回是这个“进”了,〔板书“走进”〕走进屋里。刚才是走近茅屋,想了解了解情况。这次是推门──〔生齐:进去了〕

刚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干吗进去了?你们说,贝多芬在想什么?

生:非常同情穷兄妹俩,想满足姑娘的要求。

生:他想他们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很同情,想进去弹给他们听。

生:他特别同情穷兄妹俩,进去想打消他们的──安慰他们穷兄妹,满足他们的要求。

生:音乐家非常同情兄妹俩,想安慰他,满足他们的要求。

生:音乐家想,他们既然买不起入场券,就想在这儿给她弹一曲,满足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要求。

师:你们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一百几十年前。

师:一百几十年前,约19世纪,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居然能够推开小茅屋的门为他们弹琴。

生:因为贝多芬是一个正直的音乐家。他对穷人非常穷、富人非常富的制度感到非常不满。他对穷人也非常关心。他看到穷兄妹俩非常穷,而且又渴望听他弹琴,所以他走进了茅屋为姑娘弹琴。

生:因为贝多芬非常正直,非常同情穷人。还有一个,他自己本人也出身在穷人的家庭。

师:对了。他有一个思想基础,就是他自己一生都很贫困,一生都在与贫困进行斗争。

生:看到穷兄妹家里很穷,只有一支蜡烛。蜡烛光是微弱的,屋里很暗,只有小蜡烛,买不起电灯。还有钢琴也非常破。

生:他家很穷,用一根蜡烛来点亮,一架很旧的钢琴。男的正在做皮鞋。弹钢琴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眼睛也瞎了。

师:姑娘“脸很清秀”,“清秀”是什么意思?

生:当好看讲。

师:很好看,不俗气。但眼睛瞎了。你们想一想,弹钢琴需要不需要眼睛?〔生:需要〕为什么?

生:弹钢琴时要看歌词,看曲子,有时还要看着这个〔生用手比划着但一时说不上来〕〔师接上:“叫琴键。”〕

师:弹钢琴需要眼睛。但是,这个姑娘呢?你看她前面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呀!”〔(生接着读)“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弹。”〕“总是记不住”,只靠脑筋来记,多困难呀!当贝多芬看到姑娘的时候,你说他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惊讶,惊奇。

师: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怎么样?

生:一定会给盲姑娘弹琴。

师:〔念课文〕“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师要生念,生齐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师:注意,贝多芬当时是什么心情。〔自言自语地〕“姑娘是个盲姑娘,怎么能弹琴呢?”

生:非常同情。

生:非常怜悯这位盲姑娘。

生:心情非常激动。

生:很可怜这个瞎姑娘。

师:同情、可怜这个盲姑娘,所以在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时,语气既要坚决又要亲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光曲》第一课时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