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杨哥,大约40岁上下吧,是一名资深大律师,也是入市20多年的资深老股民。他总是买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每天一有时间就看行情,沉迷于追涨杀跌的短线交易中,他的情绪完全受市场波动影响。2015年市场在高点的时候,他除了满仓,还融资了1000万,现在听说手上只剩下400多万了,还倒欠了一屁股债。

同样的一段行情,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投资上获取财富,而有的人却负债累累呢?

都说心态决定命运,从杨哥这个案例上,我算明白了投资心态的重要性。

到底什么样的心态能在投资市场上赚到钱呢?

这和投资算科学还是算艺术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一顿饭,做西餐时,我们讲究盐用多少克、水用多少毫升、面粉也要精确到毫克。而在做中餐时,都是说盐放少许,鸡精适量,没有一个标准的量词。所以西餐做出来,都是一个口味,就算因为原材料不同造成口感差异,也难吃不到哪儿去。相反,中餐就不一样了,心情好的时候做出来的饭菜就香,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来就难吃。

所以投资时应该采用什么心态,和投资算艺术还是算科学有很大关系。

有人说:”投资是一门艺术,搞艺术就要有玩儿的心态,以玩儿的心态做投资,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认为,因为投资市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既受内部影响,又受外围环境因素影响,是混沌不可测的。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无论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如用计算机、量化交易,并不能保证后续的结果。所以投资永远是一门艺术,需要的是情商、经验和感受及直觉,而不是科学。在创投或者风投领域更是如此。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投资明显存在着科学的成分,它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心理学,这些不都是属于科学范畴吗?虽然这样的科学并不能保证投资结果的精确性,但以做到发现趋势性的机会和将小概率转换成大概率,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

也有人说:“投资属于一门科学,需要用怀疑的心态去验证一切假设。”

但对于这种说法,我也不敢苟同。

科学都是可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并且能遵循因果关系的。如果投资真属于科学,那也应该有相应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但事实上,市场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科学理论,如果说有,也是一直在变,上次行情适合的分析策略,换到另一种行情上就不管用了。

股票投资史上曾经出现了多少位大师,例如江恩、普莱切特、道氏理论....也都是刚好蒙对了当时的行情而红急一时,一旦理论不再被市场证明有用,立马就销声匿迹。

所以投资是不能被科学计算的,不能被程序化的。霍化德.马克斯也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指出:直觉的、适应性的方法比固定的,机械的投资方法更为重要。

科学

那到底投资属于艺术还是科学呢?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呢?

美国投资市场上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说过:“投资是一半科学和一半艺术,过度迷信任何一方都将会走入歧途。”

投资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要用一半一半心态对待投资。

在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投资算科学,但也有一半的艺术成分在里面,这种艺术的成分很难量化,是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会告诉你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

再比如主见,过度的有主见会成为刚愎自用,但是完全没有主见又会随波逐流,何时有主见,什么程度的有主见,是个很难量化的问题,也因人而异。

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涉及到度的问题,这个参数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依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的,去量身定做,不要过度参照别人的参数。

结论:

我们个人或大的投资机构,对整个市场来说,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市场不会在乎你是谁,它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唯有遵循商业和科技的本质,并依据市场运行的节奏和趋势顺势而为才是正道。

投资是在遵循科学规律基础上的艺术,因此,我总结的投资心态是这样的:

市场越复杂,我们的心态就越要简单。

以投资股权的心态去参股优质的上市公司。

任尔山呼海啸,我自巍然不动。投资过后就尽量不动,长期持有,有点像道家的无为思想。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