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解》温热暑疫(徐灵胎)

温热暑疫
人伤于寒,则为病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古人指暑为热,浑而未分,不知夫暑乃天热所发,夏火行令也。得之于人,虽有动静之分,阴暑阳暑之辨,《内经》不过以六气并言,原不可与温热病同论。
盖温虽由于冬寒,而根实种于伏火。其人阳禀有余,恣情纵欲,不避寒冷,而阳气是足御,但知身着寒,而不为寒所病。然表寒虽不得内侵,而伏阳亦不得外散,故身不知热,亦不发热。冬时收藏之令,阳不遽发,寒日化而伏火浅,则蓄热,应春气而病温。温乃少阴伏火,发于太阳,而涸水燎原也。更有风温,乃温邪召风,木火二气所化而冬温乃身中蕴热所发,总不出壮阴发越之义。
若寒日久而郁火甚,则蓄热,应夏气而病热。热乃燥火所化,发于阳明而烁石流金也。又有湿火乃脾弱不能制湿,法当滋培中土,以分解为义。
盖热病也,火病也,其实乃气所为病也。要知火热之微甚,全关元气之盛衰。以热病言,乃火之伏而不伸者;以火病言,乃热之伸而发越者。粗工非火指火,动行克伐,殊不知火之于人大有关系。当其和平无亢,即是元阳,乃为真火,生人生物,皆赖乎此,强弱系之,安危系之。
又,疫疠之发,乃天地不正之气,混合身中湿热之气,或杂病气、尸气,发于阳明,而乱志昏神,其势猖獗。弥所底止,故温热利害,只在一人。瘟疫传染,祸延他人此温热与瘟疫之不可混也。慎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经病解》温热暑疫(徐灵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