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通过故事去倒推,编剧写剧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渡边纯一说,他写的故事大多是他个人经历的事件为原型。

而看完《木鱼微电影》说《洛神》之后,感觉甄嬛传是由《洛神》而来的灵感。《洛神》是一部2005年TVB剧。蔡少芬饰演女主甄宓,讲述了三国时期,甄宓周旋在曹操三父子之间,成全家国,成全所爱之人,最终自己却香消玉殒的故事。最后,曹植行至洛水,恍惚在湖中央看到甄宓起舞,作下名垂千古的《洛神赋》。(当然,这是与史实不符的,好孩子还是要看书去)

《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说,甄嬛二字,取自《洛神》里的甄宓和她的丫鬟郭嬛。而她开始写宫廷小说也是受到TVB宫斗经典《金枝欲孽》的影响。不仅仅是取名方面,在情节方面,《甄嬛传》和《洛神》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1:《洛神》中,甄宓顾全大局,因而没能与心爱的曹植在一起,而和曹丕成亲。《甄嬛传》里,甄嬛最终也没能与果郡王厮守终生。

相似2:《洛神》中曹丕为人多疑,性情乖戾,有野心,但曹植却寄情山水书画。这与《甄嬛传》中男一男二的性格也能对应上。《洛神》中也有,甄宓与曹植在皇家宴会上琴瑟和鸣的桥段。

相似3:甄宓将传统女性的柔美,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是曹操最信任的人。而甄嬛在黑化之前的性格也是这样,且能与皇上讨论国家大事,在最初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想大概,流潋紫在写剧本写不下去时,就会想如果是甄宓,她会怎么做吧。

而流潋紫也有很多自己的发挥,她在营造戏剧冲突时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比如:《洛神》最后是曹丕怀疑甄宓和曹植合起来给他带绿帽(可惜那时候还没推出原谅套餐)。曹丕大怒,下令赐甄宓毒酒。甄宓喝下毒酒,而后将酒杯洗去毒酒残液,为了不让两兄弟因她的死而大打出手。

插一句,甄宓在被冤枉后,还能做到如此,真的很伟大。

而《甄嬛转》里,流潋紫的处理方法更有戏剧冲突。她是安排雍正让甄嬛给果郡王服下毒酒。足见雍正的心机之深,如果甄嬛为了保全果郡王服下毒酒,那么她就坐实了奸情,其实最后果郡王也没办法活下去。而如果甄嬛没有毒死果郡王,雍正也能除掉一个心头大患。

流潋紫的处理更具有现代女性的平等意识,比如出轨这件事,这在甄宓身上是绝不会发生的。但甄嬛就是出了。而相比之下,甄宓虽然智慧,却更多的在忍辱负重。

比如,曹丕性格乖张多疑,甚至在甄宓怀孕7月的时候,甚至听信谣言迁怒甄宓,将其推到,导致婴儿早产。这绝对是福大命大,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啊。但甄宓没有怪罪曹丕。

再比如,曹丕为杀曹植,逼甄宓写信让曹植进城。曹丕欺骗甄宓说已杀奸臣司马懿,让甄宓出城劝曹植停止攻城,甄宓照办了。结果曹植停止攻城,曹丕才告诉甄宓自己只是找了一个死囚代替司马懿死的。

欺骗、不尊重女性,只把妻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庸工具,这一切足够一个现代女性黑化几百次了。甄宓依然不怨,甚至死的时候眼睛看向曹植,却死在曹丕怀里。

流潋紫大概也是看不下去,让甄嬛黑化了。最后,用断了雍正的皇家血脉作为报复。

大背景来看,甄宓和甄嬛都是难以反抗男权封建制度的女子。相比之下,甄嬛这个人物,让人更解气,她坏,她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她用很多人的鲜血铺满了她的复仇之路。


《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她和甄宓是同样可敬的。

在受到屈辱的时候,甘地似的非暴力不合作,是甄宓的选择,是圣母的感化。而扮猪吃虎,最终给敌人致命一击,则是甄嬛的选择,是给怒目金刚般阻止人作恶。

在很多庙宇里,会有怒目金刚,并非所有神仙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些坏人就是喜欢得寸进尺,越是宽容越是觉得好欺负。怒目金刚就是为了要震慑这群人的。

这也有点像欢乐颂里的曲筱绡,知道应勤有直男癌,直接上手打人。知道哥哥包二奶,哪怕是在约会也二话不说设计老爸捉奸。

《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多坏人来不及被感化,已经做出了很多禽兽不如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忍气吞声也会成为一种示范,如果人人都不选择站出来,就会让更多受害者受苦。

比如说,在当代农村依然存在的买媳妇、家暴。甚至这样的风气蔓延在成片成片的村镇,受到家暴的妇女很难获得帮助,甚至这在周围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每忍让一次,就助长家暴者的嚣张一层,就增加受害者同胞身上的苦难一分。

每一位复仇者都值得尊敬。拥有洛神般的美好品质,同时又有怒目金刚版的决绝,我想这也是《甄嬛传》能大火的原因吧。

这个时代似乎,有太多情绪要发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甄嬛传》为什么这么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