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剖

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佩服我的勇气哈?

嘿嘿,其实,对我自身来讲,真没觉得需要什么勇气。一直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至今,我性格中的依赖性被放大到了何种程度,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压力究竟是什么感觉,其实我都是在以别人的社会经历为模版展开想象,并未充分体验过,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我学习乐嘉老师创立的FPA性格色彩,学习成真老师的两性吸引学,演讲,阅读,跑步,写作,看电影……都是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初衷理应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有收获么?当然有,但随着时光的推移,这种收获却渐渐沦为了自己逃避生活本身,逃避自身责任的挡箭牌,回头看去,这些本应是生活佐料的东西却被我当成了生活的主菜。

我也并不是没有想过以此为职业,当作理想去追求,可一遭到反对和质疑,我除了情绪化地反弹之外,便是本能地怀疑和否定自己,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后,还会自我安慰:“我接触这些东西的时间太迟了,又没什么社会阅历,自己又笨的要命,算了吧!”

而且,阅读和跑步我也并不能从一而终,有时候一犯懒,再捡起来就真的很难,三天大鱼,两天晒网真是常有的事,我的那些相当的文章,其实如果对文字特别敏感的写友们,完全可以读出里面浓浓的自我感动的味道。

但至今也算是读过几十本书、对性格色彩也算是略知一二,可仅有的这两方面的收获一结合,却让我掉进了一个更大的坑里,这个坑叫做逃避,让我不舍得离开,因为里面有各种香气在弥漫:自我感动的执念,好为人师的俯视感,被人认可和赞赏的陶醉……

今天有一个朋友说,因为我的影响她现在天天跑步,感觉每天过的特别充实。听着她的欣喜之声,我却感到异常苦涩,讽刺。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总有一天,我会装得所有人都以为我很真实,可唯独自己清楚那副虚伪的面具从不曾被取下,到那时我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在FPA性格色彩的体系里,洞见自己被认为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力。我也在试图洞见最真实的自己,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最关键的两点:

1,我一直停留在静态洞见的层面,只知道要洞见自己,却忘了为什么要洞见,换言之,我以对自己的浅显了解来粉饰自己洞见之后的各种不作为。再有,当动态洞见中需要从性格过当中往内看时,我坚持上不多时,便缴械投降,导致我最内在的力量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也让外在的影响那么轻易就能得手。

2,我贪的太多了,演讲、沙龙、写作、阅读、电影、性格色彩我都想要,都不想舍弃,而自身的能力与悟性方面又很局限,我得到的太少,恰恰因为最初时放弃的不够多。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什么都不想失去,只能什么都得不到。所以现在,曾经的小伙伴们依然在组织辩论会,演讲什么的活动,我没有参加的原因很简单,没有网络环境只是其一,而就算有,一天的时间都会被这些零散的欲望碎片化,最终的效率也一定不会太高。在现在的我看来,有阅读和电影陪伴已足够。

最后再谈谈写作,现在是参加好报写作群的第四期,报名的初衷是希望自己能养成个记录的习惯,真的是很懒,甚至想着说不定以后在播音主持方面能够出彩,现在权当打个伏笔。

可写到现在,尽管有10多万字,100多个喜欢,坦言讲,我并不满意。感受方面写的太多了,行动方面就会不经意地好高骛远,脱离了脚踏实地的节奏,写到却做不到,只会徒增挫败感。

但我并不想完全否定它们,恰相反,尽管不满意,但那确是我过去几个月中每一天的自己。我将其具象地付诸于文字,这将永远成为我旁观自己的重要方式,加上14年所做的300天的记录它们存在的意义对我而言本就是无价的,我也是他们唯一的历史见证人


朋友小林喜欢用小我和大我之说(估且就这么解释吧^_^)来帮我解忧,如果应用于这篇文章,那么以上的大部分文字都只是“我”的体现,“我”是谁,那么“我”就会遇到什么,感受什么,烦恼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我”而已。如果我想逃离“我”而另辟蹊径,注定是会失败的。唯有跳出“我”的框架,才能一步步接纳小我,成就未来的大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