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将2016年称之为“区块链元年”,区块链的价值开始被关注和挖掘。
2017年则被称之为“区块链应用元年”。
进入2017年以来,在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布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浙江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均引发业内的高度关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生态里引发了各类奇思妙想,我们在昨天的推送中有提到:在本质上,区块链就是一种创造信用的机制。那么,区块链技术就是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吗?
“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多样的中心,这些中心的存在是为了对抗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人的私欲。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信息处理工具,怎么可能消除现实中各种各样的中心呢!
所以,理解为减少某些信息中介,弱化某些信息中介的功能,是目前可以预见得到的区块链技术所谓的“去中心化”功能。
只有在“去私欲”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显然这个前提是永远不可能成立的。
在商业系统与社会系统中,一些去中心化的节点属于第三方信用中介,对系统运作具有主导性作用,这类中心化节点是数据存储中心、监督与执行中心。而传统的用于提供信息存储、保证、见证的中心节点,在区块链架构下完全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这类中心节点的功能,在这种情形下“去中心化”“若中心化”的命题基本成立。
“去中心化”这个表述容易引起人们对极端模式的猜想,即形成无法施加监管、自由王国式的封闭、自治系统。从“去中心化”联想到无政府主义,这显然属于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在现实世界中,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节点,如法院、公安、工商、税务、民政等,这类中心化节点完全不会因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而功能弱化,只能使得这类节点的功能加强。
虚拟世界才是区块链技术的主战场,在不安全环境下,构建基于计算信任机制,实现价值的点对点传输,通过强化供需双主体的地位,弱化信用中介,实现供需匹配效率的优化。
最后,弱中心化不等于技术能取代中介的位置和全部功能。现实中的信息中介机构,其功能并不是单纯的信息处理,中介的功能十分丰富,包裹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匹配、信息验证、信用担保和合同执行等环节。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存储于传统的中介。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沟通,机器是永远不能取代的,这是人与机器的根本不同。
区块链技术首次在脆弱的虚拟世界中产生难以篡改的客观真实,赋能数字经济有效对接和延续真实世界的交易秩序。《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一书会为你带来更多你想了解的区块链信息。
本书从思考区块链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开始,工程化阐述供应链结构与区块链架构下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逻辑与系统构建。
书中使用了近百幅图来详细解读所讲理论的逻辑内容与模式,为配合理论分析还提供了一些行业典型案例。
本 书 结 构
第1章 虚拟经济与区块链应用的兴起
第2章 区块链与虚拟世界
第3章 供应链结构、信用与融资
第4章 区块链架构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第5章 区块链架构下的物流金融创新
第6章 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
第7章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第8章 从理论到实践:循环产业供应链生态圈构造
第9章 总结
作者:段伟常
图书详情:京东、当当、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