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5换座位

晚上儿子和我提到自己又换座位了,第九组倒数第二个,也就是第五排。

听到儿子的述说,头脑里一连串的问题上涌:

儿子之前是第四排的,这次怎么往后调啦?并且还是倒数第二!

在我的映象里,通常座位前排的都是老师喜爱的成绩好的好学生,而后排则是被老师嫌弃的上课不听讲吵闹的开小差的成绩差的坏学生。

孩子怎么了?表现不好吗?不是啊,前些天和班主任的通话里老师还表扬儿子来着。

儿子遇到什么事情了?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老师有任何的红包等表示吗?是因为儿子这次语文期中考试没考好?是因为儿子今天早自习迟到?是因为儿子经常早自习迟到?......

尤其当听到儿子回应我大家的座位是否经常这么前后轮换时,儿子说,第五小组是不动的,始终在教室最中间,从来不动的。

我看到自己脑海里飘过的是:那一小组的同学是不是家长对老师都有固定的红包表示呢?

我看到自己对老师的不信任和质疑。

儿子只是说了一个换座位的事实,而我的脑海里的念头却有了几十条。我看到自己的演绎!

静下心来,我问儿子:

坐在后面吵吗?不吵,很安静。

能听得清楚老师说话吗?可以的。

能看得见老师的板书吗?可以啊。

感受着儿子的平静和淡然,我有些汗颜,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换座位,而我却是草木皆兵。

在我的故事里,似乎,一切都是基于“利益”,一切只是因为我没有给过老师红包,一切只是因为我对老师的不信任,一切只是因为我对人性的不信任。

我也看到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能适应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活在故事里,而孩子活在当下。

认为本地人是唯利是图的,商人是唯利是图的,是我的一个限制性的信念。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如此评论所在城市的本地人(爸爸是就地专业的军人),对本地人来说,没有好处可得的事情,是没有人去做的,不给好处,是没有人会帮忙的,不给好处,是没有人会无私奉献的,否则,这个人就是傻子,是二百五,是白痴,是可以任人取笑的对象。

好的待遇背后一定是与付出和接收好的礼物对应的。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爸爸评论他人的话语间给我的另一个限制性的信念。

在爸爸的理念里,有权的领导,不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换取正当的好处,同时帮助他人达成正当的心愿,那Ta就是傻子,就是没用的领导。

一定限度内的物权、钱权交易是很正常的。没有钱权的交易是无法得到好的待遇的,即便得到,那也是不长久不安定的。

“唯利是图”,“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将这两个限制性信念投射到老师、事件人的身上,也就演绎出了诸多的猜疑和评判。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感恩孩子!透过一个个的生活点滴,让我去看见自己,去面对变化了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1115换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