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笔记之馄饨

看《黄小厨的春夏秋冬》,黄磊教做馄饨。冬至这天,北方有吃水饺的习俗,部分地方也吃馄饨。黄氏馄饨的做法:和馅,肉馅中加入切细的韭菜。炖汤。裹馄饨(黄小厨炫技,现场演示几种不同馄饨的包法)。烧水,水沸,馄饨入锅。取一只碗,加葱花、紫菜、虾皮,兑入滚烫的鸡汤。一碗薄皮大馅的大馄饨温暖出炉。

馄饨,我们这里多叫“抄手”,是一道简单朴素的小吃。儿时,冬天,两只手插进袖笼里,拱到对方跟前:“来,请你吃一碗抄手。”

近年,街面上时不时看到福建人开的名为“沙县小吃”的小食店,除了黄焖鸡米饭、蒸饺、烧卖之外,较出名的就是馄饨了。看见过抄着一口福建口音普通话的店主演绎裹馄饨,取一张四方的皮(那皮似乎为特制的,比通常市场上售的要小且薄),另一只手持一小竹片,在碗边一刮一赶,然后随意地一捏,一扔,一只成型的馄饨便稳妥地落进桌面的小竹篮里。但见她竹片翻飞,须臾之间,竹篮子里就冒出一个小尖儿来。其间,还要兼顾着收钱、找零,朝滚水里丢馄饨,往碗里兑汤,盛馄饨等诸多繁琐的步骤。

福建人的馄饨多是清汤,汤里有紫菜和虾皮。馄饨个儿小,几乎能一口一只,皮薄,透出里面肉馅粉红的颜色。清淡,但又有一股太过浓郁的鸡精味道。

四川的抄手,大概是因为皮大的缘故,个头都不小。看见过小贩裹抄手,也是以一小竹片,赶一丢丢的肉到皮中央,抄手皮对折覆裹住陷,成一小三角形,然后再一反折,一捏,一只像小船一般的抄手就包好了。他们有那个本事,让每一只“小船”看起来都非常饱满,哪怕里面或许并没裹进太多的肉。

抄手的口味分红汤和原汤。以酱油、红油、花椒油调味,麻辣口感。原汤是用猪棒骨熬汤,或者鸡汤,原汁原味。个人觉得还是红汤比较符合口味。中午去吃了干拌抄手,佐料以酱油调散一小勺芝麻酱或花生酱,加红油、葱蒜,一点点白糖和醋,不加汤水,类似于素椒杂酱面的做法。味道浓郁。

抄手的馅料最为关键。肥瘦猪肉以三七分的比例,甚至四六分,剁细,加入鸡蛋,葱姜水,生抽,淀粉,同方向使劲搅拌,边搅拌边徐徐加水,直到肉馅涨发上劲,又没有多余的水分溢出为佳。每次搅拌馅料都在30分钟以上,这分明是一种体力活嘛。馅料中还可以加入各式蔬菜,豆儿喜欢香菇或紫菜虾仁。也曾裹过荠菜肉馅的抄手。

记得年轻的时候,在静雯家,中午时常自己裹抄手、拌凉粉,作为午饭。自己裹的抄手才真是皮薄馅大,一只一只地浮于滚水的锅中,翻滚三五分钟就熟了,取一只大碗,兑好佐料,再烫一夹碧翠的豌豆苗,宽要汤,味要麻辣,还得烫。一碗抄手下去,要一边“丝丝”地吸着凉气,一边挑一根凉粉,去解那烫,喝一口煮抄手的水,去解那麻辣。

现在冰箱里时常冻有裹好的抄手,早上煮予豆儿吃,8、9只抄手,配上鸡蛋和青菜,也算是一顿营养丰富、有滋有味的快手早餐。豆儿喜抄手更甚饺子,我则相反。

黄磊列举了不同地方馄饨的不同叫法。比如我们这叫抄手,广东叫云吞,武汉叫包面。说起包面,豆爸老家,川东靠近川黔交接处,也是这么叫的。还记得十多年前,在那个小县城的那家毫无特色的小面馆,我一声粗犷的“老板,煮一碗包皮……”,语惊四座,收获无数道犀利如刀的眼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食笔记之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