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写作,所以关于写作的只言片语也会有感悟,在公交车上看到一段话:无内容可写时怎么办?老师说,从自己的童年往事着手。一头跳进你的回忆,沉浸其中,并将所有记得的事尽可能照实写下。
今天正好和好友聊到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话题。
顺势去查了知乎,知乎上对留守儿童有一个解释:有父母的孤儿。 同时还看到了很多人都描述了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和经历,内向、孤僻、不善交际,父母关系亲疏等种种弊端。
我是20多岁后才知道留守儿童这个词的,原来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从我读3年级起,我父母就开始外出打工,每年只有到春节的时候才回来,我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时候没觉得啥,吃饱穿暖,上学放学,做完作业,就和小伙伴们到处玩耍,
大人们总爱打趣的问我:“你想爸爸妈妈吗?”,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想念,只是每周父母打电话回来的时候,我都会哭的稀里哗啦。
那时候整个村子里只有卫生所装了一部电话,每周末早早的卫生所的人会叫我们去接电话,冬天去别人家接听电话,实在太冷,再者我也不想在别人面前哭了,随后我们家也装了电话。
当时装电话的人说,你们在家的时候不要随便拨“0”。有小伙伴上我们家玩,我们也嘱咐他们,千万不要随便拨“0”。其实很多年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拨“0”。
高中以前学校放周末假,我们在家很少对外打电话,我的爸爸妈妈会在周末打电话回来,接到电话聊着聊着我还是会哭,还是不会说想念。上高中是上一个月课整体放4天,我们会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原来拨通老爸的手机是需要先拨“0”的,因为是长途。
上了大学后,有了手机,每周主动给老爸老妈打电话,开始跟他们讲述在一个新城市的经历,他们的话语从来不变:上课怎么样,钱够不够,天气冷不冷,吃的好不好,住的习不习惯,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
有时候老妈很想知道大学的我有没有交男朋友,她会问我们班里有几个男生,她会嘱咐我女孩子要洁身自好,一个人在外面不要喝酒,外出旅游时时剩下的半瓶水一定不能喝,要重新买一瓶,感情的事情,她从来没有正面提起过。
大学宿舍里也有本地的孩子小R,她每周回一次家,她每隔两三天就会给父母打电话,听她和父母聊闲话家常,学习感情,连对父母的称呼都是名字昵称,互相调侃,如师如。她遭遇分手时,在与父母的电话里嚎啕大哭,真的挺羡慕她。我只有在觉得自己做事努力了但是没达到结果时会对着电话哭泣。感情的事,我从来不提,即使分手时我也很无助,我也哭得很伤心,他们也是不知道的。
我与父母经常打电话,好像一直都是很严肃的样子,我们都在关心和想念对方,但是我们都不会谈感情。
与父母待最长时间是几年前胳膊骨折的时候,一下子休了4个月的假,每次和老爸一起去逛步行街,街道的两旁各种小吃,很多人排队围着,老爸不停地问我:要不要吃这个,给你买点这个吃吧,这个挺新鲜的,这个是特产…
老妈也时常拉着我聊他们的事,聊我们三个孩子小时候的事,聊她和我奶奶斗智斗勇的事,聊她和老爸相遇到结婚生活的事…
4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教会他们用网络,我们一起跟哥哥嫂子和弟弟视频聊天,聊天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我也明显看到了一家人的欢乐笑容和聊天时的畅快。
我的父母虽然小时候迫于生计,不在我们身边,但是他们尽所能再为我们创造他们所能给的。在村里所有女孩在小学都辍学的时候,他们没有重男轻女,坚持让我上学。长大后,他们尊重我们的想法,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依旧不善于把爱挂在嘴边,但是我们都在隔三差五的聊天中感受爱。
弗兰纳莉·奥康诺曾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描述了一遍自己的经历,很多往事都回来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