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最近《镜相》在做《精进》的读书交流活动,我也得到了这本书来读。抱着希望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以及对自己的反思和以后要怎么做,于是写下一些读书感想。我会先对书中作者的写作进行一个整理记录,然后对自己反思和以后需要的改进。如有幸被别人读到我的文章感觉哪里不对或理解比较肤浅,还望不吝赐教。


写作整理(一):

      首先作者从 - 活在“全部的现在”说起,使用小孩子郑重的提问为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郑重。文中说“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然后作者又给出了心理学家津巴多的五种“时间视角”,并建议我们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和家人朋友团聚时)、享乐主义视角(在你的个人生活时)和未来视角(在你的工作中),并在三者中取得平衡。最后作者通过林德沃的平衡时间视角,告诉我们应该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

个人反思(一):

      对于郑重,以前在看技术的东西需要查资料时间打开一个网站看到别的东西就会点进去,把之前看的那些技术东西却抛在了脑后。这就是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表现,这时间我应该告诉自己,应该先去做好一件事情再去做一件事情。

      对于时间视角,我总是使用消极视角面对过去和未来,也很少去体验当下的生活。过去的经历给了我无数的痛,以至于我没有自信总是担心未来自己会没有价值什么都做不了。然后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以及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让我很少想过去试着享受当下。对于工作也从来不去规划,所以导致了工作没有清晰的路线可以走。以后我应该多去尝试作者给出的建议。在想起以前的事情时间尽量多去想那些好的、积极的事情,不要总是被怨恨所包围。生活中也给出足够的个人的生活空间,让自己能够有时间放松,锻炼,反思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在给自己过分大的压力。对于工作,以后再接到任务时间先去写出大概思路以及画出草图(或思维导图),对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清晰明白,然后再去动手进行实现。

最后对于从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我觉得就是上面两点的结合和应用。有计划,郑重对待,保持积极态度,留意个人空间并享受它。就像作者最后给出的十条一样,做好每一条,养成习惯。生活还是应该多点阳光的,过去不好的已经发生了不可能会变了不如去接受不完美的它;未来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与其忧虑不如微笑迎接;当下这秒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那又为什么不好好去享受它呢?

写作整理(二):

      作者又从 -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这个角度谈起,先去帮助我们理解五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活的不一样那么这五年你应该怎么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然后从研究时间的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这两个视角分别阐述各自的利弊,让我们做时间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以及认识到五年规划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最后作者谈到了如何去解决“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之间的冲突。并给出了两条建议: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个人反思(二):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镜相中李老师和铁木的那集,李老师帮铁木去假设一个五年,然后一步步进行拆解。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去规划过什么五年计划,每一年和每一年之间过得都没有什么连接,一年完了就完了。我也知道自己未来也有想要的一些东西和生活,但是就止步在了想。在现实中遇到困难也总是逃避害怕面对。在后面我会抽出时间去给自己做一个五年的规划,然后将其拆解成一年一年,然后在把每年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去对近期未来进行实施并勇敢面对,因为我现在已经明白了逃避永远不可能解决事情,反而会让事情越来越变成一个死结。如果你想解决问题除了面对别无它法。任何事情都一样。

写作整理(三):

      接着作者又从 -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这个角度告诉我们要把时间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从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收益半衰期)。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并从这两个维度组成了四类事件,作者带我们认识了这四类事件,并清晰的告诉我们无论收益的高低,只要这个事件是长半衰期的就尽管去做。同时我们也应该多读经典,经典是经住了时间的筛选然后成为了超长半衰期的作品,就像作者借用林迪效应描述经典一样“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但是随着我们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干扰,噪音在我们身边无孔不入。作者敬告我们应该从追求“即时兴奋”的模式转化到追求“长久受益”的模式。这样我们就能不被噪音干扰。与历史杰出人物做朋友,读他们作品如同刷朋友圈。你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朋友圈无趣。很喜欢作者的那句:“与历史杰出人士相遇,交谈,你就会发现,与同时代人作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没有必要在这种比较中自我怀疑、自怨自艾。人生那么短,路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个人反思(三):

      对于把时间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这点我对自己还算一点满意。周末时间我们用来学英语,去图书馆或者在家学习下技术。虽然有时也会被一些八卦新闻或者好友动态分神,好在这些次数不算多,毕竟一次短半衰期事情都不做也有些不太现实了,我们只是要把握好这个度。然后我应该反思,既然花这么多时间去做那些长半衰期事件为什么效率甚微呢?我明白是投入的质量问题,所以以后会去调节这方面,让事情变得更有意义。在谈到读经典我想起了前端时间读的《看不见的人》,说实话这本书我看懂的地方不多,尤其是作者使用的一些隐喻来讽刺社会。所以经典的东西是值得多看几遍细细品味的。好在自己关掉了朋友圈来回避噪音,节约时间。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世界名著。《简爱》《飘》《红与黑》...... 还有好多好多我都想看。人生那么短,路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写作整理(四):

      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从 -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这个角度谈到我们的时间问题,现在生活中人们被社会这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推着往前跑,疲于奔命。并使用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生活应该快慢合理,一直太快最后只会使自己喘不过气。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如果为了学问和事业而忘却生活,那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分辨生活中的事情学会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并且时间的快慢也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即我们获得轻松和满足的程度不取决于时间长短,而是取决于其质量。不如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自我反思(四):

      上面说到我周末时间会去读书,学英语和学技术知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这似乎就是没有把握好时间的快与慢,周末我有时坐在电脑前学习,一整天都很少动。看似付出了一天的时间,但是整个人都不知道飞去哪里了。这就是一直快,不知道慢下来想想,看看。如果调整下每天早起付出一些时间来听英语,然后中间看个喜欢的动漫或者散步出去吃个饭。中午在有一段时间去学习一些技术知识,下午到晚上可以出去跑跑步或者做一些喜欢的事。然后晚上回来再学会英语,看会书睡觉。这样调节的话我想应该会好很多,让时间有快有慢。并且每次时间都不长也保证了其质量。

总结:

      第一章读完了,感觉还是有些收获的。这种类型的书我是第一次看,因为以前根本不相信这些。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书至少能帮你从一个你可能不曾注意的角度,去反思你自己的生活。第一章读完我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注当下,多想过去的美好事情,勇敢面对未来。从当下向过去与未来连接。

      2:制定一个五年计划,并拆分每一年,在拆分成具体的月。并且以后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规划。

      3:尽量抽出时间多去看世界名著、好书,至少把自己一直想看的那几本先去读了。

      4:坚持跑步爱好(其实我更想的是羽毛球,可惜没人和自己一起打),爱惜自己身体。

      第一篇读书笔记算是写完了,越写越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文采,写的好像是流水账一样(哭),而且还写了好久。我也很想写的好一些,但是现在这个水平确实有限,愿来日能写的更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 -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